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公元前117年),字长卿,乳名“犬子”,汉巴郡安汉(今四川蓬安)人。生于公元前179年(文帝元年)。《史记》本传谓其“既卒八年”天子始封禅(武帝元封元年),据此推算,卒于公元前118年(武帝元狩五年)。少年时好读书,学击剑。景帝时,“以赀为郎”,为武骑常侍。因景帝不好辞赋,便称病去职。与梁孝王刘武门客邹阳、枚乘等友好,客游梁,成为梁孝王的文学侍从,作《子虚赋》。
梁孝王死后,相如回到安汉老家,家贫无以自业,往依故友、临邛县令王吉。临邛富人卓王孙宴请王吉及其好友,司马相如应邀赴宴。当时卓王孙女卓文君新寡在家,相如琴挑求爱,又使“侍者通殷勤”,文君当夜私奔,与相如驰归安汉老家。可已家徒四壁,不得已再到临邛,开一间酒店谋生,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卓王孙“闻而耻之”,无奈,只好给文君僮仆百人、钱百万和衣被财物。于是相如偕文君到成都买田地、房屋,定居下来。
后来,汉武帝读到《子虚赋》,非常赞赏,还以为是前人的作品。为武帝管理猎犬的蜀人杨得意禀告武帝说,此赋乃是我的老乡司马相如所作。于是相如应武帝召,来到长安。他告诉武帝,《子虚赋》所写不过“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于是写成《上林赋》。武帝读后很高兴,封相如为郎官。郎官是皇帝的侍从,相如经常跟随武帝出行游猎,陆续写出《哀二世赋》《谏猎疏》《大人赋》等著名作品。期间,唐蒙受命使通夜郎,由于办事不妥,引起巴蜀吏民惊恐。武帝召问相如,相如认为开发西南边境意义重大,坚定了武帝的信心,先派他出使南夷去晓喻安抚,继而拜为中郎将,使西夷。相如先后写出了《喻巴蜀檄》和《难蜀父老》二文,成为他出使的纲领和经历的总结。他“略定西夷”,让“邛、筰、冉、□、斯榆”等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皆请为内臣,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南至□□”,还打通灵关道,在孙水上架桥。不辱使命,成绩卓著。“还报天子,天子大悦”。
事后,有人告发相如出使期间受贿赂,被免职,一年后又复为郎。以后改做孝文园令。晚年,闲居后来叫茂陵的地方(武帝葬后才称茂陵),写成《封禅书》,直到去世。
综观相如一生,由梁王、武帝的文学侍从而成就别开生面的体物骋辞赋,由风流才子而写出抒情名赋,成为汉代有代表性的文学家;由武帝侍从而得以显其远见卓识和实践贡献,成为政治功臣。
“西汉文章两司马”之一的司马相如,不仅是汉代的代表性作家,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从现存作品看,其体物骋辞赋(大赋)、政论文、抒情赋三个方面体现出他的非凡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