当前日期:
钮恩升 (1913—1975)莒南县曹家庄子村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6岁时父母相继去世, 被在何家店村做佃农的堂叔收养,定居该村。1943年组织8户贫苦农民成立变工互助组。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村农民救国会会长,兼任村变工队长,领导村民开展生产自救,把开荒生产的粮食用于拥军支前,救济烈、军属和贫苦农民。1948年,领导互助组实行牲畜补贴、农具折旧、工日找清等办法,保护了牲畜和大型农具拥有户的利益, 巩固了互助组, 使粮食产量比单干户提高20%以上。1951年获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52年春,领导成立莒南县第一处农业生产合作社, 任社长。当年,合作社的玉米亩产达到386.5公斤,全社平均亩产粮食183公斤。钮恩升获山东省“农业丰产模范”称号。1953年10月,参加赴朝慰问团,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自1954年起,先后当选为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先后出席山东省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1957年2月,出席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会议,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1957年, 何家店村公共积累已达20多万元, 成为当地的富裕社。社员先后建起了300多间新瓦房,他却依然住着从前当雇工时的3间旧草房,农业合作社的办公室依然设在碾棚里。有一次,接到通知去济南参加省劳动模范座谈会,会上要介绍他试制的粪种隔离播种器。 为了节省路费,他肩扛着16公斤重的播种器步行200多公里到益都(今青州) 乘火车。195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仕沟公社副社长。当时有的领导人让他培植亩产万斤玉米“卫星田” ,他拒不接受,只提出培植亩产400公斤的玉米丰产田。 秋后,他的丰产田实现了亩产405公斤,创当地最高纪录,群众称他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硬汉子。 同年,被选为中共莒南县委委员。1963年2月,出席华东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 3月,出席山东省农业先进集体代表会议,介绍坚持民主办社的经验。“文革”期间受诬陷。1978年中共莒南县委为他恢复名誉。
上一篇:赵家勤
下一篇:朱恒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