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秀蕃(1904~1935年),乳名俊周,号鼎三,鳌阳镇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出生。自小胸怀大志。民国9年(1920),鳌阳小学毕业后,居家自学6年。民国15年考入福安扆山中学初中部。在学期间,读过《新青年》、《共产主义ABC》等进步书刊,并先后认识进步青年马立峰、詹如柏等人,开始接受革命道理。当年“五·四”之夜,他率领数十名同学高唱“国耻歌”,查抄了福安城内“平阳客栈”的日货,并将其当众焚毁。民国17年,从扆山中学毕业后,即考入省立福州第一高级中学师范科。在学校里,他广交有志之士,与同乡好友范浚组织起一个由10多人参加的“白水学会”,常聚会抨击国民党统治的黑暗,共抒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向往。后经马立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次年秋,秀蕃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18年5月,参与福州人力车工人大-。不久,又参加中共福州市委组织领导的全市工人学生--活动,并带头领呼口号。民国19年中秋节,参加捣毁国民党闽侯县党部的斗争。
民国20年(1931)5月,受中共福州市委的派遣回寿宁开展革命斗争。他以鳌阳小学校长的身份为掩护,以学校与文山祠堂为活动据点,在蟾溪两岸传播革命火种。先后引导范式人、叶少琴等一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并领导建立“赤色农会”和秘密交通站。民国21年10月,“中共寿宁县特别支部”成立,他当选为支部书记兼组织委员。特别支部部署并发展“红带会”,准备秋收-,开展“打土豪,做财政”和“镇反”等一系列工作。为筹集发展“红带会”的活动经费,他毅然卖掉大部分田产,换来200多元大洋交给组织。民国22年1月,由于革命形势需要,他辞去校长职务,全力投身于革命活动。
民国22年(1933)5月,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派他到福鼎开辟新区,他找当年在榕的“福宁府同乡会”会员、共产党员黄丹岩与黄淑宗等人详细分析福鼎的情况,协助发展了一批党员,成立了以黄淑宗为组长的福鼎县第一个党小组。在他的努力下,福鼎县的局面很快打开。斗门、上岙、面村、后坪、筼筜等地相继建立了党支部,并陆续成立了抗租委员会、肃反队、妇女队、儿童队等革命群众组织,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他还亲自创建了福鼎县第一支工农武装游击队。
民国23年(1934)1月,工农红军闽东独立二团在福安湄洋成立,他调任该团政治部主任。2月,在全闽东工农兵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闽东苏维埃政府副主席。4月,兼任中共福寿县委书记。6月,担任中共闽东特委机关报《闽东红旗报》报社社长兼主编,经常紧密配合斗争形势,积极宣传特委的中心任务,传达中共中央、中央苏维埃政府的一系列文件,指导闽东各县的革命斗争。
不久,由于敌人疯狂“围剿”,闽东各苏区相继沦陷,许多革命领导人慷慨就义,他毫不悲观失望,鼓励战士们:“即使剩下一个人,亦应坚持斗争,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他回到寿宁岗垄苏区后,一面派人寻找叶飞带领的闽东独立师队伍,一面着手恢复党组织。在他的努力下,福(安)寿(宁)泰(顺)地区的党组织陆续恢复,游击队也经过整顿,提高了战斗力,革命形势渐趋好转。
民国24年(1935)5月,叶秀蕃因大肠出血隐蔽在寿宁官宅村法竹岗山寮治疗。这时,原福寿一区游击队长缪矮擂叛变,引省保安三团二营卢建勋的便衣队到官宅,包围法竹岗,搜捕叶秀蕃。在激战中,秀蕃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31岁。闽东革命先驱叶秀蕃用生命实践了其生前的誓言:“社会尚未安宁,家庭何须建设。人生义在奋斗,观念应抱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