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张宁,1959年出生在重庆市江北区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品学兼优。一次,父亲要他去买酱油,商店错给了菜油,他发现后,主动交还商店;一次,在上学的路上拾得二元钱,他立即交给老师;上中学的时候,他天天替学校附近的两位老年居民提水;学校动员学生给农村送化肥,大家怕累不肯去,张宁自告奋勇接受任务。
张宁酷爱数理化,经常挑灯学习到深夜。他的理想是上大学,长大做一个科学家,为建设祖国贡献才智。高中毕业后,他上山下乡当了知青。他在农村努力劳动,为人正派,经常对一些想回城,不安心农村生活的知青进行帮助。他曾被公社派去看守果园做治安工作,尽职尽责。
1979年3月,张宁参军。入伍后,他学习努力,工作主动,被提为机炮连二班长。这个班的战士,除一人是初中生外,其余都是高中毕业,又都当过知青,被人称为“知青班”。班里个别同志不想当兵,不假外出,张宁多次对其耐心帮助。由于张宁对人坦诚,处处以身作则,两年中五次受到嘉奖。
部队进驻西藏后,张宁在完成训练执勤任务之余,常帮助藏族战士学习汉语,受到欢迎。
1980年,张宁的母亲退休,叫他回去顶班参加工作,但他认为军人的岗位更重要,毅然放弃了回城的机会,继续留在部队服役。
一天晚上,部队决定派张宁出差去拉萨采购工具,但一场森林大火发生了。面对火情,他向上级一再请求先去灭火然后出差。在出发途中,有同志对张宁说:“灭火是很危险的事,你要小心!你爸爸只有你一个儿子哟!”张宁回答:“没关系,灭火要紧!”
一营机炮连接到上级关于参加灭火战斗的紧急命令,立即组织动员,摸黑出发。二班长、共青团员张宁带领全班战士冲在队伍的最前面。经过3个小时的急行军,次日凌晨到达离驻地20余公里的火灾现场。
战士们经过长途奔走,加上高原缺氧,一个个胸闷气喘,汗流浃背,饥渴交加。在灼热逼人的火场,但见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中,火龙飞旋,红松、青杉、白桦、藤萝在猎猎的山风中熊熊燃烧,山峦沟壑已成一片火海,情势万分危急。张宁大喊一声:“二班,跟我来!”他率先攀上陡坡,骑在树桩上,用锹把拖、用背包带子拽,帮助战友们登上峭壁;让矮小的战士踏在他的肩膀上爬向山顶。
战士们一登上山顶,立即挥舞铁锹、树枝向火魔扑去。张宁个头高,体力强,一面指挥同志们战斗,一面拣最危险的地方灭火。全班战士奋战两小时,基本上打灭了山顶的大火,正准备转移的时候,发现百米外的松林又燃起火来,火势迅速蔓延开去。张宁看到那儿悬岩绝壁,地形险恶,他用对讲机向山下的指挥员请求让他带领二班前往灭火,得到批准,指挥员还从别班调来4名战士支援,又指定一排副排长苏联邦负责随行指挥。他们一行11人,克服万难,登上陡坡与大火展开搏斗,工具坏了,干脆用手挖泥块压火,脱下衣服打火,这场战斗分外惨烈。半小时后,火魔被降服了。虽然战士们头发烤焦,衣裤破烂,手脸乌黑,有的还挂了彩,但他们心里充满喜悦。
战士们坐在头上休息了一下,正要下撤。蓦地,山下刮起一股猛烈的旋风,发出雷鸣一般的吼声,挟着一团烈火卷上山来,顿时,山头上火焰冲天而起,高百米。张宁只来得及喊声:“快撤!”话音未落,他和战士们立刻被火海吞没了。大火降临,除一人坠岩受伤外,张宁和其余9名勇士光荣牺牲。
站在山下指挥的部队-南富民仰望烈火翻腾的山顶,眼泪夺眶而出。
危情发生后,师、团及各连队千余人全部出动,奋战7昼夜,终于把大火彻底扑灭。
在50平方米的陡坡上,10具已被烧焦的烈士身躯,扑倒在同一个方向上,他们仿佛仍在奔跑、战斗。人们看到身强力壮、篮球场上的好手张宁却居于烈士群体的最后位置。张宁一腿弓着,一腿蹬着,扑倒在一截焦黑的树桩上,两臂卷曲伸向前方,他在催促战友们快走。他宁愿自己在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其他同志。当时,在场的人无不深深感动,有的同志忍不住放声大哭。
1981年7月28日,《西藏日报》一版头条发布消息:“1981年6月19日夜间,西藏米林县卧龙区白拉那山原始森林发生大火。中国人民解放军驻米林县某部官兵,为抢救国家大面积森林资源和国防通讯设施,迅即奔赴火灾现场,奋战七天七夜,扑灭了山火,参加此役的十名战士光荣牺牲……”
张宁就是这次英勇献身的烈士之一,时年仅22岁。
灭火战斗结束后,-授予某部机炮连二班“护林灭火英雄班”光荣称号;西藏军区党委给二班追记集体一等功。另外,给一排副排长苏联邦,二班长张宁,副班长刘浩各追记一等功,授予革命烈士称号。并按张宁、刘浩、王忠华3位同志生前的愿望,追认他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林业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成都军区分别号召全军向灭火部队学习,要求做好部队各项工作,为保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奋斗。
上一篇:冉泽
下一篇:左川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