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禹烈
江禹烈(1899~1926),原名江家辉,字甸之,崇安县城关人。父亲继承祖业,经营协泰盐店,兼管十几亩田产,母亲掌管家务。江禹烈上有长兄,下有4个弟妹。8岁时,他跟二伯读私塾。17岁时,他进入县立高等小学。
19岁时,江禹烈遵照父命,与仙店的农村姑娘周坤娥完婚。第二年,生下一个女儿。这年夏天,他考入福州省立第一中学,苦读四年,学业猛进。他经常和崇安县同学衷志纯等人到崇安革命老前辈潘谷公家中面聆教诲。潘谷公当时在福州担任进步报纸《民国日报》的主编,经常以犀利的笔锋抨击地方军阀的劣迹,深受民众欢迎。江禹烈面聆教诲后,初步认清挽救中国必须铲除军阀、打倒列强的道理。在福州声援五四运动的各项活动中,他表现得活跃、热情。从此,他更加关心社会问题,抱定上北京钻研工业科学,借以施展救国济民的鸿鹄大志。
民国11年(1922),江禹烈的家境已经中落。在他的哀求下,父亲只得变卖家中的部分田产,凑足用费,资助他考入北京国立工业大学。民国12年,他在校参加了李大钊领导的“驱彭(允夷)斗争”和抗议皖系军阀杀害京汉铁路工人制造“二·七”惨案的政治斗争。这年暑假,江禹烈在家乡崇安和杨峻德、衷志纯数十名闽北籍在外求学的同志组织了“建属六邑国内外留学同志会”,并发表《宣言》,主张从文化宣传着手,启迪民智,打倒一切恶势力,改造社会。他在自己家中办起暑期学校,向工农群众宣传革命思想,把北方的革命火种传播到家乡崇安。
民国14年4月,他在北京国立工业大学三年级,与福建籍在京同学共同办《闽灯》杂志,声称该刊“于军阀恶棍之横行,努力攻击;青年思想之灌输,不遗余力”。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代购点,革命火种播得更为广远。这年暑假,他在家乡崇安与回乡的进步学生共同组织“五卅”运动反帝大宣传。假期还没结束,他就告别刚刚分娩的妻子,重返北京。
民国14年10月7日,中共北方区委和共青团北方区委联合发出《告工农、学生、军士书》,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与段祺瑞政府勾结,召开关税会议,0反帝统一战线。青年学生们--,江禹烈立即投进-队伍,并加入“学生军”及“北京革命学生敢死队”。同年11月28日,北京爆发以推翻段祺瑞政权和建立“国民政府”为目的的革命运动——“首都革命”。江禹烈作为学生敢死队的成员,和工人保卫队并肩走在群众队伍最前面,在李大钊的率领下毅然向执政府前进。-的群众包围了执政府,赶跑了警察总监,占领了警察局和邮电局。这年年底他在北京工业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决定,江禹烈也加入了国民党。
民国15年3月,冯玉祥的国民军击败北洋奉系军队。日本为了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公然出兵干预。3月12日,两艘日舰驶进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枪还击,日本驻华使馆便向执政府提出抗议,并联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班牙等国驻华使馆,借口维护辛丑条约对执政府施加压力。3月16日以八国政府名义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津沽间军事行动和撤除防务等等。在中国共产党和李大钊的领导下,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运动立即在北京展开。3月17日下午3时,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200余所学校及其它团体的代表400余人,在北京大学三院召开紧急会议,决定3月18日在天安门广场召开-。18日上午10时,北京总工会、总商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和各校学生5000多人在天安门-,抗议八国最后通牒,要求驱逐八国公使出境。正午,2000多名群众开始--,李大钊、陈乔年、赵世炎等中共党员参加了--。陈毅和中共北京师范大学支部书记黄道以及邵式平等学生领袖,也率队来到执政府门前的大空坪上。李大钊、王荷波紧靠大门左边石狮子左侧,站在队伍最前面;中共北京地委西部委员会书记乐天宇带领西部各团体站在第二列的最前面。作为中共北京工业大学支部书记的江禹烈,带领该校队伍站在第三列最前面。如临大敌的执政府卫队竟然向手无寸铁的-群众开枪,江禹烈首当其冲,口部中弹,扑倒在地,壮烈牺牲,年仅28岁。同时牺牲的还有女学生刘和珍等,共41人。鲁迅曾为此撰文《为了忘却的纪念》,以表哀悼。41名烈士的遗骨葬于圆明园“三·一八”烈士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