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戴葆庭(1895~1976),号足斋,绍兴人。祖居陈家封,世代务农。父炳荣,扇庄画工。葆庭幼时因家境清寒,只读过私塾2年。11岁时学徒米店,备受艰辛。自幼酷爱收藏钱币,民国9年(1920)后,辞去米店职业,走上专事收集和研究钱币的道路。几十年间为收罗古钱,长途跋涉于穷乡僻壤之间,风雨无阻,寒暑不恤,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日积月累,收藏渐丰。为得到艺术上的共识,刻意研究相关的文物,从印章、瓦当,到青铜、陶玉石、书画,无不认真钻研。60多年间,几乎每天和钱币打交道,一过手便是几十、几百,甚至几千枚钱币,在长期的实践和反复摩挲中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在钱币鉴定中具有高人一筹的水准,被钱币学界誉为南戴(葆庭)北骆(泽民)。三四十年代,丁福保编纂《古钱大词典》、《历代古钱图说》、《古钱学纲要》等钱币丛书,在古钱的取舍和鉴定方面得到戴葆庭的鼎力相助。民国29年(1940),戴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泉币学社,创办双月刊《泉币》杂志,出刊32期,戴负责日常工作,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后又与钱币界同仁联谊成立寿泉会,编印《寿泉集拓》,流传后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供职于上海文物商店,享受专家待遇,为带培学生,讲授并编写了钱币学教程。五六十年代,彭信威编著《中国货币史》,涉及钱币学方面的知识,得到戴葆庭的很多指点。期间,还应聘为上海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单位鉴定钱币,提供文物定级意见。
30年代有《足斋泉拓》3册传世,晚年又整理集成《珍泉集拓》、《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上下册。在其故世后,由新华出版社和中华书局分别出版。后者被授予当代钱币学最高学术奖——金泉奖。其蒐集的珍泉名品相继归入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历史博物馆等单位。1959年,将收藏的包括平靖胜宝当千等孤品在内的119枚太平天国珍稀钱币捐赠中国历史博物馆,受到文化部的嘉奖。
平生爱读史书,勤练书法,好绘水墨兰花。待人处世,重然诺,轻名利,助人为乐,在钱币界颇受好评。
夫人沈燕三,绍兴人。精于钱币墨拓,追随戴葆庭奔走南北,历尽甘苦,襄助之功,弥足称颂。胞弟葆湘,精于钱币鉴定。子志强、志茂(沈鸣镝)皆继承父业,为钱币收藏和鉴定行家。
上一篇:董秋芳
下一篇:卫湜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