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张青莲(1908.7.31-2006.12.14)
江苏常熟人。无机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22年入苏州桃坞中学(即圣约翰大学附中),曾在校内中、英文竞赛中名列榜首。1926年高中毕业,考入私立光华大学化学系,用三年半的时间修完所需学分,1930年毕业时以第一名获得银杯奖。大学毕业后,在常熟孝友中学任教一年。1931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生院,从事无机化学学习和研究,毕业时以优异成绩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公费留学。1934年秋,入德国柏林大学物理化学系学习,师从无机化学家李森菲尔特(E. H. Riesenfeld),从事-的研究,学习期间共发表论文10篇,成为当时世界上首批从事稳定同位素研究的年轻学者之一。1936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秋随导师到瑞典皇家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一年。1937年回国,借用光华大学实验室,继续从事研究。1938年,任光华大学教授。1939年赴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教授,担任普通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络合物化学等课程的教学。1943年,论文集《-之研究》获国民政府教育部民国32年度学术二等奖。1946年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组专门委员,全国科联宣传委员会委员。1951年,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任教育部课程改革委员会化学组副组长。同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主任,讲授无机化学课程。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至1983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1979年,任教育部化学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曾任《化学学报》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国家出版总署化学组审查委员,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物理化学组名词审查委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处学术秘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北京市政协常委,中国质谱学会理事长,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副主任等职。2006年12月14日晚上7点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张青莲从1934年起长期从事-和稳定性同位素的科学研究,涉及氢、氧、碳、锂、铜、锑、铕等十几种元素的核素,是我国稳定同位素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地进行了原子量的精确测定工作,所测定锑等9种元素的原子量已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确定为新的国际标准数据(1991-2001)。
从1957年起,张青莲受化工部委托,多次赴有关单位主持或主讲-生产方法的报告。设计了用浮沉子检测成品的部颁标准方法,并提供了一种Y5标准样品,后来发展为一系列标准样品,改用质谱测定法。测定了双温法工艺条件下氘在两相中的总分配常数,并提供了电解工段的电解分离系数的精密数据。被授予全国国防化工先进工作者称号,为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张青莲长期从事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无机化学科研和教学人才的培养,做了重要贡献。
主要论著:《普通化学教程》(主译)、《化学发展简史》、《无机化学教程》(合著)、《-之研究》(论文集)、《无机化学丛书》(主编)等。有《张青莲文集》。发表重要英文论文数十篇。
上一篇:郑国锠
下一篇:姚錱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