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
冯玉祥(1882~1948)原名基善,字焕章。原籍安徽巢湖,生于河北青县兴济镇,清光绪十年(1884)随父到保定,自幼在保定东郊西康各庄村长大。少时家贫,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入保定五营当兵,光绪二十八年(1902)改投武卫右军,历任哨长、队官、管带等职。宣统三年(1911)武昌起义爆发后,曾与王金铭、施从云等在滦州举兵响应,失败后被革职,褫解保定。后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的斗争,任第十六混成旅旅长。此后历任第十一师师长及陕西、河南督军及陆军检阅使等职。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冯玉祥任直军第三军总司令,趁直、奉两军在石门寨、山海关等地激战,回师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改所部为中华民国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电邀孙中山赴京共商国事。但迫于形势,又同反直系的军阀张作霖、段祺瑞妥协,组成以段为临时执政的北洋政府。
1925年春,迫于奉、皖两系军阀的压力,冯玉祥赴张家口就任西北边防督办,所部改称西北边防军(简称西北军),8月任甘肃军务督办,仍兼西北边防督办。在此期间,他接受共产党人和苏联专家帮助,建立各种军事学校。1926年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8月中旬回国,被广州国民政府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9月17日在五原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在李大钊等中国共产党人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随即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西安之围。
1927年4月,冯玉祥所部被武汉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令,旋率部东出潼关,鏖战中原,与北伐军唐生智部会师郑州。1928年率部参加第二期北伐。10月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因与蒋介石发生利害冲突,在1929年和1930年爆发的蒋冯战争和蒋冯阎战争中失败下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1933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推动下,与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家口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被推举为总司令,指挥所部将日军驱逐出察哈尔省。8月在蒋派重兵威逼下辞职,隐居泰山。1935年4月,冯玉祥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12月以蒋答应抗日为条件,在南京出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36年后,曾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久,受蒋排挤离职,仍积极从事抗日救国活动。抗战胜利后,为形势所迫,于1946年以水利考察专使名义出访美国,同时被强令退役。从1947年起,在美公开抨击蒋介石的内战、-政策,积极支持国内人民的爱国-,在美国发表《告全国同胞书》,主张国共议和成立联合政府。并以20年亲身经历,撰写《我所认识的蒋介石》一书。
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香港成立,冯玉祥当选为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随即发起组织民革驻美总分会筹备会。7月应中共中央邀请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他自美国回国,乘“胜利”号轮船途经黑海在向敖德萨港途中,因轮船失火,于9月1日与女儿冯晓达一起遇难。著有《冯玉祥日记》、《我的生活》、《冯焕章演讲集》等。
冯玉祥及其子女始终认为保定西康各庄村是自己的故乡,并与该村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在冯玉祥诞辰100周年之际,其子女冯弗伐、冯-向村里赠书,其后村委会多次派人到北京探望冯弗伐。1985年寄居美国的冯-与冯弗伐专程到西康各庄看望乡亲们,并赠书和蔬菜种子。1987年为纪念冯玉祥将军,西康各庄村在村中树立冯玉祥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