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铁民(1891—1947),原名刘德明。1891年出生于广西武宣县河马乡李树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按说“添丁传宗”本是件大喜事,但刘铁民的出世并没有给这个农家带来多少欢乐,因为他父亲是“烂仔”出身,常四处游荡,不理家事,家庭贫穷如洗。刘家有四兄妹,铁民排行0。
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精神熏陶下,刘铁民从小颇有志气。当时家里田地很少,生活陷于饥饿,但他却主张不租种地主田地,认为如租种地主的田地,除交租外,自家所得无几,岂不白养了地主。于是他决定另谋生路。这样,十几岁的刘铁民即开始学医,上山采药和熬药膏出售,接济家庭生活。从此,开始人生道路上艰难的跋涉。
1916年,刘铁民在一些人的鼓动下,曾到广东等地去“闯世界”,后到旧桂系第六军当兵,任过连长。当兵几年,刘铁民亲眼看到旧制军队中官兵之间尔虞我诈,冷漠无情,自感如落冰窟,1920年该部进驻广西象州、武宣一带,刘铁民回来后就不去了。
刘铁民回到家里,还是没有生路,又只好重操采药、行医旧业。此后,在那奇峰插天的高山上及纵横交错的深沟边,到处留下了刘铁民的足迹。他采药、行医虽然迫于生活。但他在给穷苦人看病治病时收费很低或分文不要,甚至送药上门,农民群众都把他看成是自己人。刘铁民为人耿直、厚道,平时话虽不多,但却掷地有声,村民有事经常找他商量,请他出主意,凡此,刘铁民也总是开诚相助。
1926年,受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影响,武宣县农-动兴起,刘铁民看到各地都在积极组织农民协会,张贴“打倒军阀”、“打倒-污吏”、“实行二五减租”等标语口号,心里非常高兴,认为穷人出头的日子到了。因而这一时期他常与刘月高、潘业俊等进步青年联系接触,热情投身于农民革命运动。在省农运特派员陈炳璋的帮助指导下,刘铁民在村里和附近村庄,大力宣传发动群众。他常说:“共产党快来了,共产党的‘脚步’声响了,我们要组织起来大干一场吧!”使农运骨干们深受鼓舞,并积极地去发动群众参加农协会。1926年秋,李树岗乡农民协会成立,刘铁民被农友们推选为会长。后来,刘铁民还当选为东乡区农协执委、农军队长、武宣县农军总指挥。
东乡区农协会成立后,积极组织农友实行“二五”减租,严禁地主、奸商哄抬物价,拦截地主偷运粮食出境,夺取团局用以剥削民财的“公秤”等。在这些活动中,刘铁民不仅参与策划,而且亲自带领农军给予支持、保护,有力地打击了反动地主、土豪劣绅的嚣张气焰,促进农-动的深入开展。刘铁民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思想也在实际斗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派发动-政变,随之-笼罩广西各地,这时国民党武宣县当局勾结地方反动势力到各区镇压农民革命,大肆围捕农协会领导人和地下党员。7月中旬,县长唐熙年率领30多名县警到东乡逮捕了区农协委员、党组织负责人翁尧年,关押在区团局(即滨兴馆),企图押解到武宣杀害。区农协会当即紧急开会研究营救办法,决定由刘铁民带领20多人枪在团局四周放哨警戒,监视唐熙年的行动,农协会主席刘月高和其他委员分别到各村通知农友、农军前来支援。结果,不到半天,千余农友、农军持着鸟枪、禾叉和锄头等器械,汇集东乡圩,愤怒地层层围住团局,高呼“凭什么抓人?”“打倒唐熙年!”唐熙年一看,惊慌得两腿直打抖,正想绑人的县警也呆住了。此时,外面群众的呼声更高了,石头、沙子像雨点般地砸到滨兴馆的房顶上和天井内。唐熙年自知不敌,只好释放翁尧年。在刘铁民的坚决要求下,唐熙年让县警列队,放花炮送翁尧年回刘家祠堂(区农协会)。“闯公堂”胜利了。当天半夜,唐熙年在县警的保驾下抄小路逃回武宣。
1928年,国民党县府当局与新桂系军阀驻桂平的石化龙团长狼狈为奸,-东乡农-动。东乡区十多个农协执委,先后有九人死于敌人屠刀之下。就在敌人一手炮制的“腥风血雨”中,刘铁民先是隐蔽于双髻山,继而辗转到广东等地。两年之后才回来。当时他身上总是带着闯公堂时手擎的那颗手榴弹,他说:“哪个碰我一根毫毛,老子这颗家伙可不饶他,只要我活着,就要与地主豪绅斗争到底。”时值农运失败,革命转入低潮,一些甚为嚣张的反动地主、土豪劣绅,虽然又发现了刘铁民,但是却不敢轻易去“碰”他。
1937年夏,刘铁民经韦天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当地一些地主豪绅散布-论调,说什么日本鬼子有洋枪洋炮惹不得。刘铁民根本不听地主豪绅的胡言乱语,而是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4年冬,日军从“介顶”(桂平与武宣交界)入侵东乡。刘铁民得知后即和大儿子刘达奎率群众武装到介顶伏击日本侵略军,打伤日军多人。一时间,刘铁民父子抗击日军的事迹在东乡被传为佳话。
全国抗战胜利后,各族人民渴望和平,休养生息。但是蒋介石坚持-统治,挑起全国内战,推行征兵、征粮、征税“三征”-,激起全国人民的公愤。在中共东乡支部领导下,刘铁民、韦颖等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经常联系、利用各种机会在群众中宣传反对国民党“三征”,揭露其-反人民的罪行,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947年10月25日,韦天强和刘铁民等组织和领导东乡武装起义,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二一纵队第十二支队,韦天强任支队长兼政委,刘铁民任副支队长。十二支队解放东乡后,计划以东乡为依托,逐一拔掉武宣县北河地区各乡镇反动政权,扫除地主反动势力,发展游击队伍,壮大革命力量,并决定首先解放与东乡毗邻的三里镇。
10月30日深夜,天空高悬的月亮躲进淡淡的云层后面,大地一片朦胧,除偶尔的虫声外,万籁俱寂。十二支队指战员在韦天强、刘铁民的率领下,经过数小时的急行军,于次日凌晨3时许来到三里圩附近。战前,十二支队司令部在东岗岭指挥所召开军事会议,讨论作战方案和兵力部署问题。会上刘铁民根据敌我双方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要求带领一精干分队担任正面主攻。经过讨论统一了认识。会后各队开进指定地点埋伏待命。
5时许,情况发生意外,担任截断敌人电话线的突击小组,因与后面队伍联系口令对不上首先开枪,突如其来的枪声,惊动了敌人,游击队攻打三里的行动被敌发觉,敌人在乡公所内一阵-,大门被顶得叮咚响,向县城告急的电话声接连不断,同时敌人加强了警戒,强攻不可能了,只有撤退。撤退,在外围待命的队伍易于行动,而埋伏在乡公所门前草坪上的刘铁民及其分队已经暴露目标了,敌人正通过屋内枪眼居高临下,向刘铁民等埋伏的地方扫射,这时天又快亮了,队员隐约看见,草坪缺少可利用的地形地物,不好撤,然而,如果游击队不及时撤退,待到天大亮或增援的敌人到了,那后果更不堪设想了,怎么办?队员们向刘铁民投以焦急的目光。
“听从命令!”刘铁民当机立断,举起双筒步枪,压低声音坚定而沉着地下令:“按我每打一枪,大家就每次两三个人一同撤退。”他随即借着敌人放枪冒出火花的瞬时,与敌开展对射,他一边打枪作掩护,队员们一边以枪声作为命令撤退,边打边退。由于刘铁民枪法很准,弹花在敌枪眼周围飞溅,这有力的打击,使得贪生怕死的敌人时不时才放一枪,根本不敢放肆,敌人的火力被压住了,这时有队员示意刘铁民先撤退,由他来顶火。刘铁民斩钉截铁地说:“不要管我,听我的枪声快撤。”接着他的双筒步枪又吼叫起来。就这样,刘铁民与敌人对持着,打了停,停了打,游击队除一人牺牲外,其余安全撤退,队员们撤退完了,刘铁民一连两枪,自己最后撤退。
七八时许,县民团副司令覃国光率领自卫队从县城来到三里增援,紧接着四周又围上各村民团。但是,刘铁民等早已撤出来,敌人扑了一个空。
刘铁民在战斗中临危不惧,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和对同志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的崇高品质,极大地鼓舞了游击队员的革命斗志。
东乡武装起义极大地震动了国民党广西当局反动统治。11月上旬,广西省保安副司令莫树杰率队到东乡镇压起义。敌人先是搞政治怀柔,继而大耍淫威,又是纵火烧房,又是没收田产,还枪杀株连群众等等,都没有使韦天强、刘铁民等起义领导人屈服。武宣县府于是奉令在三里、东乡等地张贴重赏缉拿布告,缉拿刘铁民的“花红”是1500万(国民党货币)。刘家的另一个族棍刘茂槐上蹿下跳,急不可待。在他的煽动和授意下,地主恶霸的忠实走卒刘德仁(又名刘亚云)居然垂涎暗杀刘铁民的“花红”。
12月23日,农历冬至,阴霾满天,寒气袭人。刘铁民从山中(起义受挫后刘铁民等隐蔽在灵基一带)出来,经长龙白沙庙时,早已埋伏在白沙庙旁的亡命之徒刘德仁乘刘铁民不备之机,连开三枪,刘铁民不幸中弹牺牲。之后,刘茂槐、刘德仁等到武宣县府报“功”领赏,反动的县府当局反而强令刘铁民家属变卖田地、0等以抵还赏金。国民党反动派及其走狗,为了扼杀游击队,摧残革命力量,其用心和手段是何等的残忍和狠毒。
刘铁民牺牲时,时年56岁。武宣县解放后,县人民委员会追认他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