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1892~1974)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原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头苑镇上僚村人。出生于贫农家庭,7岁时进本村私塾念书,刻苦攻读,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小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拮据,无法继续升学,为了谋生,他到广州投靠当军官的同乡赵士槐,当上一名勤杂工。
1908年,张云逸以优异成绩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第二期。在陆军小学,他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较系统地学习了初级军事知识,为后来参加革命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1909年,经教官邓中元介绍,加入同盟会。不久,投身于辛亥革命的洪流。1910年2月12日和1911年4月27日,他先后2次在广州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第九、十次武装起义,经受了战斗的考验。1912年,张云逸进入广东陆军速成学校学习,1914年毕业后,被派回海南在龙济光部从事反袁斗争,初任排长,继任连长。龙济光是袁世凯的忠实爪牙,曾公开宣布对反袁分子格杀勿论。张云逸巧妙利用连长职务作掩护,秘密发展反袁“三合会”成员80余人。同时他还和琼崖讨袁军总司令陈侠农取得联系,使“三合会”和讨袁军结成反袁联盟,积极开展反袁斗争。1921年,张云逸到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部队任营长。1923年又到广东国民党军许崇智部任旅长。
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1925年7月在广州成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张云逸所在部队被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1926年7月,参加北伐战争,率部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十五师参谋长,同年11月,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上海“四·一二”政变后,张云逸根据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指示和李硕勋、周士第等秘密筹划参加“八一”南昌起义的准备工作,使二十五师七十三团与七十五团三个营、七十四团重机枪连顺利地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他未露身份,仍留在该师继续做兵运工作。不久,随张发奎部队南下广州,同年12月,张发奎为控制海南岛,派张云逸接任琼崖驻军司令。张云逸根据党的指示准备回琼后配合琼崖共产党的武装组织夺取琼崖政权。但因张发奎驻琼部队的副团长叶肇被桂系军阀收买而叛变,使张云逸率领的数百人队伍一上岛就被包围缴械。张云逸机智脱险后,经香港到上海,找到了中共中央。
1929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邓小平、张云逸、李谦、叶季壮等一批共产党员到广西开展革命斗争,由中央代表邓小平负责领导。张云逸从上海到香港时,中共广东省委为他办妥去广西工作的组织介绍信。他在广州找到了同乡好友陈策,陈策为其写了一封推荐信,又利用陈策的关系于7月顺利到达南宁,出任南宁军官教导总队的负责人。不久,张云逸任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大队长,兼任南宁警备司令。在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张云逸采取一系列果断的措施,使军官教导总队1000多人、第四、第五大队2000多人的领导权和指挥权掌握在共产党的手里,为创建工农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准备了基干武装。
1929年冬,张云逸利用兼任南宁警备司令的身份,接管了南宁的银库和军械库,并准备好载运这些军用物资的船只,随时准备应变。同年12月11日,在邓小平为首的中共广西前委领导下,张云逸率部在广西百色宣布起义,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兼前敌委员会书记。
1931年2月底,率部经过艰苦的战斗,在湖南的水口镇和王震领导的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一师第三团会合。3月下旬,和王震率部在永新城与红二十军会合后,配合主力红军进行第二次反“围剿”的斗争。同年7月11日,同李明瑞奉命率红七军渡过赣江,在于都县桥头圩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从此,红七军成为红一方面军的组成部分。后编入红三军团建制,在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的直接指挥下,参加了第三次反“围剿”作战。1932年1月,调到中央军委工作,不久担任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同年11月,驻福建省国民党军十九路军将领李济深、陈铭枢、蔡廷锴、蒋光鼐等因不满蒋介石的对日不抵抗政策,于11月22日在福州宣布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公开反蒋抗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人民政府派张云逸为全权代表,同福建人民政府进行谈判,签订了《闽西边界及交通条约》的协定,使中央根据地有了一条经闽西、闽南到达福建沿海的通道,打破了蒋介石的经济-。张云逸为中国工农红军同第十九路军建立反蒋统一战线,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左倾关门主义者的错误,在行动上不给十九路军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在蒋介石重兵强压和重金收买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解散了,张云逸返回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张云逸随红一方面军踏上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4年10月,任红八军团参谋长,12月又调回中央军委,担任中央军委副总参谋长。此间,他协助中央军委领导人在组织侦察、部署军事行动、收容部队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35年9月,红一、三军团组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支队,出任支队副参谋长,协助叶剑英参谋长工作,同张国焘0党和红军的阴谋活动开展针锋相对的斗争。
1936年2月,成立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彭德怀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政委,叶剑英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参谋长。同年12月,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红军总司令部副总参谋长。1937年3月,组成军委后方司令部,刘伯承为司令员,张云逸任参谋长,刘伯承因事不在期间他代理司令员。同年4月,奉派到香港开展华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6月,奉命由香港到达广西桂林,同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会谈,争取李、白接受了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团结御敌。“七七”事变后,又奉命到广东多次同国民党将领余汉谋谈判,使其同意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建立八路军办事处。1938 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成立,张云逸担任中共中原局委员,指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与日、伪、顽军进行艰苦的斗争,并和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一起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壮大人民武装力量。“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重新建立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委,张云逸为副军长。1942年2月成立淮南军区,他兼任军区司令员。张云逸非常重视干部的培养和训练。早在1939年5月,他就创办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培训新四军基层干部。1940年4月,将教导大队改为江北指挥部军政干校,他亲自兼任校长,对坚持敌后抗战起了重要作用。
1946年1月7日,中央军委决定新四军军部与山东军区合并,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张云逸任新四军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同时组成山东野战军,陈毅主要在前方指挥野战军作战,军区的军事工作由张云逸主持。在对敌斗争中,创造了野战军、地方军和广大民兵三结合的军事体制。1946年11月25日,华东军政大学正式成立,张云逸任校长兼政委,给华东野战军、华东军区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为了鼓舞前方将士,安定后方工作,他还亲自出任华东荣军管理委员会首任主任委员。1947年1月,他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主持军区的军事工作,为淮海作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3月,张云逸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参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0月,作为华南解放军的首席代表,在北京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党务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2月11日广西全境宣告解放。张云逸出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和广西省政协主席。同月还担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华南分局第二书记和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
1952年11月,因病去苏联疗养,1953年夏回国,后在中央工作。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党的第七、八、九、十次代表大会上,张云逸均当选为中央委员,在第一、二、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62年10月,任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9年秋,同夫人韩碧回故乡文昌视察。
1965年7月20日,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机场迎接从海外归来的前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以一个革命者的博大胸怀,从祖国统一大业出发,在自己的家中友好地接待了李宗仁。在“文革”-中,张云逸同林彪、-两个-集团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竭力维护党的利益,保护党的干部,在原则问题上从不让步。1974年11月19日,张云逸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82岁。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张云逸追悼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送了花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中央机关也送了花圈。追悼会由叶剑英主持,邓小平致悼词,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他不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家和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