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冯元,字道宗。高祖冯禧,唐末自江西始平县(今清江县)至广州任官,以能知阴阳术数任职于南汉朝廷,一直传到冯元父亲冯邴。-南汉,冯邴入宋朝任保章正。
冯元生于-南汉4年后的北宋开宝八年(975),自小好学。宋初倡《易》,冯元七岁开始读《易》。他母亲梦见异人以青莲花给冯元吞下,并嘱咐说:"善读此,后必显贵。"佛教认为天竺有四种莲花,青莲花是其中第一种,叫"伏钵罗华",此花香气若在人口中发出,则功德随之而来。冯母所梦,反映了冯元幼年家庭教育中,佛教影响融入儒教。冯元小时师从经学大师孙奭精研经学大义,与崔颐正也结为朋友,切磋经学。成年以后,立身有个性,读书广博,写作诗章沉郁有思。他的衣着、行止都端庄有礼,符合儒家规范,乡里人都受到他的感化。冯元与孙质、陆参、夏侯圭等好学之士相友善,群居讲学,通宵不寝,号称"四友"。
冯元于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考上进士,授江苏江阴县尉。任期满,需重新考核,取明经者补学官。冯元自荐通五经,负责考核事的谏议大夫谢泌感到好笑,对他说:"古时治一经者都有白了头的,你年纪尚轻,就能尽通五经?"冯元答以"达者一以贯之可矣!"谢泌对他的答对感到惊奇,于是问了一些问题,冯元一一辩析,没有停滞。谢泌将考核情况上奏,冯元得授国子监直讲,由是名震京师。以后,迁大理寺评事,擢崇文院检讨兼国子监直讲。宰相王旦闻其名,曾让他讲析《论语》、《老子》,让国子监众子弟侍听。王旦觉得冯元知识渊博精深,讲解透彻明白,深为敬服,向皇帝推荐。大中祥符八年(1015),宋真宗召冯元讲《易》。冯元进言:"上天下地之卦为表,是因为天地之气相交汇所成。君道至尊,臣道至卑,但只有上下相与,就可以与天地相辅相成,制裁造化万物。简而言之,一诚之盛而已。"真宗对其所讲很满意,赐给五品官服,从此对他渐渐亲近信任。皇宫内建有龙图阁以庋藏秘册,配置学士、待制等官员入值,对入阁官员选拔要求很高,必须是天下英俊,一经此职遂为名流。因冯元入仕的资历浅,一下子当不了大学士,就迁太子中允,在龙图阁中当助手,奉诏参与内朝机密。冯元数次奉召进宫,在宣和门北阁讲《易》,宋真宗称赞他"诵说通而不泥,言外自有余趣,非专门一经之士也"。不久,赐改三品官服。天禧元年(1017),冯元以谏议大夫衔出使契丹,回朝之后迁太常丞,兼判礼院吏部南曹。宋真宗想为皇子寿春郡王赵祯找一位资深的臣子,在资善堂讲经,王旦又推荐冯元。真宗考虑冯元年纪尚轻,没有用他,而任用崔遵度为皇子讲经。三年后,崔遵度去世,即擢冯元为左正言兼太子右谕德,在资善堂讲经。冯元秉性忠厚诚实,不追求声名,不钻营官场。不是重大的庆、吊活动,从不过谒中书省、枢密院。他为人谨严,终日无戏言惰色。曾奉召到都亭馆接待外宾,谨慎诚信,体现了上国风度。遇亲丧执礼,不是按世俗做法斋戒,而是严格按照礼制要求,居丧期间按现制在不同日子里变换孝服。祭日与门生对坐只诵说《孝经》。他精研群书,对于古今的国家法令制度多所了解,遇上咨询都能应答出来,尤其精通《易》经。他日间办理公务,夜里在府中读书,很少要下人服侍。他的言行在当时可以说是儒者楷模,这也是王旦推荐他为皇子之师的原因。
宋仁宗即位以后,冯元改任户部员外郎,直学士兼侍讲,以经术与孙奭并进,得到仁宗的看重。孙奭本是他的老师,师生一同升座讲经,同样受到尊重。不久,兼会灵观副使,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天圣元年(1023),判登闻检院。翌年,与孙奭同判国子监。以往,国子监任职的多是资深的大儒,后来也频频使用公卿子弟,实际上干的都是管理库房之类的工作,对于孙奭、冯元的同时任命,大家认为所用得其人,士议悦服。
此后一段时间,冯元仕途顺利。天圣三年(1025),改任礼部郎中。天圣五年(102),同知贡举,进龙图阁学士。参与编修记述宋太祖、太宗、真宗执政事迹的《三朝正史》。当年十一月,朝廷举行南郊祭天大典,冯元担任卤簿使。卤簿使是执掌天子祭祀大礼的重职,宋代一般以中书、枢密担任,冯元任此职属于破格。天圣七年(1029)任翰林学士。礼部郎中、龙图阁学士以及卤簿使皆属内朝要职,都要经过众臣下推选,而冯元能兼而有之,可见其人望之高。又判尚书都省三班院,改吏部郎中。天圣八年(1030),《三朝正史》完成,进谏议大夫,担任史馆修撰。翌年,判吏部流内诠,兼群牧使。
明道元年(1032)祭祀宗庙中,冯元再次任卤簿使,迁给事中。第二年举行耕籍田仪式,担任礼官。冯元此前曾受命监护安葬宸妃李氏工程,李宸妃是宋仁宗之生母,宋仁宗亲政以后,追册袁妃为庄懿皇后,改葬永定陵,发圹时见到坟地出泉潮湿,冯元受到谏官弹劾,以监护失职免去翰林学士及侍讲之职,出知河阳(今河南孟县)。有人劝他上 书乞留,冯元表示愿意接受处分贬行。到了任上,清静治民,不以繁文缛节扰民。冯元受贬后,王旦上 书宋仁宗,说冯元是东宫老臣,不应该因为小的过失就将他外放。景祐二年(1035)二月,诏书到了河阳,改任冯元为礼部侍郎兼翰林侍讲学士,知审官院,复判太常礼院国子监。冯元献上《金华五箴》,宗仁宗接受其戒言,并赐书褒答。
冯元奉命参修乐书,再度任南郊卤簿使,管祥源观事。景祐三年(1036)七月,乐书成,皇帝赐名《景祐广乐记》,为此迁户部侍郎以示奖赏。冯元对乐律很有研究。曾经有精通音乐者以上党(今山西长治市)黍粒纵向连接作为标准,制作了音乐演奏十二乐律上献。黍是一种禾属果实,颗粒均齐,无大小差异,古人用以为量度根据。朝中掌管音乐的大乐局据上献之调修订了乐器的音阶,后来又有人批评说这样做不当。皇帝派宦官到冯元宅中询问是非。冯元当即抄录了班固《律历志》、《唐令》的有关记述付予宦官,指出:"古代是将黍粒横排着来定出乐器上的音阶尺寸的,现在以纵乱横,不合古法本意。"第二天,皇帝在迩英阁接见冯元,说:"以往校验大乐局的乐器,总是嫌音调偏高且过于急促,修订后的乐器音调又偏低且沉缓,始终调不到适中,卿之所言是对的。"乐官当场向群臣出示横黍新尺,比纵尺要短近2寸1分,再对照测音之器,果然没有出入。如果不是冯元指出问题之所在,就找不出错在哪里。
景祐四年(1037)四月,冯元病逝,终年62岁。朝廷赐赙钱30万、绢百匹,赠礼部尚书,溢章靖。
冯元参与作注的还有《真宗集》,参与修编的有《卤簿记》,校《后汉志》、《孟子》及《律义疏》;他还拟为扬雄的《太玄经》之八十一首(卦)作解释、注疏;并分撰《国朝会要》。以上这些都未成书。宋代文学家宋祁称赞冯元之为人学问,将其比为贾谊、董仲舒,还称赞其诗文风格清新、缜密、平和、清纯,可惜冯元的这些诗文没有传下来。
上一篇:李嗣
下一篇:黄衷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