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铭
王敬铭,1668-1721清 嘉定(今属上海市)人。康熙四十六年(1707)南巡,进诗画称旨。入直畅春园,纂修武英殿书成,议叙不就。五十二年(1713)以进士第一人及第,充五十四年(1715)会试同考官。五十六年(1717)主试江西。侍直十年,甚沐宠遇。五十八年(1719)父母年皆七十有四,御书(齐年堂)额赐之。丁外艰归里寻卒。与原祁同谱,山水即受其法,清腴闲远,书卷之气溢於楮墨。工小楷,生有砚癖,索画者投以佳石无不立应。原祁弟子时有金、曹、王、李之称,谓金永熙、曹培源、敬铭及李为宪也。有未岩诗稿。
王敬铭是嘉定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是今马陆镇戬浜人,祖居因为有高大的楼房,宽广的庭院,在当地留下了“王楼”的地名,至今仍保留着,王敬铭曾有一首诗描写他的故乡: 东庄我私田,窃比鉴河曲。
水木淡而野,中抱数椽足。
牛羊识家翁,沟塍布棋局。
此镜心自闲,至今若照烛。
何当坐朝轩,垂廉吸初旭。
王氏是当地著名的书香门第。王敬铭的曾祖父王泰际与抗清志士黄淳耀为同榜进士。明亡后,王泰际隐居于家乡,清政府曾多次请他出山做官,都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以明朝遗民自居,坚守气节,平时以诗文自娱,嘉定知县、清官司陆陇其敬仰他高洁的人格和文品,把他比做庞德公(东汉隐士
王敬铭书画作品
王敬铭书画作品(9张)
)和陶渊明(东晋隐士)。王敬铭的父亲王畮,少年时已诗文成名。王畮通医术,尤留心经世济民,中进士时已67岁,此事在嘉定曾传为美谈。
清康熙六年(1667),王敬铭生于王楼四王宅。王敬铭,字丹思,号味闲。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和教育,自幼就喜爱文学,尤嗜诗词书画。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皇帝南巡,39岁的王敬铭呈献诗、画,极受康熙皇帝的赏识,他被补召入皇宫畅春园内,充当武英殿的纂修官。从此,就有机会经常见到皇帝。
六年后,即康熙五十二年(1713),45岁的王敬铭参加恩科考试,中了状元。康熙皇帝非常高兴,经常对大臣们说:“王敬铭跟随我多年,是第一个由我亲手教出来的状元。”在授职时,额外加赏,授翰林院修撰。在有重大活动时,就经常把王敬铭带在身边,有意载培王敬铭。康熙皇帝还在京城中挑选了一座宽大的住宅,赠送给王敬铭。可见他对王敬铭的宠爱之深。
王敬铭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任会试同考官,康熙五十门(1717)出任江西乡试同考官,为清政府选拔人才。康熙五十八年(1719)夏天,康熙皇帝率王公大臣到热河行宫(今承德避暑山庄)消夏,王敬铭也随康熙到了热河。一天,康熙心血来潮,要王敬铭为他画一幅江南山水画。王敬铭不假思索,草草几笔就把灵秀的江南山水画得十分出色,康熙大喜。他出神地看着江南山水画,便想到王敬铭也是江南人,随口问起父母是否健在。王敬铭说:“都健在。”康熙接着说:“双亲健是福事,他们都高寿几许?”王敬铭说:“双亲都已年高74岁。”康熙十分高兴,命人取来文房四宝,就龙飞凤舞地写了一块匾:“齐年堂。”这在当时是极大的恩宠。王敬铭就让匠人制好匾额,悬挂在戬浜祖居内。
王敬铭在翰林院内任修撰时,参加《万寿盛典》纂修工作,识得“娄东派”中坚人物王原祁,遂拜王原祁学画。他与金永熙、曹培源、李为宪同为王原祁四大弟子,人称“金曹王李”。他的山水画清腴闲远,笔墨渲染,书卷气益溢楮墨,一时闻名于世,人称“书画状元”。人们视其书画为珍品,争而宝之。王敬铭有藏砚的癖好。时人每以重金买其画而不得获,若以佳砚索画,则无不称心如意。如今嘉定博物馆内藏有他的书画作品。
王敬铭还擅长诗文、小楷。他著有《未岩诗稿》、《曼衍杂存稿》等,诗学陶渊明、苏东坡,诗风自然、淳厚,于平淡中见性灵。
王敬铭是一位孝子,极重父子亲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父亲王畮死于嘉定,王敬铭闻讯后马上回家乡奔丧,因过于悲伤,第二年即死于家乡,终年54岁。
王氏一门是文化世家,王敬铭的弟弟王辅铭为贡生,擅长诗文,在江南一带颇负文名,编有《如斋吟稿》、《练音集补》、《明练音续集》、《国朝练音集》等,对明代及清初的嘉定诗歌作了大量梳理、和校对工作,从而保留了一批诗歌作品,82岁时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