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陈心陶(1904~1977年),松吉乡曹洋村人,生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三月十九日。民国14年(1925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生物系,旋即受聘于广州岭南大学,民国17年被选送赴美留学,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寄生虫学1年,获寄生虫学硕士。民国18年转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民国20年获比较病理学博士。同年7月回国,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细菌学教授,生物系主任和理科研究所所长。其时他在华南地区蠕虫区系进行并殖吸虫、异形吸虫的实验生态研究,发现多个寄生虫新种,其中广州管圆线虫直至60年代才被人们认识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嗜酸性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病原。民国22年,他以所发现的肺吸虫新品种为题材发表养殖吸虫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关注。民国24年,为探讨台湾省的日本血吸虫和姜片虫不能寄生于人类的原因,以及该地区的肺吸虫和大陆地区肺吸虫的关系,只身前往台湾流行区观察调查。
民国28年日军侵占广州,岭南大学-几度搬迁,心陶随之辗转,直至停办,他才转任江西省中正医学院教授兼卫生实验所所长。在战乱岁月里,他从不放下科研工作。民国29年发表我国寄生虫学最早的权威性专著《怡乐村并殖吸虫》,用充分数据说明一个新发现的肺吸虫的可靠性,打破当时国际上倾向于认为肺吸虫只有威氏并殖吸虫单一种的看法,促使许多新的品种陆续被人们发现。这部专著所提出的形态学和实验生态学的特征至今仍被引为典范。民国35年下半年,岭南大学医学院复办,心陶复任该校寄生虫学科主任、教授、代院长。民国37年再度赴美国,先后在华盛顿柏罗维罗蠕虫研究室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芝加哥大学考察学习,完成蠕虫免疫方面的研究。
1949年10月,心陶获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决意回国服务,便谢绝亲友的劝阻和美国某大学的高薪聘请。途经香港时,正值港澳地区流言蜚语盛行,又有香港某科研机构以比美国更优厚的待遇聘请他。他决然地说:“金钱于我如浮云,做为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必须在自己的祖国生根。”义无反顾地回到广州岭南大学医学院,投身祖国医学事业。
1950年夏,心陶获知广东四会、三水县长期存在一种“大肚病”,严重威胁人民健康和农业生产。他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克服当时治安不稳定、交通不方便等困难,带领防疫人员深入疫区调查。几经艰辛,终于首次在六泊草塘检获钉螺,经动物感染试验,获得日本血吸虫成虫,又经反复对可疑病人作粪检,证实广东六泊塘一带流行的“大肚病”是长期以来流行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危害人民健康最严重的日本血吸虫病。他继而深入广东各个地区现场考察,对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生态、人体防护、流行病学、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大量科学研究工作,摸清广东省血吸虫病流行的基本情况,积累了丰富的科学资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主张:结合兴修水利,围垦开荒,彻底改变钉螺的孳生环境,把消灭血吸虫和发展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四会县依据心陶建议,加固20多公里长的北江大堤,填平几百条滋生钉螺的旧河沟,新开300多条总长150公里大小渠道,根治“毒河”,彻底改变和消灭钉螺的生态环境,开垦出良田10万多亩。这些方法不仅在广东省行之有效,使广东省成为我国第一批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省份,而且在国内其它地区普遍应用,为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作出重大贡献,受到中共中央和人民的高度重视和评价。1958年,心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对肺吸虫继续进行大量研究,发现很多新种类,尤其是1959年发现的斯氏并殖吸虫,被证实是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一种类型的肺吸虫病的病原。此外对危害人民健康的华枝睾吸虫病、丝虫病、恙虫病媒介、乙型脑炎媒介等进行调查研究。他还坚持走中西医结合道路,积极开展中草药研究,提出防治血吸虫病的简便有效方法。
心陶还先后培养大批研究生、进修生、专业干部以及外国留学生。曾代表我国科学技术界先后到朝鲜、日本、苏联、阿联酋等国访问,进行学术交流,受到国外寄生虫学界的尊重和赞扬。
“文革”期间,心陶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深受破孩。但他信念坚定,仍坚持科学研究,整理科研资料,他的《医学寄生虫学》一书出版时,出版社送来4千多元稿费,他说:“我写这本书是本职工作,还是把它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吧。”心陶晚年患恶性淋巴瘤,但仍欣然接受中国科学院下达编写《中国动物志》任务,亲自主持《中国吸虫志》的编写工作,组织全国30多个单位进行协作,自己经常夜以继日地带病工作。粉碎--集团后,在住院治疗期间,他更以顽强毅力坚持完成学术论文写作,帮助审阅国内各单位送来的科学论文10余篇。在临终前一天,他还关心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反复叮嘱和鼓励教研组同仁一定要努力完成任务,向科学进军。1977年10月29日心陶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逝世,终年74岁。
心陶一生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和著作130余篇,主要著作有《怡乐村并殖吸虫》、《医学寄生虫学》、《中国动物志·吸虫志》。其中《医学寄生虫学》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学大会科研著作成果一等奖。
心陶生前曾担任中共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委员会委员、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兼任广东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所长,热带病研究所所长、中共广东省委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过最高国务会议和政协全国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三次接见和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多次接见。
为纪念陈心陶生前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召开隆重追悼会,广东省委、政府、高教委领导和各界知名人士到会参加,国家卫生部、教育部致送花圈,《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和美国寄生虫学刊物均发表纪念文章。
1987年10月,在纪念陈心陶逝世10周年时,其夫人郑慧贞把心陶生前珍藏的书籍、著作4699册、卡片实验照片20315张赠送给广州中山医科大学。1990年12月广东省三水县政府在陈心陶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六和镇建立纪念碑和雕像,表达三水县人民对陈心陶的缅怀。
上一篇:陈宗远
下一篇:丁兆星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