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昧朔
苏昧朔(1900-1966),字融和,号睡螺居士,祖籍浙江平阳县腾蛟带溪,后迁居平阳县城西坑口。父早卒,家贫寒,为平阳“三苏”之一(苏步青、苏渊雷)。1900年出生,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批大学生,1926年(民国1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在校期间曾得刘海粟、姜同书等名师指导,先攻西画,后攻国画。苏昧朔画作题材广泛,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第一批大学生,1926年(民国1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在校期间曾得刘海粟、姜同书等名师指导,先攻西画,后攻国画。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浦东中学、瓯海中学、温州中学、浙南中学、平阳中学、鳌江小学、金乡小学等校任教。
从“九·一八”事变后,他放弃粉笔生涯,以卖画为生,偶也带徒,当代名画家刘旦宅、林曦明等为入室弟子,故有“温州人物画家泰斗”之称。1990年10月林曦明为恩师特在温举办“苏昧朔诞辰90周年纪念画展”,影响较大。
艺术特点
苏昧朔工画人物,擅长民间风俗画,师法上官周、黄慎,能诗工书,每画必自题,于文史哲有较深的造诣,诗、书、画三者俱佳。他融西洋技法于国画之中,用笔简练,有民间风俗画味,且具有讽喻劝戒之意,被誉为“温州派人物画鼻祖”。他的佳作《乞丐图》,画出了旧社会人民的不幸,是一幅倾注了他强烈爱憎感情、脍炙人口的佳作。时人知其画好,他自认为诗最好,毕生作诗,共集17册,自编《睡螺诗集》。抗战时期作画《斩小鬼》诗:“且拔灵光剑,斩此小鬼头。”解放前,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深知老百姓的疾苦,所以他的作品,大多反映温州街头巷尾常见的瓯越风俗和三教九流,如农夫、渔翁、挑夫、樵夫、小贩等。
社会兼职
新中国成立后,当选为平阳第一、二届人民代表;1956年受聘为平阳县第一届政协委员;是年赴上海为少年儿童出版社四集《古代诗歌选》作彩色插图,后受聘于温州瓯绣厂画师,温州市政协委员。1959年应浙江省人民政府邀请与潘天寿赴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设计工作。1962年任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主任。其作品收藏于温州市博物馆有:《蓬岛传经图》、《恒河度法图》、《八仙过海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