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若(1917~1990年)
田若,山东掖县人。小教出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中共西由乡、吴岭乡支部书记、掖县青救会副主任、中共西海地委宣传部记者、沙河工委书记、中共掖南县委宣传部长。1952年南下福建后,历任中共漳平县委宣传部长、副书记、书记、中共龙岩地委副秘书长、秘书长、省农科院党委副书记,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党委副书记、顾问等职。
田若于1952~1954年和1961~1964年间,两度担任中共漳平县委书记。在漳平工作期间他工作扎实,生活俭朴,平易近人。为了解民情,经常背斗笠,穿草鞋,徒步深入农村、访贫问苦,调查社情。1952年任宣传部长时,在芦芝乡蹲点,负责农业生产和互助合作的试点工作。田若住进农家,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实践中,总结改进旧的耕作方法,探索科学种田取得农业增产和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经验,在芦芝创办全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将经验推广全县,指导和推动全县互助合作运动和爱国增产运动,促使全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1954年冬,田若上调龙岩地委工作。1961年正当国家经济困难,漳平的农业生产遭到严重挫折时,他毅然重返漳平再度担任县委书记。他深入各个公社,访问基层干部,与老农促膝谈心。发现当时粮食紧缺,发生饿死人的事,他含泪向群众作检讨:都怪我们工作没做好。在县委常委会上,他果断提出停办机关小食堂,取消领导干部特殊供应,带头节约粮食,及时总结推广高明村包产到户经验,采取扩大自留地、下放食堂、自由种一季等政策,使全县经济摆脱困境,得以迅速和发展。田若以其廉洁奉公,体恤民情,平易近人,赢得漳平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爱戴。“文革”期间,“造反派”将田若从福州揪回“批斗”。在“批斗”场上,漳平人民自发地高喊“田若是好书记”的口号,不顾“造反派”的阻挡,给田若送椅递茶。场面十分动人。
田若身体赢弱,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连妻子生育、生病住院,也常顾不上去看望。他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常告诫他们:我们这一辈的传统作风,就是一份遗产,你们继承了,我们就放心了。1990年3月田若病重,自知不起,弥留之际,他概括自己的一生说:“五十多年来,我做了一点工作,也犯过些错误,自愧没能总结好经验教训。”一再交代亲属,后事从简,不可向单位提出任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