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大易
(1919-1997)
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司令员。
四川省苍溪县石马镇人,1919年3月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1933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8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14岁当"红小鬼",参加了川陕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作战勇敢,善于动脑,团结同志,由战士、班长升为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三过雪山草地。西渡黄河,穿越河西走廊,在翻越祁连山的一次战斗中身负重伤,历尽艰辛到达延安。
抗日战争开始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任区队长、分校营教导员、大队政委。1938年率营穿过日军层层-,进入沂蒙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和反“扫荡”战斗。在一个多月的挺进中,与敌作战20余次,毙、伤敌数百名,受到山东军区-嘉奖。1944年日军对滨海区进行全面“扫荡”,在危难时刻,他受命担任滨海军区独立第五团政委兼赣榆县委书记,参加了沂蒙山区反“合围”和山东大-作战,直至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中,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师四团、五团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一师副师长,第四野战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师长。参加了三下江南、三战四平和辽沈、平津、渡江、衡宝及广西等战役。他率部坚决执行命令,勇猛顽强,指挥有方,战绩卓著,多次获得上级嘉奖。在攻打天津时,率部大胆穿插突击,分割包围敌人,所部三三四团二营六连活捉天津警备区司令长官陈长捷。在渡江战役中,指挥三三五团三连,以7只小船0长江天险成功,被军-授予“抢渡长江天险英雄连”光荣称号。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主要取材于志愿军三十八军一一二师进行的松骨峰战斗,当时他任该师师长,指挥了这场战斗。战斗刚结束,他去察看阵地,作家魏巍随行采访,目睹了战士们与敌人舍死拼搏的壮烈景象,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写了这篇不朽的通讯。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一至五次战役,为捍卫新中国的尊严和朝鲜人民的独立作出了贡献。志愿军总部给他记三等功,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自由独立勋章。
1952年回国后,任中南军区速成中学副校长、军参谋长、副军长。1957年在高等军事学院学习结业后,任桂林步兵学校校长。1968年2月调湖南省军区,先后任省军区代司令员、政委、司令员。1968年4月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0年1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1973年7月任省委书记。1975年6月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辽宁省委常委。由于“-”在湖南的帮派骨干的破坏与破孩,遭批斗,蒙受不白之冤。他坚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斗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平反。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是中共第十、十一届候补中央委员。在他的书房里,挂着手书条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他身经百战,重伤致残,始终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身居高位,不谋私利,孩子退伍后当工人,弟弟在农村当农民。1997年5月因病去世,终年79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