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明代义商徐沧海 中国的商文化源远流长,历来有“儒商”“义商”与“奸商”之说。义商中像清代的胡雪岩、乔致庸等人以自己对国家与民族的贡献,早已载于商界史册,与其他的英雄人物一样,彪炳千古,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感动了一代代的后人。但由于时代的变迁,许多义商没有被史料记载,他们就像无名的星星般散落在浩瀚的苍穹,照亮那方久远的历史时空。出生于明英宗朝代,祖籍原安徽省太湖县后北乡,现属于岳西县古坊乡上坊村朱冲组的徐沧海就是这样一位义商,他们兄弟在明英宗朝代组织家族发动的大规模义赈,曾经名动朝野,被朝廷旌表,被千万黎民传诵。遇故交 学成绝艺 徐沧海乃元末明初的红巾军领袖徐寿辉的第三世孙,祖上英才辈出,受家风熏陶,徐沧海自幼修文习武,才学超人,与其弟沧浒、沧涧被时人称为“徐门三杰”。据当地人传言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死后,其亲人举家避难乡下,从此看破世道纷争,闭门谢客。明朝建立后,徐门中人亦不愿参加科举考试,但承蒙祖训,以诗书传家,对于武学已渐渐地荒废,到了徐沧海的父辈,因生活需要,又渐渐涉足商场,因中国自古有“儒商”之风,故商人中历来不乏满腹经纶者,加之当时交通不便,货物的流通以人挑肩扛或骡马的运输为主,途中不但要爬山涉水,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而且要处处提防盗寇的侵袭,所以商人习武成风。据说徐沧海老家的旁边有一座寺庙,名叫“关山寺”,寺中的首任主持俗家姓倪,其祖上本是徐寿辉手下的一员部将,陈友谅诛杀徐寿辉时,他正在安庆方向与元军作战,得知徐寿辉的死讯后,他本欲提兵为主人报仇,但念及鹬蚌相争,得利的将是元军,故隐忍未发,但又不愿意服从陈友谅的领导,一气之下,挂印而去,沿途打听主人家眷的下落,最后在他们隐居的地方建了一座寺庙,不但暗中保护他们,而且总想选择徐家后代中根基好者收为门徒,传授武功,以待到天下风云变幻之际,再拥新主揭竿而起。但徐氏后人自徐寿辉死后,早已雄心消磨,加之明朝建立后,大力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不愿干戈再起,老僧郁郁而终,圆寂前告诉门徒要继承自己的遗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氏后人因经商所需,亦开始萌发学武的念头,特别是幼年的徐沧海不但聪明伶俐,而且天性好动,自懂事始,就躺在祖母的怀中听她讲徐寿辉的故事,每当听到动情处,无不跃跃欲试,总幻想着能有一天得遇名师,练成一身盖世绝学,除暴安良,一展平身抱负。但其时明廷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禁止民间习武,乡下少有公开的武馆。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现,小沧海才遂了自己的心愿。
据说当时徐沧海老家附近的山间豺狼猖獗,经常闯入农家抢食家禽家畜。一日清晨,小沧海与父亲在床上猛听得自家的牛栏里传来牛的惨叫声,全家人隔着窗帘一看,只见一群豺狼正在自家的牛栏中,一狼将利爪伸到牛的肛门中,一狼咬断牛绳叼在嘴中,其余群狼相拥着耕牛向屋后的草坪走去。稍许,耕牛已被狼群拖到屋后的草坪上,狼多得数也数不清,灰蒙蒙的布满了草坪。当时小沧海的父亲虽气得双眼冒火,但慑于狼群的凶残,除了连连跺脚,却无计可施,小沧海更是急得大哭不止。就在全家无计可施时,只见从附近的庙宇里飞出一条人影,像一缕青烟般飘入狼群之中。全家人定睛一看,发现竟是平时与自家经常来往的关山寺的道长—道玄子。只见他落入狼群后,将牛夹在腋下,施展开躲闪腾挪的身法与狼群周旋。却说狼群一见到嘴的美食就要被人抢走,顿时凶性大发,纷纷露出利牙,一齐向道玄子扑去。一时间,漫空狼影翻飞,腥风四起,吓得小沧海用手捂住双眼,过了好一阵,才被全家人的呼声惊醒,睁眼一看,顿时惊呆了,只见狼群将道玄子裹在中间,穷追不舍,但道玄子却临危不乱,但见他衣袖飘飘,宛如闲庭信步般在狼群中穿梭着,一盏茶的功夫过后,仍然毫发无损。眼见好几只狼的利齿分明已经咬上了他的颈脖、肩头、或双腿,却被他薄薄的长袖拂向一边。渐渐的狼群越发躁动,狂飙般向道玄子攻去,凄厉的叫声震动山谷,惊得林中的禽鸟乱飞,鼠兔四窜,但道玄子的脚步却越来越轻捷,像一道青色的闪电在狼群中盘旋着,长袖挥处,不时发出郁雷般的声响,远远望去,宛如一个巨大的漩涡,将狼群卷得团团乱转。一顿饭的功夫过后,狼群累得纷纷趴在地上,低声吼叫,却再也直不起身子。道玄子竟在狼群中从容的用手将牛的肛门塞入牛腹,然后安然将耕牛牵下山来。正当小沧海为道玄子高超的武功拍手叫绝时,忽然听见父亲一声惊呼:“九宫八卦图!”他的目光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一看,猛然发现草坪上的狼群正趴成一个奇怪的图形,而那个图形刚好与关山寺大厅地上的图形一模一样。事后方知那个图形就是道家所说的“九宫八卦图。第二天,道玄子将小沧海引到关山寺的密室中,只见里面供奉的神像竟是自己的祖上—徐寿辉。直到此时道玄子方才将两家的关系挑明,并述说了自己的先祖曾是太极门中的高手。从此小沧海兄弟等人正式拜道玄子为师,经常到关山寺中练习武功。通商路 富甲一方 一晃眼十多年过去了,小沧海已经长大成人,不但文武双全,而且身材魁伟,品貌非凡,尤其是为人正直,仗义疏财。随父辈经商后,得利辄用以济人,令与之交往者无不凛然生慕,由是结识了生意场中的许多德才兼备又富甲一方者,其中又以与太湖县的徐若壤、徐若墉等人关系最密,相互结成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据徐氏族谱记载,徐沧海兄弟是靠经营茯苓产品发家的。纵横于鄂、豫、皖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自古出产优质的茯苓,而茯苓又是中药配伍中的主要成分,能治疗许多疾病,所以大别山区的茯苓产品自古就远销全国,甚至出口东亚各地。因徐沧海所处的明朝交通还很不发达,货物的长途运输主要靠肩挑背扛,或是骡马运送,困难重重,不但要跋山涉水,而且还要提防沿途强盗的抢劫,所以当时的茯苓生意虽获利颇丰,但却少有人愿意涉足。而徐沧海兄弟硬是凭借自己非凡的胆识与过人的功夫,或是靠义气感化、或是与沿途的豪强斗志斗勇,终于在黑白两道中打通了茯苓的销路,使家乡的茯苓产品远销到武汉、陕西、湖南各地。他们经商时的许多传奇经历不但在当时脍炙人口,而且流传至今。其中又以“状告长江黑商号”与“智斗秦岭三只手”的故事最负盛名。
据说当时要将大别山的茯苓运至武汉,必须先将货物存进长江边上的一个名叫“白云浦”的商行中,而该商行历来就是一个黑店,店中的百余名伙计不但人人是江中弄潮的好手,而且个个武功高强,每次将客商的货物运到江心,只要一见江上风起,便借机使出伎俩弄翻货船,然后逼着客商与之签订由他们将货物捞起、然后与之平分的契约,好从中获取暴利。且说徐沧海等人初次运货到“白云浦”时并不知情,一天傍晚吃饭时,见邻座的两名商人垂泪而坐,长叹时运不济,此番生意亏本,难以偿还亲友的债务。因那两名商人操湖北省英山县一带的口音,徐沧海便知他们是离自己的家乡不远的邻县的乡亲,便招呼他们同桌饮酒。席间在徐沧海的询问下,两位商人将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他们。然而就在两位商人背诵他们与商行的伙计所签订的契约时,徐沧海偶一抬头,发现商行的老板竟然一边摇头晃脑地听他们背诵契约的内容,一边还用手指敲打柜台,仿佛在欣赏一篇上乘的佳作。最为有趣的是老板用手敲打柜台的节奏每每与契约的句读吻合,从无一失。细心的徐沧海本来就对老板拿别人的痛苦取乐的行为不满,又见眼前的情形,顿时心头疑云大起,料定老板对契约的内容极为熟悉,猜想货物落水的原因就是货行中人故意作祟所致,细细一想,不禁被他们手段之诡秘惊出一身冷汗。因为长江上无日不起风,风起浪涌,货船倾覆可谓极合理之事,纵明知船家故意捣鬼所致,但又难以找到证据,而水手冒险捞货,货主自愿分物相酬,双方又有契约为凭,官司就是打到朝廷也无胜诉的可能。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徐沧海沉思过后,当即有了主意。当夜趁货行中人全部入睡后,徐沧海小声唤醒商队人等如此这般的作了一番布置……。
且说第二天黎明,货行的伙计将商队的茯苓过秤登记后,便装船过江,船刚到江心,果然发生了先前英山籍商人同样的遭遇。好在徐沧海此时心中早已有底,便依照船家的要求,与之签订了由船上的水手打捞货物然后平分的契约,契约上注明了茯苓的件数与重量。却说当茯苓如数被打捞上船后,徐沧海吩咐船上的伙计将应归于自己的茯苓全部寄存到“白云浦”商行设在长江对面的另一处客栈中,而徐沧海等人借口先到附近的饭店中吃饭。饭后,徐沧海等人来到客栈中取货,但当他们与客栈的老板一道将事先打了号码的袋装茯苓打开检查时,竟然发现所有的袋子中装的只有一小半是茯苓,其余的均变成了石头。一见眼前的情况,徐沧海顿时怒火中烧,当场声明他的茯苓事先是经过“白云浦”商行的伙计检验过的,如今分明是商行中人暗中偷换了茯苓。双方争执不下后,徐沧海将商行的老板告上了当地的县衙,县令经过检验,发现袋中的石头均是出自附近的山中,所以断定石头乃商行中人所装,当即判令“白云浦”商行的老板除赔偿徐沧海的茯苓外,还要游街示众。原来徐沧海头天就料定商行中人第二天要在江上对自己的货物下手时,当夜就暗中吩咐商队中的人趁商行的伙计们入睡时,往自己的茯苓袋子中装入了许多当地的石头,以备自己的货物被商行暗算时好与之斗志斗勇。直到此时,“白云浦”商行的老板方知今日遇到了高人,于是暗中托人向徐沧海说情,表示只要他能放自己一马,商行愿意今后为徐沧海过江的茯苓免费寄存与运送。徐沧海一见自己的计谋惩治了恶人,为了今后生意的方便,便与“白云浦”商行的老板私下商定,由商行的老板将过江时分给他的茯苓如数归还自己,并要老板发誓不再祸害其他的客商,事后徐沧海主动到县衙撤诉。危害长江边上数十年的“白云浦”商行从此改邪归正,而徐沧海的茯苓也从此畅通了运往武汉等地的销路。
却说徐沧海等人的商队,打通了武汉与湖南等南方区域的销路后,决定进一步扩大市场,将茯苓销往中原一带,首站就是陕西省。一年的秋天,当三万多斤的茯苓装上骡队后,徐沧海亲自押运着货物出大别山,途经皖北,一直朝秦岭迤逦而来。一日晌午,当骡队来到一座大山前,但见山峰迎面而起,直插云霄,大山四面危崖千丈,陡如刀削,端的是灵猿止步,苍鹰难越,通向山中的唯一小道,宛如一架天梯,悬挂在云端之中。当骡队沿着登山小道快要爬到山顶时,猛听得一声暴喝,仿佛晴天霹雳临空而降,惊得最前面的骡子身子一颠,随即向后滚去。就在整个商队就要被翻滚的骡子与货物砸翻,一场灭顶之灾在所难免的千钧一发之际,只见一条人影宛如大鸟般从商队中间飞起,闪电般落在第一匹骡子的身后。众人睁眼一看,只见徐沧海正蹲在一级石阶上,双足扎住马桩,两手往骡子的腹部一抄,将一匹数百斤重的骡子连同背上的货物生生抱起,商队中人一阵惊呼,随即喝彩声轰然响起。但呼声未落,只听得一声脆响从石阶上方传来,众人仰头一看,只见徐沧海脚下的布鞋已炸裂成无数的碎片,随风飘逝,鞋底却已深深地陷入石头之中。话犹未已,只见徐沧海正赤脚一步一步地向山顶走去,每迈一步,足下青烟隐隐,火星灿然,一行浅浅的脚印赫然刻在石阶之上。然而就在他距离山顶只差三级石阶时,只见一人从山顶的大石后走了出来,那人身高七尺,虎背熊腰,一头乱发与满脸虬髯连在一起,斗大的头颅仿佛两个肩膀上扛着一只巨大的刺猬,一双铜铃似的眼晴里闪出的两抹寒光,在徐沧海的身上瞟来瞟去,不用说,刚才的暴喝就是那厮躲在大石后发出的。一见自己的阴谋得逞,那厮竟然兴高采烈地一边将一把五六十斤的铜锤高高举过头顶,一边口中念念有词:“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若要从此过,留下买路…”话音未落,那厮纵身一跃,猛地将铜锤向徐沧海的头顶砸下,然而就在这电光石火的瞬间,那厮发现一朵云影从头顶飘过,心中一惊,刚刚将未说完的“财”字吐出口,顿时感到身子一轻,已被人高高举起。而刚刚砸下的铜锤也随着“砰”的一声闷响,如击在皮囊之上,被反弹回来,刚好砸在自己的腿上。那厮的一声怪叫过后,铜锤当即脱手而去,“轰”的一声将路边的石壁砸出一个斗大的窟窿后,随即陨石般向山下落去,途中竟将一棵碗口粗的松树拦腰折断!惊得树上的鸟儿临空乱飞,“磔磔”怪叫,宛如老人咳嗽不止。就在商队中人瞠目结舌之际,只见徐沧海已将那厮轻轻地放下,随手又挽住刚好落在山顶的骡子的缰绳。原来徐沧海一见有人偷袭,立即施展绝顶神功,双臂用劲,将怀中的骡子奋力甩出,同时纵身一跃,飞到偷袭者的身边,单臂将他举起。几个动作在眨眼的功夫一气呵成,就在人们感到眼花缭乱,如遇鬼魅之际,几声清脆的掌声从树林中响起,徐沧海扭头一看,只见两条汉子穿林而出,正朝自己走来。其中一人后背高高隆起,虽形态猥琐,满脸病容,但一双眸子却正发出野兽般的光芒,在人们的颈脖与前胸等要害部位来回扫动,宛如恶狼正要伺机伤人。另一人则书生打扮,一袭长衫虽布满风尘,却掩不住他浑身的勃勃英气。正当徐沧海要开口喝问时,书生将手中的折扇一拱,作揖道:“久闻太湖三杰,英豪盖世,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不等徐沧海回话,书生接着又说:“在下秦岭三鹰恭候多日,不想三弟鲁莽,冲撞了大驾,敬请包涵!”说完又行了一礼,礼毕,将折扇朝先前的虬髯大汉一指道:“三弟今日得罪高人,还不快快赔礼!”虬髯汉此时犹惊魂未定,闻言朝徐沧海略一拱手,随即退到书生的身后。书生又道:“久仰太湖豪杰的大名,今日从鄙地路过,万望到山寨稍作歇息!”说完,利剑似的目光紧紧盯在徐沧海的脸上,强留之意溢于言表。徐沧海见状正欲强行通过,但目光朝书生身后的树林中一瞟,只见那里人头攒动,刀光隐隐,料定今日之事,决难善罢,顿时将心一横道:“寨主盛情,小弟客随主便!”不待他说完,书生右手向后一挥,林中顿时走出数十名劲装汉子,一齐将商队拥入林后的一里多远的山寨之中……。
来到山寨中,秦岭三鹰大摆宴席,名为欢迎徐沧海等人,实则是想试探他们的武功,打算若其武功远胜自己则与之结纳,若其武功不如自己,则将货物留下,以作山寨之用。宴席开始后,书生打扮的大鹰借着酒兴对徐沧海道:“贵客远来,待我敬你一块荤菜!”说完,用尖刀挑起一块肥肉猛地朝徐沧海的嘴边捅去,徐沧海明知其用意不善,但为了商队的平安,加之他一贯艺高胆大,猛一张嘴,将迎面刺来的肉块连同刀尖紧紧咬住,随即牙关用劲,只听得“咔嚓”一声,竟将刀尖生生折断,随即张口狂嚼,将肉块与刀尖一同吞下。目睹了他的举措,满堂之人顿时呆若木鸡。这时一声怪吼从大厅的北角响起:“徐大侠果真好手段,待我来会会你!”众人回头一看,只见一人离开酒桌,朝徐沧海缓缓而来。徐沧海转眼一看,发现正是前番在山岭上与书生一同拦过自己的驼背汉子。话说驼背汉子走到徐沧海的面前,高声叫道:“徐大侠口接暗器的功夫,在下自叹不如,但不知大侠是否愿意与我比试拳脚?”徐沧海心知今日若不力压群豪,商队必难下山,于是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接口道:“请寨主赐教!”说完,二人来到山寨前的一块空地上交起手来。
却说驼背汉子虽貌不惊人,却有一番传奇的经历,他原本是一个畸形儿,刚一生下地,父亲见他长着三条手臂,尤其是长在背后的那条手臂粗大异常,根本无法切除,正是俗话中说的“三只手”,料定此子日后必为盗寇,甚至会殃及全家,于是在他刚满百岁时,就将其扔进山中,想不到却被一只刚刚死了狼崽的母狼发现,将他叼回狼窝,用狼乳喂大。在他七岁时,母狼被人猎杀,留下他一人在山中靠采摘野果度日。一次在山间游玩时,遇见一个云游的道人,见他可怜,将他带回寺中,不但教他学说人话,而且传授他武功。天长日久,他竟练就一身过硬的功夫,尤其因他幼年时是靠狼乳喂养,自后又是在狼窝中长大的,终日与群狼为伍,故沾染了狼的习性,与人搏斗格外凶残,虽经道人的多年教导,凶性有所约束,但终究尚未完全泯灭。
且说二人空手格斗,数十招一过,驼背汉子不禁兽性大发,但见他面对徐沧海雨点般的拳脚,不避不让,只是双手护胸,单用头背迎敌。奇怪的是他非但毛发无损,而且头背遭击处高高隆起,犹如条形的气囊,越打气囊越密,渐渐地气囊贯通,驼背汉子体型陡长几倍,大如蟒牛,浑身亦劲气激荡,身子一耸,毛发宛如钢针,迎风“咝咝”作响。最后,徐沧海拳脚着处,如击败革,驼背汉子却连呼“痛快!”一时间,徐沧海雨点般的拳脚击在驼背汉子的身上,如擂战鼓,“咚咚”之声,震得地动山摇,仿佛在为敌手助威。原来驼背汉子身承狼性,钢头、铁骨、铜皮肤,天生不怕击打,加之其师傅因材施教,授予他一套“金钟罩”内功心法,他平日练习,常常双手护胸,从百丈高崖摔入谷底,故其外家功夫已臻化境,远非人类所及,千钧之力打在身上,犹如挠痒,且愈遭打击筋骨愈松,仿佛练功之前的热身运动。当驼背汉子感到全身筋骨松动,劲气已贯达四肢百骸后,猛地长嚎一声,宛如平地惊雷,随即从徐沧海双拳的中间,直扑而来,双拳直捣徐沧海的面门,徐沧海将身子一扭,避开驼背寨主的双拳,随即展开师门秘传的“九宫八卦”步法,绕着驼背汉子一阵疾行,双脚如流星、似闪电,使得驼背寨主始终无法贴近他的身子。十余招过后,只见驼背汉子步伐凌乱,气喘吁吁,而徐沧海却攻守自如。眼见败局已定,驼背汉子凶性大发,竟然面对徐沧海的拳脚不遮不架,一边张开双臂横冲直撞,一边露出森森的利牙,向徐沧海的身上狂撕乱咬,一时间,两人龙争虎斗,不相上下。忽然驼背汉子一招饿虎扑食,双臂搂住徐沧海的身子,森森利牙向他的颈脖咬下。慌乱之中,徐沧海一招脱袍解甲,挣开驼背寨主的双臂,随即双拳从身前划道圆弧,向身后砸去,谁知驼背汉子并不后退,反而一招黑狗钻裆,朝他胯下钻来,徐沧海本待使出关门打虎的招式,腾身一跃,双手紧紧压住驼背汉子的手臂,两腿夹住他的颈脖,正待双腿使劲,要将他的颈椎折断,却不料怪事突发,只听得“刺啦”一声,驼背汉子背心上的衣衫开裂,只见另一只手猛地从驼背上伸出,闪电般朝徐沧海的两眼抓去。就在徐沧海命悬一线之际,却又发生了一件更奇怪的事,只见一道白光从徐沧海的口中吐出,闪电般的射在驼背汉子的第三条手臂上,随着一声惨叫,驼背汉子背上的手臂顿时死蛇般垂了下去。原来就在徐沧海与驼背汉子第一次见面时,就想起师傅告诫过他的话:“怪异之人必有绝技!”故早已留心。宴席间,在他咬断书生向他刺来的刀尖与肉块后,虽表面上将刀尖与肉块一同嚼碎吞下,实则只吞下了肉块,而将刀尖藏在舌底,以备不时之需。当他见驼背汉子的第三只手陡使阴招时,就运起无上的内家真力,吐出舌底的刀尖,顷刻伤敌。眼见只要徐沧海稍微用劲,就能将驼背汉子一举击毙,这时猛听得书生高叫一声:“好汉手下留情!”随即越众而出,将两人分开。稍后,双膝朝徐沧海的身前一跪,朗声说道:“我等自后愿意跟随好汉赴汤蹈火,虽死不辞!”至此,一场生死搏斗化为玉帛。
事后,徐沧海虽并未与秦岭三鹰结为兄弟,但陕西的商道从此大开。徐沧海兄弟亦将大别山的茯苓、茶叶等货物源源不断的销往湖南、湖北、陕西、河南等地,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商户。兴义赈 朝廷旌表 明英宗正统四、五年,陕西安康、汉阴等地接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与蝗灾。一时间,中原各地连续数月烈日炎炎、赤地冒烟,虽然各地龙王庙前整日香烟袅袅,成云结雾,拜者成群,绵延数里,但天上总是不见一丝云彩,整日骄阳当空,流火烁金。千里平原上,大河断流,塘堰干坼,林间蝉鸣噤声,乡下犬嘶无力,田野里泥土开裂,禾苗枯焦,当年庄稼颗粒无收,官府无过年之米,农家无隔夜之粮。老百姓饥肠辘辘,山上的树皮、草根,原野的青蛙、田鼠全成了裹腹之物。百姓们虽多亏富商搭棚施粥,朝廷开仓放赈,熬到新年。谁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第二年虽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但就在即将收获的季节,蝗灾又起,无数的蝗虫遮天蔽日,云推潮涌般布满了山间原野,树林、草丛、谷物、瓜果间,密不透风的蝗虫将全年的收成一啃而光,蝗灾过处,不见一丝绿色,未剩一粒粮食,莽莽河山只剩下光光的树杆、空空的禾梗,以及黎民百姓失神的目光面对着无情的苍天。而因头年旱灾的缘故,农家早已无半粒存粮,家禽家畜也早已宰杀一空,官府的库房同样余粮不多,朝廷因头年各地遭灾,多处放赈,粮食的紧缺弄得朝廷上下人心惶惶,甚至连英宗皇帝也夜不能寐,连连下旨要江南各地筹集粮食以救灾民。无奈此时匈奴人又开始南侵,一时间北方边关,狼烟四起,战云密布,守军告急的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此时朝廷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北方的战事上,再也无力顾及陕西的灾情。呼天不应、叫地不灵,走投无路的百姓只好成群结对四处乞讨,沿途卖儿卖女。原本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的陕西大地顿时十室九空,呈现出哀鸿遍野、饿殍千里的人间惨状。
得到陕西受灾消息的徐沧海兄弟,因感恩陕西百姓多年来对他生意上的支持,顿时忧心如焚,立即召集族中的长者商议,决定倾全部家财,购买粮食运往陕西,拯救灾荒中的百姓。一日,当全族的长者集聚于徐氏祠堂中,听了徐沧海通报陕西的灾情后,有人认为应趁北方饥荒之际,立即采购粮食,销往那里,以牟取暴利。正当人们议论纷纷,认为眼下正是商机难得之际,徐沧海越众而出,力排众议,大声陈述了陕西百姓正饥肠辘辘、嗷嗷待哺,渴望粮食有如大旱之望云霓,在此危难之际,一粒粮食就是一条性命,一碗饭食就是一缕炊烟,一家灯火。并阐述了炎黄子孙本是骨肉同胞,血脉相连,普天之下,谁无父母,谁无妻子,若是自己的亲人正在挨饥忍饿,谁又忍心见死不救,此时趁机大发国难之财,何异于趁火打劫的道理。最后说道:眼下朝廷正值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的多难之秋,俗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徐族中人若不能为国分忧,一旦国家危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场大声疾呼阖族之众要舍弃小家,顾全大家。徐沧海因久经商海,本就极善言辞,何况此时情动于衷,言出肺腑,直说得声泪俱下,草木动容。族中怀有私心者,顿时被良心发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纷纷表示愿助他一臂之力。徐沧海又说眼下救灾如救火,时下分分秒秒都关乎陕西人民的生死存亡,要求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获得族人的支持后,徐沧海又奔赴太湖、英山各地,动员当地富商、大户捐钱捐粮,很快就筹集到了三千零三十担粮食,并组成了以徐姓青壮年为主的三千零三十人的运粮队伍。择日启程,从古坊出发将粮食运往陕西灾区。
出发前徐沧海考虑到虽是沿着自己熟悉的商道运粮,但眼下灾荒四起,流民遍地,有的成群结队,强拿硬要,有的啸聚山林,拦路抢劫,千里迢迢,凶险难测。为了顺利将粮运到灾区,他要求运粮者必须每人自制一根檀木或栗树扁担,扁担的两头包上铁片,既可作运粮的工具,又可用以防身。还将队伍每十人编成一小组,每一百人编成一大组,小组长由挑夫中的强壮者担任,大组长由徐姓中擅长武功者担任。准备遇到强盗时,能有组织地投入战斗。
当粮队进入陕西地界时,逃难的人越来越多,遇到如此多的粮食,无不馋涎欲滴,但一见运粮的队伍浩浩荡荡,一望无际,挑夫个个膀阔腰圆,领头的人更是威武雄壮,英气逼人,故无人敢起非份之想。但当粮队路过户县的某一个村庄时,早已得到消息的庄主却带领万余庄众手持锄头、铁锹、木杠等农具当道而立,要求粮队分出一半粮食。徐沧海一见挡路之人虽衣衫褴褛,但喊声洪亮,又见四周的田间河畔尚有鸡鸭觅食,料定此地虽也粮食紧缺,但无断炊之虞,于是当即传话全体挑夫放下担子,分出一千人护粮,其余人等手持扁担跟在自己的身后,前去与挡路者交涉。几番劝解无效后,万余庄众高举武器,一齐向粮队冲来,顿时人头攒动、吼声如雷、抢粮的人群宛如惊涛乍起,势不可挡!眼见一场大规模的流血事件就要发生,徐沧海当即从一个挑夫手中拿过一根檀木扁担,迎着汹涌的人群上推下挡、左拨右撩,只见原本滚滚向前的人流顿向四周荡漾开来,跌倒一地。但万人的队伍势如狂澜,岂可一时停下,徐沧海一时兴起,双手用力,但见汹涌的人群宛如浪遇狂风,一排排地向后翻卷,斗到后来,远远望去,徐沧海宛如船夫摇橹般左右盘旋,一根扁担仿佛挑起千层人浪,搅乱万顷波涛!但北方人一贯强悍,宁死不屈,抢粮的人群前仆后继,如疯如狂。徐姓会武者亦跃跃欲试,眼见一场抢粮风波就要演变成生死搏杀。徐沧海大喝一声,宛如晴空霹雳,压住惊天动地的呼喊后,他朗声说道:“大家知道安康、汉阴灾情如火,我等运粮是为了拯救那里即将饿死的黎民百姓,汝等无端争抢,纯属强盗行为,我手下留情,并非惧怕汝等人多,只是不想伤及无辜。”稍后又道:“汝等若再不服,可另选阔地,我们以武会友,可好?”庄主见他武功惊人,亦怕闹出人命,但至此仍然心犹不甘,于是稳住庄众,上前与徐沧海约定比武事宜。
大家来到一块空地上,徐沧海对庄主说:“待会汝等可都来捉我,若能沾着我的一片衣衫,我愿以粮相送,否则,请让条路,可好?”庄主见有机可乘,当即答应。说完徐沧海空手走入空地中央,昂然而立。万余庄众呐喊一声,一齐向他围过来,圈子越来越紧,眼见就要合拢之际,走在最前面的人忽然感到眼前一花,霎时不见了徐沧海的身影,而他们身后的庄众,明明看见徐沧海就在自己的身边溜过,但伸手一抓,竟连他的半片衣角也未曾捞着。渐渐地万余名庄众人人均觉得身边劲风飕飗,人影幢幢,但就是招招扑空。此时的徐沧海将师门绝技“九宫八卦步法”施展得淋漓尽致,像游鱼穿浪、如白云过腋、又似驹光过隙般在人缝中穿梭着,端的达到了老子所云的:“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游刃有余”的最高境界!直到后来万余庄众相互你追我赶,在徐沧海的身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只跑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而徐沧海时而如蜻蜓点水,时而如蛱蝶穿花,让追赶者瞻乎在前,忽焉在后,瞻焉在左,忽焉在右。兴头高涨时,徐沧海在庄众的肩头、腋下东挠一下,西抓一把,还不时扮作猿猴、山鹰,引得众人始而暗暗发笑,渐渐地笑作一团。直到此时,庄主以及庄中会武者方知徐沧海对自己实无恶意,漫天的血雨腥风顿时化为雨后的彩虹……。
事后徐沧海拨出十担粮食送给庄主,作为对全庄之众让道的酬谢,眼见一场弥天大祸,至此终于化为玉帛。而徐沧海粮队的此番经历亦迅速在陕西一带传播开来,甚至有人将徐沧海说成是西楚霸王转世,有万夫不当之勇。此后再也无人拦截他的粮队,三千多担粮食终于顺利地运至安康与汉英等重灾区,不但帮助当地的灾民度过了难关,而且稳定了当地即将混乱的局面。
大明朝廷接到安康与汉英的地方官上报的关于徐沧海无偿赈灾的消息后,大为嘉奖。曾专门下发敕书旌表徐沧海兄弟等人。敕书全文是:“敕江南庐州府六安州太湖县民徐沧海等兄弟:国家施仁,养民为首,汝兄弟能输粟三千三十担,自运助赈,有司以闻,朕甚嘉之。今特赐奖谕,劳以羊酒,旌表义民徐氏一门,允免本户杂泛差役九年,尚允蹈忠厚,表励乡俗,以彰朝廷褒嘉之意,钦此,故敕!”敕书原保留在徐氏祠堂,如今已流失。娑罗树 见证美德 陕西灾区的百姓为了感谢徐沧海的恩德,在他返回时曾送他几棵娑罗树苗,让他栽在自己的家乡,以见证他无偿赈灾的义举,也见证他与陕西人民血浓于水的情谊。因土壤与气候的缘故,娑罗树只有一棵成活,如今仍在岳西县古坊乡上坊村朱冲大屋门前的池塘岸边的西北角。树高二十五米,树的腰围有三米多,树种属于落叶乔木,铁干鏐枝,碧叶虬结,纡羲回月,屯凤宿雾,树干上霜皮突兀,千癭万螺,磊块诘曲,叩之丁丁作石声,远远望去寒威逼人,山风拂过,树叶呜呜作响,仿佛一位历史的老人在述说那段令人难忘的往事。时间虽过去了五百多年,但每当春夏时节,娑罗树苍翠欲滴,仿佛见证徐沧海兄弟的美德长存天地之间,让后人永远铭记。当地人经常坐在树下,在浓浓的树荫中回忆徐沧海等人当年的义举,娑罗树万古长青,延续着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灵气,树下的村民代代繁衍,传承着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
上一篇:柳升
下一篇:汪年永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