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守学(1910-1963),修武县小官庄村人。出生在太行深山区一个只有1户人家的黑双村,靠开荒、烧木炭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
1943年秋,八路军到修武县金岭坡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并用节省下来的口粮救活了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樊守学和广大贫苦农民,使守学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闹革命,贫苦人民才能获得翻身解放,遂参加了民兵,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5年春,樊守学全家移居太行山脚下的小官庄,并担任村长.他领导群众与日伪军进行了坚决顽强的斗争。5月13日,小官庄突遭日伪军包围,他坚定沉着地组织、领导群众,趁区干队与敌人激战之机,安全突围转移。他带头送年仅15岁的独生子参军,从而掀起了父送子、妻送郎的参军热潮。
建国后,樊守学先后担任小官庄等7个村联村村长、中共二区(五里源)区委委员、中共方庄乡党委书记兼小官庄高级社社长等职务。但职务的提高,并没有影响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甘当群众老黄牛的革命精神。土地改革时,和他人口一样多的贫苦农民,都分到了5间瓦房,他却只要了3间一般的房屋。贫农郑文祥从外地逃荒回来,土地已经分完,他就把自己地中的2亩好地让给郑,并给他安排了住房,送去了米面,郑文祥感动的说:"老樊呵!我该咋样感谢你呀!"他却对文祥说:"我们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
在建国初期修筑公路和修建峪河南支引水灌渠工程时,樊守学都亲率群众,带头参加劳动,高标准高质量地提前完成了任务。尤其是峪河南支引水灌渠的建成,使方庄乡东半部数千亩旱地变为水浇田,家乡面貌发生了初步变化。1953年在粮食统购统销运动中,樊守学带头将自己家中的5,000多斤余粮全部卖给国家,在全乡掀起了售粮热潮,使方庄乡成为全县交售爱国余粮的先进单位。他多次被选为劳动模范,先后出席过省、地区和县的劳模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修武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正当樊守学倾注全部心血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时,反右派运动开始了。由于他心胸坦荡,爽率直言,实事求是,敢想敢说,结果被错划为"中右分子",职务也由乡党委书记降为副乡长。他虽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但忠于党的赤心却始终未变,工作反而更积极。1960年修筑黄河花园口工程时,樊守学年已半百,仍亲率民工,前往参战。在工地上,他以身作则,不怕脏苦,抬土挖泥,昼夜奋战,使方庄乡的工程进度始终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