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陈群益(1916~1985),广东省台山县人。出身于中医世家,其父、兄均为中医师。陈于民国22~23年(1933~1934)在广州光汉中医学院读书。民国24~26年在上海中国医学院读书。民国27~37年在台山县斗山、蟹岗等地开设中医诊所。民国37年举家迁至广州,先后在东华西路元运新街、汉民南路(今北京南路)海味街和西横街等地开设中医诊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6~1958年,兼任广州市纺织品公司职工门诊部医师,每天下午在该门诊部应诊。1958年参加中区联合医疗卫生机构,任中区中医研究室负责人。1963年中区中医研究室撤销后,任越秀区解放北卫生院(后改为越秀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师。1979年被命名为“广州市名老中医”。1981年经省卫生厅批准为主任中医师。1979年后,先后被选为越秀区中医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广州分会副理事长、顾问,越秀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受聘为区医联顾问、广州市中医院顾问、越秀区中医院顾问、香港新华中医中药促进会名誉顾问。1980~1984年任政协越秀区第六届委员会副主席。1983年加人中国共产党。
陈群益早年受中医界先辈陆渊雷、谭次仲学术思想的影响,倾向于“革新派”,认为中医讲“辨病”不如现代医学之细致。他反对“奉经遵圣”而崇尚新知新学。他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虚心好学,勇于探讨,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他写的医案,务求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诊断则以现代医学为依据,先辨病,后辨证;治疗则以中草药煎剂为主,习惯于用寒凉药,用大剂量,故被人称为当代的“陈大剂”。
陈群益在从事临床治病的同时,还写下不少学术论著。曾发表论文《漫谈“伤寒与温病之争”的问题》、《脏腑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核心一漫谈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晚年不顾疾病缠身,仍孜孜不倦对古代医书《灵枢经》进行注释,写出约40万字的《“灵枢”商注》,交付印刷出版。陈群益还注意培养人才,把自己的临床实践经验传授给下一代。60年代以来,他先后被聘为区五、六年制中医学徒班和区卫生学校授课和带教老师,80年代还任区政协业余职校中医班授课和带教老师。
1985年3月23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来源: 广东省情数据库
上一篇:马景廉
下一篇:谭文彪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