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剑凡
朱剑凡
(1883—1932)
长沙周南女校校长,教育家。
湖南省宁乡县人,原名周家纯,1883年5月1日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青少年时代,受王夫之、魏源、谭嗣同等人的思想影响,积极寻求救国之道。1902年,毅然东渡扶桑,在东京成城中学学习日文,后考入弘文师范学院就读,结识了华兴会黄兴、周震鳞等人。在他们的影响下,接受民主革命思想,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
1904年回国后,任教于长沙的宁乡速成师范。一年后在其父遗下的大宅院蜕园正式办起了一所女子学校,又迅速扩大规模,建成一所典型的新学堂。1910年将女校定名为周南女子师范学堂,自任校长,聘徐特立任小学部主事兼师范部主任,学生达400多人。在办学过程中,顶住了来自家族和社会各方面的压力。为克服办学经费的困难,除变卖老家的田产房屋外,还说服其母拿出私人积蓄和陪嫁的金银首饰。此项毁家兴学义举,备受各界赞誉和支持。在治校方面,一是要求教师既要有广博的学识,又要有高尚的品德。所聘教师徐特立、周震鳞、陈章甫、周世钊等学有专长、思想进步;二是要求学生严格,以“节制整洁、博爱忠恕、勤勉耐劳”为校训。学生应具有自治心、公共心、进取心。教与学以开发智力、提高技能、强健体魄、规范品行为目标,使他们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向警予、蔡畅、丁玲、曹孟君、杨展等都出自其门下。
他是共产党最忠诚的朋友。建党初期,他参加了毛泽东发起的许多革命活动。大革命时期,他是国共合作的忠实拥护者,参加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任过毛泽东、李富春具体领导的国民党政治讲习班行政干事、湖南省政府委员、国民党长沙党部常委兼市政筹备处处长,倾全力参与和推进工农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潜往上海,在法租界开设小酒店,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点。何叔衡、李富春、谢觉哉、李维汉、徐特立等共产党人,均去该店聚会过。为保证党组织的安全,他断绝与亲友来往,多次迁移住处。他还追随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人发起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反对国民党的--统治。他在身患胃癌的情况下,仍以极大兴趣阅读进步书刊,渴望了解红军的动态。1932年秋病逝。终年49岁。全国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表彰他对中国革命所作的贡献,将他的遗骨从上海迁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37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其小女儿朱仲丽时深情地说:“朱先生真是好人,很有骨气,过早去世很可惜。”徐特立说:“朱剑凡是富家少爷,能及早走向革命,一生为革命奔走牺牲,实为我国罕见人物。”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