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商英
张商英(1044-1122),北宋宰相,也是一个文学家。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属羊,出生在蜀州新津(今属四川省新津县),是张唐英的兄长。张商英长身伟岸,洒脱不拘,恃其意气,不肯屈居人下,气节豪迈。
人物生平
张商英能言善辩,任通州主簿时曾劝降渝州少数民族首领。调任南川知县时,改革派人物章惇在夔州平叛,欺侮地方官,盛气凌人,致使人们避而远之。张商英奉命去劝其改变作风。有理有节,随机应变,不仅说服了章惇,章惇还推荐给王安石,作为监察御史。
哲宗初,张商英为开封府推官,屡指上司希望负以重任。王安石变法后,有人反对屡次要废新法。商英-言:“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今先帝陵土未干,即议变更,得为孝乎?”他巧妙地利用“孝道”来维护变法。并且写信给苏轼,其中有“老僧欲往乌寺呵佛骂祖”的不满言语。吕公著听说之后,很不高兴,把他调出京城,先任河东刑狱,后在江西、淮南任职。哲宗亲政时,召张商英为右正言、左司谏。
崇宁初年,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翰林学士。蔡京任宰相时,张商英开始与他相处很好。不久升尚书右丞,转左丞。后来二人政见不同,张商英指责蔡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但受到御史的指责,因为张商英对司马光的态度也是这样。司马光在任时,他曾写过《元佑嘉禾颂》和《司马光祭文》,后来他又攻击司马光,被人们称为反复无常的人。被罢官,列入元佑党人。
大观元年以散官安置在归州,次年移民峡州(今宜昌),被恩准回宜都别业居住,并到白洋古渡游历。曾-皇帝要求官方加强对枝江、江陵一带淘金业的管理。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蔡京免职后,起用张商英。他坚信王安石变法的正确。向皇帝奏本说:“神宗修建法变(指王安石变法),务以灭大害,兴大利。今诚一一举行,则尽绍述之美。法若有弊,不可不变,但不失其意足矣。”张商英升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不久任中书侍郎,再任尚书左仆射。
张商英任相正值久握国家大权、积怨中外的蔡京下台,见他能立同异,众人称贤,徽宗把他当作“人望”。当时久旱,恰巧遇雨,徽宗非常高兴,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张商英还多次劝徽宗节俭,不要大兴土木。
主张释道儒三教合一,为临济正宗黄龙禅系南岳下十四世兜率从悦真觉禅师(1044~1091)法嗣,研究《华严经》颇有心得。卒谥“文忠”。著有《无尽居士集》。
后来,张商英遭陷害被免职,受审于开封府。蔡京复用,太学生为他鸣冤,从而得以复职。他去世后葬在白洋四陵坡南麓,爱国诗人陆游曾到陵前考察,游历经过写入了《入蜀记》中。
其家人舍新津县的老宅为寺。现寺内碑亭尚立有“宋少保张商英故里”石碑。
留心佛道
商英早年并不喜佛,为人负气倜傥,豪视一世。初任主簿(州县典领文书的职务)时,因偶入僧寺,看见藏经梵夹,皆金字齐整壮严,脸上顿时色变,说:“我孔门圣贤之书,反而不如胡人之教受人仰重。”至晚回归家中,夜不能眠,觉得轻重颠倒,有损孔教,遂起身欲着《无佛论》。夫人向氏知佛,得知此情,劝说道,“既然无佛,何论之有?”商英犹豫一会也便罢了。后至一同僚家,见桌上一本《维摩诘所说经》,信手一翻,便是一句“此病非地大,也不离地大。”商英吃惊地说:“胡人之语,亦能尔耶?”于是借回家中,静心阅览,妻子向氏也时时鼓励,商英由此深信佛有,留心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