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鲁炅(703年-759年),幽州(郡治在今北京,后改称范阳)人,唐朝将领。少年时即身材高大,略通经史。以荫补左羽林长,后隶安西节度使哥舒翰麾下。从破吐蕃石堡城,收河曲,迁左武卫将军,复拜右领军大将军。安禄山叛乱,鲁炅为山南节度使,立栅于滍水之南阻挡叛军,安禄山手下武令珣、毕思琛率大军来攻,鲁炅兵败退保南阳。叛军包围城池攻打一年多,鲁炅督率将士昼夜奋战,但日久城中食尽,救兵不至,只好率众突围,逃到襄阳,被封为襄邓十州节度使,封岐国公。759年,鲁炅参与九节度使会攻安庆绪于相州之役,被史思明击败,鲁炅身中流矢,惧罪服毒自杀。
屡立战功
鲁炅身高七尺多,略知经书和史籍。鲁炅初因先辈的功劳担任左羽林长上官。天宝六年(747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荐鲁炅担任别奏官。当时颜真卿担任监察御史,出使陇右,哥舒翰设宴款待颜真卿,颜真卿对哥舒翰说:“您从郎将升到将军,现任节度使,曾发现过这样像您的人才吗?”鲁炅当时站在台阶下,哥舒翰指着鲁炅说:“这人将任节度使。”鲁炅跟随哥舒翰攻破石堡城,攻占河曲,升任左武卫将军。后因突袭打败吐蕃军队的功劳,担任右领军大将军 ,并赐给紫金鱼袋。
天宝十三年(754年),鲁炅加任云麾将军。
防备叛军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造反。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唐玄宗李隆基任命鲁炅为上洛太守。临行之前,鲁炅在唐玄宗面前分析进攻防守的形势,因而升任邓州刺史、南阳太守,兼任南阳守捉、防御使,封爵金乡公。不久,兼任御史大夫,充任南阳(一作山南)节度使,率领岭南、黔中、山南东道的五万军队驻扎在叶县北面,防备安禄山。鲁炅上表推荐薛愿担任颍川太守、防御使,庞坚担任副使。 三月,鲁炅在滍水南面修筑营寨,四面深挖壕沟以自保。安禄山派遣部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前来进攻。 五月,众将士想要出战,但鲁炅不同意。叛军绕到右边顺风放火,浓烟飘向营垒,士兵们不听劝阻,都顶木板逃跑,叛军射箭像下雨一样,鲁炅和宦官薛道等脱身逃脱,余众全军覆没。当时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节度使徐浩还没到来,他们的军队一半在营中,带着金子好买军需品,到此时和军械一起都丢下堆得像山一样,叛军靠这非常富有。
突围而出
至德二年(757年),鲁炅召集打散的军队守卫南阳,遭到叛军围困。不久,潼关失守,叛军让哥舒翰召他出来投降,他没有听从。叛军再派武令珣前来进攻,数月未能攻克。武令珣死后,叛军派田承嗣接着来进攻。颍川太守来瑱、襄阳太守魏仲犀合军援助鲁炅。魏仲犀的弟弟魏孟驯率兵到明府桥,看见叛军就逃跑,其部众大败。鲁炅在城里粮食吃光,就煮弓箭上的牛皮、筋角来吃,米每斗卖到五万文钱,一只老鼠卖四百文钱,饿死的人一个挨一个。唐肃宗李亨派宣慰使曹日昇来慰劳,提升鲁炅为特进官、太仆卿,但道路阻绝不能进城。曹日昇请求一个人拼命进城,魏仲犀不同意。恰遇颜真卿从河北来到襄阳,对他们说:“使臣不怕死,想传达皇帝的命令,即使遭叛军抓获,只是丢失一名使者;如果进城,那么全军的心都稳固。”宦官冯延环也说:“您一定要进城,我请求派两名骑兵相助。”魏仲犀将骑兵增加到十名。叛军看见,知道都是精兵,不敢攻击,于是曹日昇进城传达命令,军心更稳固。曹日昇骑马回到襄阳,率领一千名士兵,从音声道运粮接济鲁炅,因此鲁炅能抵抗叛军超过三月。鲁炅遭叛军包围共一年,日夜作战,军队以人为食 ,最终也没有救兵。
至德二年(757年)五月十五日晚上,鲁炅率领数千士兵突围而出,逃往襄阳,田承嗣尾随追击,鲁炅拼死战斗两天,杀死很多叛军,叛军因此撤退。当时叛军想扰乱江、汉一带,幸亏鲁炅守住要道,所以南方得以保全。 不久,朝廷任命鲁炅为御史大夫,襄、邓等十州节度使。十月,赶上长安、洛阳收复,叛军逃往河北。十一月,鲁炅与张镐、来瑱、吴王李祗、李嗣业、李奂攻打河南、河东道的郡县,全部收复。只有叛将能元皓占据北海,高秀岩占据大同,还未克复。 十二月,朝廷下诏任命鲁炅为开府仪同三司、御史大夫、京兆尹,封岐国公,食邑两百户。[13-14]
服毒自杀
乾元元年(758年),鲁炅兼任郑州刺史,充任郑、陈、颍、亳等州节度使。上元二年(761年),加任淮西、襄阳节度使,邓州刺史。同年十月,鲁炅与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等九节度一起在相州包围安庆绪,鲁炅率领淮西、襄阳两处一万步兵、三百骑兵。第二年六月初六日,他们和史思明在安阳作战,唐军不胜,鲁炅身中流箭逃跑,各节度使也都逃走,并抢劫路过地区,鲁炅的军队尤其抢得厉害。唐肃宗下诏命来瑱任淮西节度,把鲁炅降职为郑、陈、亳节度使。五天后,鲁炅到新郑,听说郭子仪军队驻扎在谷水,李光弼回到太原,鲁炅羞愧担心,就服毒自杀 ,享年五十七岁。
历史评价
刘昫等《旧唐书》:①“身长七尺余,涉猎书史。” ;②“炅收滍水败众,守南阳孤城,每蹈危机,竟效死节,料敌虽非其良将,事君不失为忠臣。” “”;③“鲁炅竭节,来瑱枉死。”
上一篇:李宝臣
下一篇:杨尚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