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谢蔚明(1917—2008),今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人,出身贫寒,幼年在水圩村念过几年私塾。谢蔚明先生一生经历了多次生死关头,艰难地承受了生命重压,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这一生,到鬼门关去过好几趟。他一生中最重大的事变应该是-和北大荒的牢狱之灾。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爆发,正在汉口替人看管仓库的谢蔚明拍案而起。在《蔚明先生自传》中,他这样写道: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我订的《武汉日报》送来,我一边看报,一边流下热泪,还捏起拳头捶打桌子。我痛恨日本鬼子侵略,又为中-队奋起而激动。强烈的爱和恨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决心把青春、热血献给抗战。同年九月,我考取教导总队,当上一名上等兵,开始军旅生活,参加了南京保卫战,城破之日,奉命撤出城外,原本军纪严明的战斗集体已变成一盘散沙,官兵各自逃生。我在南京下关、八卦洲两次渡江才得以生还。
未参军之前,谢蔚明的表兄徐良复,任亚细亚油栈“华人总管”,也就是买办,他好不容易替谢蔚明弄到了一份看管仓库的工作,月薪16元大洋,可谓不低。但是,强烈的爱国热情促使他放弃了这份工作,报名参军了,毕业于黄埔军校16期,两年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由于国民党高层的错误指挥,南京保卫战只坚持7天,在并未城陷的情况下下令撤退,导致自相践踏。在那场惨绝人寰的大逃难中,谢蔚明幸运地逃生。他在另一篇自传散文《亦忧亦喜话平生》中这样描写当时场景:“城破之日,奉命突围,先后从下关、八卦洲鲜血染红的江面和浮尸中,在敌舰监视下突围逃生。”谢蔚明在2000年写成的《我所亲历的-》一文中,他对当时的描述更加详细:
“八一三”淞沪抗战揭开全面抗战序幕。一个月后,我带着抗日救亡的热情走上东战场,在南京教导总队入伍,当上一名新兵,时年20岁。我所在的连队担任南京太平门到中山门一线防务,士气高昂,下定决心要与阵地共存亡。不料12月12日夜晚,突然奉命撤出防区,从和平门城头缒城下到城外。一墙之隔,改变了人际关系,在城内,军纪严明的战斗集体,一到城外,变成一盘散沙,谁也顾不得谁。我成了失群的孤雁随着人流涌向下关江边。天色微明,拥塞在下关数不清的官兵,万头攒动。我碰上连队一伙伴,彼此合作找来一些木料,绑成木筏,放流大江,目的地是北岸浦口。
我们错把八卦洲当成浦口,刚刚放弃木筏上岸,猛然机关枪声大作,枪弹当头掠过。原来是一艘日本军舰飞速开来,一边航行一边开动机枪,我身旁的士兵下巴中弹流血不止。
谢蔚明在八卦洲上躲避了数天,无法脱身。而且,日军已经发现了八卦洲上藏有大量中国官兵,派军舰严密监视江面,每到夜晚,敌舰就启动探照灯,一旦发现有人0,就用机抢扫射,中弹而亡者惨不忍睹。在此文中,谢蔚明进一步描述了自己逃生的经过:
一天夜晚,大雾弥天,我忽然发现一条民船停在江边,船上坐着二三十个军人,人多船搁在岸边开不动。船上军人要我把船推动,作为上船的条件。我不顾寒夜水冷推船,等到江水浸到颈脖子,船动了。船上的人将我拉上船,老船夫摇动双桨驶向江心,最紧张是穿越敌舰-线。天光明亮时分,我踏上苏皖两省交界的土地。后来听说,日本侵略者登上八卦洲烧杀掠夺,所有被俘军人在江边站队,用机抢扫射,然后沉尸江中。
就这样,谢蔚明奇迹般地脱险了,非常幸运。1940年,谢蔚明受国民党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委派,任战地记者,开始他了长达四十余年的记者生涯。抗战胜利后,谢蔚明历任中央社汉口分社,南京《和平日报》、《每日晚报》采访部负责人。1946年,由于工作关系,他参加了对日军战犯的审判。在法庭上,谢蔚明听得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幕,是一位中国士兵的证词。在南京保卫战中城破被俘的5万中-人,被双手-,押送到燕子矶的低洼地。日军在山地高处的多架机关枪构成火力网,同时扫射,5万人,就这样没了。这位士兵应声倒在别人的尸体下边,由此幸免一难。他这样写道:
平生最大的快事,是1946年有幸参加-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亲眼看到-首开杀戒的日寇师团长谷寿夫出庭受审。回想南京城破之日我死里逃生,险此作了日寇刀下鬼,现在我是法庭记者席上的座上客,目睹谷寿夫接受正义审判,最后押赴雨花台饮弹毙命的可耻下场。由此想起秋瑾烈士感时伤世吟下的“磨刀有日快恩仇”诗句,我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昭雪国耻,感到莫大欣慰。
1949年,谢蔚明进入《文汇报》报社任记者。在“文革”中,由于他曾加入国民党的经历,先是被划为右派分子,后升级为-,在北大荒劳动改造近二十年。当时,由于生活所迫,他的妻子只好把年幼的女儿寄养在亲戚家里,艰难度日。而他自己音讯全无,简直像是人间蒸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谢蔚明平反返沪,就连寻找自己的孩子都费了很大的力气。他再次进入《文汇报》社,创办《文汇月刊》并任副主编,后被评为高级记者,离休后一直活到92岁,于2008年初去世。谢蔚明重视乡情,生前多次回到家乡水圩,新书出版后亦向老家的亲友寄赠。由于他长期在文汇报社工作,与现代著名文化人如周作人、黄永玉、梅兰芳、郭沫若、唐弢、巴金、夏衍、苏青、梁思成等多有交往,著有《那些人那些事》等五部,有较高的文史价值。
上一篇:何如申
下一篇:佘文烈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