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张建(1901—1996),字扫霆,梅城东街(今梅江区东郊东街燕诒堂)人。幼年就读于梅县县立小学。毕业后,考进省立五中(今梅州中学)读书。时值“五四”运动,他受新思潮影响,参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打倒-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反帝反封建运动和提倡“科学、民主”的新文化运动。中学毕业后,考进官费的北平陆军军医学校,以品学兼优的成绩毕业,官费保送去德国柏林大学深造。1934年获医学博士、哲学博士学位。
1934年夏,张建接受广东省粤军总司令陈济棠的聘任,在广州筹建广东军医学校,任校长。这时他聘请留德医学博士于少卿(外科专家)来校工作,在于的协助下,把军医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成为当时全-医学校的旗帜。
1936年夏,广东还政中央,陈济棠去港,国民政府接管广东后,委任张建为中央军医学校教育长,代行校长职务。1937年5月,国民政府任命他兼任军事委员会军医署署长和军医总监,授陆军中将军衔。
1937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沦陷,淞沪苦战,晋绥告急,平津沦陷。依照当时国民政府“持久消耗战”的指导原则,在军医业务上应采取紧急应变等重要措施。张建亲自到各战区了解实际情况。一个月之内成立陆军医院60个,兵站医院40个,重伤医院6个,又另组军团预备团,以收容各战区爱国医务人员来南京报效。经培训后,派赴各战区参加战地救护医疗工作。
随着战争形势的变化,张建领导的军医署和中央军医学校三迁其址。军医署随军政部从南京西迁武汉,再迁重庆;中央军医学校则先南迁广州,再西迁贵州安顺。中央军医学校到达贵州安顺后,立即自己动手开辟校园宿舍,因陋就简,迅速开学上课,节省一切可能的开支用来添置必需的教学器材,使教学工作顺利开展,1942年春得到国民政府教育部医学教委会工作视察组的高度评价和表扬。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张建复员回上海。1946年出任国防医学院副院长。次年奉派赴美考察医学教育,接着应邀去英国考察大学和医学教育。这期间又奉命前往日内瓦出席联合国卫生组织会议。公毕回到广州时,国防医学院已迁台湾,由此他忍痛自行放弃其毕生心血所从事的军医教育工作,改任广东省教育厅长。1949年秋移居海南。1950年由海南岛去台湾,住新竹,行医济世。其夫人姚艾樱原毕业于金陵女大生物系,在新竹女中任教。
1985年,张建夫妇被其儿女接去美国新泽西州奉养。1996年6月3日,在美国病逝,终年96岁。
上一篇:张简荪
下一篇:侯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