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拱宸(1871~1933),谱名振槐,字文星,号次垣,吴桥(今平等乡梧桥)人。出身书香门第,从小由其父(鹤笙)亲自课读,后又从陈筱坨学文。光绪十六年(1890)入县学,二十一年补廪膳生。科举废除后,吴拱宸治学也由八股文转向科学,特别是数学。
光绪三十二年,刘绍宽任温州府中学堂(后改名浙江省第十中学)监督,请吴拱宸教数学。宣统二年(1910)三月,宜山设江南高等小学堂(民国元年改为“县立第二高等小学),陈筱坨挂名校长,由吴拱宸代理校务。3年后,便由他接替为第二任校长,主持校务共历17年,到民国15年(1926)年,年已55,始离职。 从建校开始,吴拱宸独力擘划,所需建筑材料都经过周密核算。砂石堆好后,以手中的旱烟管略加比划,就能测准土方数。等到建筑完成,材料不多也不少。使泥水匠惊讶不已。
对教师,吴拱宸态度诚恳而要求严格。自己以身作则,带头参加集体活动,年年任教毕业班算学课,在黑板前口讲指画,听者便都能了然。还注意学生的语文课课外辅导。同学们经他指点,到小学毕业时不少人便能写诗词做歌赋。
吴拱宸不单抓教学,总务也要顾问。学生买饭票,正值铜钱停用,他设法以实物来找补零头。从未打骂过学生,却深受学生崇敬。每夜熄灯后,亲往学生宿舍巡视,替他们理衣物、掖被角。
每届学生毕业成绩都斐然可观,到温州中学考试时,被录取的分数额常居五县各校之首,被录取学生占本校报考者十之八九。数学更是回回夺标。因此,矾山、金乡、鳌江以至县城的学生纷纷前来寄宿就学。民国13年,毕业生报考中学16名;末届毕业生40名,报考中学的17名,都全部录取。数学家姜立夫在小学就经过他的培养。他曾自书一联云:“诗书济世,桃李盈门。”
吴拱宸一生清廉,刻苦自持。从家乡吴桥到宜山,沿河六七里客船相继,而他每周来往都是徒步。假日在家,脱去长衫,帮助家人车水、割稻、打稻、晒稻秆,从未有过空闲。
著作有诗集《蓉庐偶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