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勖(1902——1971),幼名默如,今官埠桥镇人。相勖出生贫农家庭,父德元务农为业。相勖幼时为人放牛,时过某私塾门前,聆听学生的读书声,即能背诵原文。族人李德膏知而奇之,即招到其家,与其子相钰、女相珏同师共读。时相勖年11岁,不多年斐然成材。德膏命其侄相因率领相钰、相勖入清华大学附中,后升入该大学,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赴美入加利福利亚大学攻读“中等教育研究”。民国16年(1927年)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回国后任东南大学教授两年,后来历任桐城中学、安庆第一中学、上海浦东中学等校校长。民国25年,任职上海交通大学。次年应陈嘉庚之聘,前往厦门大学任教授及文学院院长。不久,日军进攻厦门,相勖率妻子转徙内地。是年8月,任安徽大学教授。次年11月,安大因战事解散,相勖遂往广西任桂林中山纪念学校校长。第二年7月,调任广西靖西中学校长。此后,历任浙江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教授,安徽学院院长。
相勖任安庆第一中学校长时,与省教育厅长程天放不合,于稠人广众之中拳击程天放,声震一时。国民党政府追究,相勖遂不辞而离开安庆,去上海浦东中学。当他就任安徽学院院长时,已临解放前夕,院内有巢(湖)无(为)和桐(城)怀(宁)两派,国民党桂系时握皖政,企图把学院迁往屯溪,逃避解放,得到“巢无派”的拥护。相勖以“桐怀派”人物出来反对,学院终于没有迁走。国民党政府将逃往台湾。指令各高等院校校长集中南京,飞往台湾,相勖拒不肯往,留在祖国大陆,继续任教。
新中国建立后,相勖先后任湖北教育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教授。1971年10月因患胃癌,卒于武昌。相勖的著作和讲稿,在“文革”中散失,仅有《中等教育》一书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