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心远(1911~1985),原名宝镛,坎市镇田心村人。民国12年(1923年)入福建省立九中读书,受进步青年的影响,逐渐接受革命思想,4年后毕业回到家乡,适值共产党人正在组织革命团体“太平里青年委员会”,便积极协助组建,正式成立时被推荐为总干事,兼任会刊《奋斗》的主编,不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年春,为组织群众抗交军阀陈国辉部摊派的马路捐,遭到搜捕,遂逃往广州。秋季,考入中山大学,民国22年毕业,到上海从事著译,五年间出版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方-讲话》、《政治经济学体系》等书,还写了不少批判托派分子叶青的文章,在知识界颇有影响。
民国26年(1937年)上海陷于日本侵略军,他南渡新加坡侨居。先为《星洲日报》、《南洋商报》撰写国际时事专栏,后来担任《南洋商报》主笔,大力宣传中共坚持抗日的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妥协活动,激励海外侨胞支援抗战。为此,受到英殖民当局传讯,-改行在中正中学任教。1942年,日军占领新加坡,他举家逃往马六甲山林中,开设“-造纸厂”,同时参加马来亚共产党,进行“地下”反日斗争。日本投降,他重返新加坡,复办中正中学,组织“新加坡华侨教师公会”,创办《华侨经济》半月刊。1946年2月25日,马共组织群众大-,次月,他即遭英殖民当局拘捕,经华侨舆论界、教育界强烈抗议,才在3月6月获释。其后执教于华侨中学,同时创办《南洋经济》半月刊,主编华侨教师公会会刊《新教育》。1948年,英殖民当局又以“马共分子”将他关入棋樟山集中营,8个月后,“驱逐出境”,企图押送他以当时还是蒋管区的上海,幸而经香港时得夏衍等人帮助,才辗转到达北京。时为1949年4月。
到京后,他先安排在全国人民政协筹备会新闻处任,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调华侨事务委员会,历任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厅副主任、第三司副司长;此外还担任全国侨联常务委员、副秘书长,以及第二至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其间广泛联系侨胞,为侨务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1985年4月,病逝于北京。享年7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