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嵇文甫(1895~1963.10),原名嵇明,河南省汲县人。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1915~1918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毕业后回到河南,在省立开封第一师范等校任教。他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科学与民主,反对旧传统,提倡新道德。他与冯友兰、韩席卿等创办《心声》杂志,注重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和一些社会主义思潮,并时常发表抨击时弊的文章。1919年"五四"运动中,嵇文甫站在爱国学生一边,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爱国行动,并在斗争中逐步接受马克思主义,走上革命的道路。
1922年,中共中央主办的《向导》周报在河南发行,嵇文甫很快就成为它的读者和传播者。1924年10月,他在《心声》上发表《做人问题》一文,这是他开始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研究社会问题。
1926年底,嵇文甫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派往苏联留学。1928年3月因病回国。时值国内大革命失败,中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嵇文甫和党失掉联系。同年底,他应聘到北京大学讲授《先秦诸子哲学》和《宋代哲学》,并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校兼课。那时,学术界正在围绕中国社会史的问题开展大论战。嵇文甫发表《伟人领导群众呢?还是群众领导伟人》、《评陶希圣的中国社会著述》等文章,还出版《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一书,他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阐述问题,受到许多进步史学家的重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嵇文甫因积极从事抗日宣传活动,受到反动势力的破孩。1933年8月-离开北平。回到开封后,任河南大学教授兼文史系主任。1935年12月21日,开封万余学生-,声援北平"一二·九"学生-。嵇文甫不顾个人安危,欣然应邀出席讲话,高度赞扬了学生的爱国行动。
1937年9月,嵇文甫和王阑西(当时主持中共河南省委文委工作)、姚雪垠等创办了《风雨》周刊。不久,该周刊成为中共河南省委刊物,刊登中共中央和中共河南省委负责人的文章,及时报道八路军在抗日前线奋战的消息。嵇文甫在《风雨》上发表《扫除一切阴霾》、《从鲁迅说起》、《恐日病的消除》等文章,抨击消极抗战行为。
1937年12月,嵇文甫和范文澜创办"河南大学抗敌工作训练班",先后吸收二百余名青年参加学习。他亲自为训练班讲授"中国革命问题"。首期训练班结束后,嵇文甫又和范文澜从中挑选70名青年,组成"河南省抗战教育工作团",由嵇文甫任团长,组织青年沿平汉路徒步南下,深入群众,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抗日宣传。
嵇文甫在河南知识界享有很高威望,河大的进步力量把他看作是一面旗帜。他的革命活动引起国民党顽固派的仇视。1941年10月,嵇文甫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5个月。
1948年6月,嵇文甫偕同王毅斋、赵俪生、罗绳武、苏金伞等七十余名师生,奔赴豫西解放区及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宝丰县,受到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等领导人的接见。嵇文甫任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副主任。
嵇文甫先后在哲学、历史、政治方面著述二百余篇(本),凡二百余万言。他对先秦诸子哲学、宋明理学特别是左派王学的研究有较高的造诣,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王船山学术思想的著名学者之一。出版的主要著作有《船山哲学》、《左派王学》、《明清思想史论》、《民族哲学杂话》、《王船山学术论丛》、《王船山史论选评》、《春秋战国思想史话》以及《关于历史评价问题》等数十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嵇文甫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担任过河南省副省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河南大学及郑州大学校长等职。曾兼任《历史研究》、《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编委,并领导创办了《新史学通讯》(即《史学月刊》)。1959年7月10日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10月10日在郑州去世。
上一篇:黄润生
下一篇:阎彩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