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祁建华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一位风云人物。在当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大练兵中,他发明的《速成识字法》使全国5000多万人摘掉了文盲帽子。为此,毛泽东主席称他为“名副其实的识字专家”,刘少奇称他为“当代仓颉”,陆定一称他为“中国第二大圣人”。
祁建华1921年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一个贫苦的农家。1948年,考入中原军政大学(后更名为二野军政大学),毕业后分配在某军卫生部任文化干事。先后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向大西南行军作战途中,他就开始研究速成识字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以传统的汉语拼音字母为拐棍,他终于创立了一套适合部队干部战士中文盲、半文盲学习文化的速成识字方案。这套方案能使一个文盲在不到30 天的时间里,学会3000 多常用汉字,并且会读、会写、会运用。这个识字教学方案被称为《祁建华速成识字法》。
1951年西南军区政治部决定给祁建华记特等功一次,并授予“模范文化教员”的光荣称号。1951年12月,总政治部通告全军广泛推行“速成识字法”。1952 年4 月,政务院教育委员会隆重举行表彰会,徐特立、叶圣陶等100多位教育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应邀参加,郭沫若亲自为祁建华颁奖,并号召全国文化工作者向他学习。会后,祁建华与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作家高玉宝等10 人被革命老人张文秋妈妈认为“义子”,并接受了赠予他的纪念品——一张包括毛泽东主席在为的张文秋的全家福照片。1952 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任命著名语言学家楚图南为国家首任扫盲委员会主任,祁建华等3 人为副主任。年仅31岁即成为副部级干部的祁建华壮志凌云,他往来穿梭于各大军区和全国各地,作报告,搞调研,写回信,废寝忘食地忙碌着。
因为忙于工作,直到1956年35岁的祁建华还是孤身一人。就在这年他应邀赴重庆讲学,一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江南才女”,仰慕其横溢的才华,走进了他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交往,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
被错划为“右派”
不知是嫉妒还是政治陷害,祁建华不辞辛劳地讲课授徒,竟被一些人指责为“目无组织纪律”而批判斗争。1957 年被定为“右派”,继而开除党籍、军籍和公职,妻子也离他而去。他只身带着不满周岁的女儿祁宏伟,被押往四川冕宁进行劳动改造。冕宁山高林密,路险人稀,祁建华的劳动改造就是到原始森林深处伐木。在那里,这位铮铮硬汉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襁褓中的女儿没人照顾,他找来绳子,将孩子绑在胸前去参加劳动;没有奶汁喂养孩子,他把分到的面汤悄悄装进奶瓶,喂养着不幸的女儿。就这样,他在这里呆了5 年之久。
在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安排下,1963 年秋冬,祁建华带着女儿回到了原籍河南省郏县他的外婆家李庄村。生产队安排他种菜,一个人种6 亩菜园。这些需要六七个劳动力才能干完的活,他一个人硬撑了下来。在“右派”平反前回乡的16 年中,祁建华吃尽了苦头,不仅没有粮食吃,连吃盐都很困难。
没有房子住,就住在菜庵子里,冬天太冷,就在菜庵子里挖个地窖,躺在里而避风寒。晚上盖的被子还是母亲去世时留下的,其中还裁下一块给女儿做了件棉衣。
困苦的生活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把他折磨得不成人样。当报社记者在河南省郏县李庄找到他时,当年身高1.8 米多、风华正茂的祁建华,这时已成了连路都难行走的驼背老人。在这样的逆境中他仍然是一颗红心,百折不挠地研究出了新的拼音方案。
“拼音新案”推广
“拼音新案”在中州大地逐步推广
在祁建华困难的日子里,女儿祁宏伟到了入学的年龄,没有钱上学他就自己教,未曾想竟教出一个“拼音新案”来。一天早晨,祁建华问起女儿学习汉语拼音的情况,女儿说:“一拼容易二拼难,三拼更难,能改一改就好了。”女儿的话提醒了祁建华,何不给孩子找一条学习捷径呢?他考虑“三拼更难”到底难在哪里呢?有着创造《速成识字法》经验的他,一遍一遍地把《汉语拼音方案》反复地进行“过滤”,终于想出办法,编了一本“拼音新案”。
1967 年,祁建华把“拼音新案”在年仅10 岁的女儿身上做试验。女儿经过连续5 天的学习,识字居然达3000 多个。又通过3 天的复习巩固,便能诵读《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生字只有3%。1969年祁建华带着成功的喜悦,携女儿来到教育部。接待他的是初教司的领导,那位领导看完孩子的现场演示后说:“也可能是你的女儿有天赋,不要说70 多个小时能学会3000 多字是个奇迹,就是用300 个小时学会这么多东西,也叫人惊叹。”初教司领导嘱咐祁建华,回去后先试教一个班,如果能获得成功,就向全国推广。祁建华满怀信心地回到郏县,经当地教育部门批准,在郭庄村对文盲、半文盲进行了历时71个小时的试验,这些学员共学生字3216 个,最后对其识字、听写和写作应用进行综合测试,平均成绩为82.78 分。
祁建华将试验结果报告到国家教育部,又转到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3 个月后收到了回复电函,电函说:“拼音新案”虽有其特点,使用方便,但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是法定的,请祁建华不要坚持己见。这无异于向他泼了一瓢冷水,就这样,他的“拼音新案”被搁浅了。直到祁建华冤案平反后的1982 年,他到河南襄城县走访学生,当地了解到他继创造“拼音新案”之后,又创造性地改进了珠算法,简便而又快速,就请他在襄城办班讲学。群众听说由50 年代创造《速成识字法》而闻名全国的祁建华亲自执教,报名者如潮,这时他的“拼音新案”才得以在中州大地逐步推开。
鞠躬尽瘁为扫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像春风一样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到了祁建华的家乡。1979 年祁建华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复党籍、军籍和公职,但只是就地安置,后被补增为河南省政协常委。1982 年他与一位名叫李巧梅的姑娘结婚,婚后第二年生了个可爱的女儿,取名祁慧琼。
光阴荏苒,转眼进入20 世纪90 年代,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祁建华读到二野军政大学校史研究会出版的《革命熔炉》杂志,其中一篇追忆祁建华发明《速成识字法》的文章使他与失去音信多年的老-和张妈妈取得了联系。1998 年,邵华将军受母亲张文秋之托,电请祁建华进京。由于体弱多病,祁建华让女儿祁宏伟代表他专程去看望惦记着他的张妈妈。
1999 年9 月13 日,反映二野军大青年学子斗争故事的10 集电视连续剧《千磨万击》在北京举行首映式:出席首映式的原军委副主席-(曾任二野军大政治部主任)得知祁建华的近况,动情地说: “我们不能看着为革命立下功勋的战友就这样清贫下去”。7 天后,-、张衍两位老-联名给平顶山市委书记田承忠写了一封信,建议对50 年代对全国扫盲运动有一定贡献的祁建华给予必要的关照。河南省委、平顶山市委、郏县县委都很重视,在河南二野军大校史研究会的协助下,对祁建华晚年生活作了安排。2000 年5 月,祁建华搬进了政府拨专款为他在堂街镇修建的新居,房屋上刻着“人民功臣祁建华住宅”几个大字。
2000 年前后,全国几十家报刊、电视台报道、播发他的坎坷经历和他在文化教育事业上创新的感人事迹,一时间全国各地来人、来电络绎不绝。其中,一位解放军大校庄重地向他行了两个军礼,说:“您是咱三代解放军的骄傲。”而对鲜花、镜头,而对一双双伸向他的手,他总是那句话:“我为人民贡献得太少了”。
祁建华搬进新居仅一年多的时间,便因长期为文化教育工作操劳,积劳成疾,于2001年8 月11日在他的故乡河南郏县医院病故,享年81岁。在他去世前一个月还抱病在郏县进修学校讲课,并经常加班加点为学员解答疑难问题。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祁建华在武汉工作的大女儿祁宏伟,在《怀念为创新教育事业献身的父亲祁建华》一文中说:“父亲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是磊落的一生,是无怨无悔的一生。虽然父亲的生命逝去了,但他留下了一第3 页共 3 页份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这便是‘中华文字’、‘幼儿速成识字新法’、‘速成教学法’、‘速成珠算法’的‘四速新法’。我作为他的女儿,是父亲发明创造的见证者,又是新法最先和最大的受益者。因此我要继承父业,将父亲的发明创造发扬光大,传流后世,造福人民。当这些发明创造更广泛地应用于人类进步事业的时候,父亲也一定会感到高兴,感到骄傲的。”
推广速成法
祁建华学生致力推广速成识字法
2004年6月25日下午,(平顶山)市区开源路祁建华速成识字研究推广中心的教室里格外热闹:一群幼童和家长在这里举行毕业典礼,这些4到7岁的学龄前儿童学会了2000到3000个汉字,他们争相拿着幼儿课外读物读给大人听。
记者随便挑出一个小女孩,把一本俄罗斯童话《魔腰带》交给她,小女孩翻开书本居然流利地读起来。记者注意到,除了“嫌”、“缀”、“俊”等几个字外,她的发音基本上比较准确。小女孩告诉记者,她叫樊炅焓,4岁半,已经读了19本幼儿课外读物了。
记者又叫了一名男孩,宋海霖,6岁半,从《西游记》中随意找了一篇《收服青牛怪》让他读,他读得很流利。
没上小学的孩子就能认字读书,说明祁建华创造的速成识字方法效果显著。
祁建华生于郏县,是中国快速识字法的创始人。早在建国初期,他创造的“速成识字法”曾为我国扫盲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以后的几十年里,祁建华历尽千辛万苦,刻苦钻研发明了“拼音新案”速成识字法。与现行的《汉语拼音方案》相比,祁建华的“拼音新案”具有字母简单、拼读快,易学易用,速记功能强等特点。
祁建华创造的这种识字新法尚未得到广泛推广,2001年8月11日,他就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随后,追随祁建华先生几十年的学生刘顺廷、胡建青、任召见等人继续擎着老师的精神前行,致力于推广“拼音新案”速成识字法,并于2001年11月成立了祁建华速成识字研究推广中心,希望能在幼儿启蒙识字和外国人学汉语方面做点工作。
6月25日,回忆起当年追随老师时的情形,祁建华的学生胡建青仍感慨不已:“上世纪70年代末期,祁老师随身带着干粮走村串乡推广他的识字新法,我常常骑着自行车跟他一块儿,到了一个村把小孩子召集起来,发给孩子们一些糖豆儿,让孩子们学习,只要孩子们愿学,他就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完了我们就着水吃点馍就是一顿饭……现在生活好了,推广起来要容易多了。”
上一篇:程宏毅
下一篇:仝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