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召
周光召(1929—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湖南省长沙人,1929年5月15日生于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其父周凤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他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界和科学产生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1941年入南开中学住读,受到良好的数学训练和自学能力培养。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耳闻目睹的事实,改变了他原来想学电机的初衷,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以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有幸听到周培源、钱三强教授的授课。1951年考取本系研究生。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教授,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物理系讲师。1957年选派赴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发表30多篇论文,两次受到研究所的奖励。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1959年苏联从中国撤走全部核专家,声言中国15年也休想搞出原子弹。他闻悉后十分激愤,召集在苏联的中国专家讨论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搞原子弹的问题,并自告奋勇致信中国核工业部:“作为新中国成长起来的一代科学家,我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承担祖国下达的这项光荣任务。”他开始潜心钻研体力学和0力学,对研究原子弹做准备。他严格证明了CP破坏的一个重要定理。1960年简明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成为国际上公认的PCAC的奠基者之一。国际同行称赞他的研究工作“震动了杜布纳”。
1961年2月奉命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实际上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第一副主任,隐姓埋名近20年,专心致志研制原子弹和氢弹。参与领导了0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重大研究工作。他和彭桓武等科学家艰苦奋斗,精心设计,严密测算,独立自主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为1964年10月16日0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又接受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快氢弹研制步伐的指示,白手起家,刻苦攻关。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他在两弹理论设计定型及-研究试验中的成就获得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60年代以来,历任二机部九所副所长、所长,九院总工程师。1979年任中科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1980年任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加州大学、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的客座教授、研究员。1982年以后任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副主任、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
1984年调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1987年任院长、党组书记。1992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他领导中国科学院实行改革,以解决科技与经济、科技与教育相脱节的问题,使原有封闭、不流动的科研体制转变为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新体制,坚持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办院方针,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实行“一院两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倡导科学院与高校的结合,创造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对探索科学技术本身的规律、科技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等,均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1996年任中国科协主席。1998年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1994年改称院士)。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85年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增选为中央委员,尔后,连续当选为中共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中央委员。他是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是国际粒子和场学会委员、太平洋科学协会主席、国际物理学联合会副主席,《科学杂志》主编、《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1998年任陈嘉庚基金会理事长。国际科学界对他的科研成果和科技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被第三世界科学院、美国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欧洲科学院等11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是目前中国科学家中当选为外国院士最多者。他发表了《极化核子反应的相对理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静质量为零的极化核子的反应》等80多篇论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他是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家,长期从事高能物理、-和核应用理论研究,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和战略-的设计、研制和试验方面卓有成就,为中国核物理学研究和国防科技及科学事业发展作了重要贡献。1980年,他在国际粒子物理会议上第一次公开露面,钱三强向海内外科学家介绍说:“他是中国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称赞说:“在我们同行中,他也是相当出色的。”1987年,他以“量子场论大范围性质的研究”项目,获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1993年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共和国爵士勋章。1994年被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中国杰出科学家奖。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3462号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