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汤显祖

朝代:明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br/><br/>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br/><br/>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br/><br/>
上一篇:徐凝
下一篇:姚燮

作品列表

送刘子极归饷兰州

刘生西笑出兰州,饷道封轺即昼游。
雁势连云侵岳影,蝉声隔树见河流。
龙门泛雪谁邀赏,骑省吟秋我独留。
生长羌中惯横笛,落梅疏柳讵关愁。

查看译释

答君东天津夜泊

津馆苍茫别未曛,满檐秋色为思君。
风生积海连山雾,月落长河半树云。
欲睡动寻千日酒,怜香真惜十年薰。
如何咫尺关南道,只似江空与雁闻。

查看译释

送王比部供奉采药扶侍太夫人归粤比部故侍御

白云司发桂花丛,彩袖承亲碧海东。
潘岳宴林逢令节,沈郎行药正秋风。
先抽美草占年乐,盛取菖蒲益帝聪。
并道春祠惟坐啸,也能符遣及花骢。

查看译释

初入秣陵不见帅生有怀太学时作

佳人迟暮思何其,直是郎潜世不知。
世路未嫌千日酒,才情偏爱六朝诗。
入门便坐从炊黍,上榻横眠听解颐。
独怪过江愁欲死,眼前秋蟹要人持。

查看译释

送客归岳州

枫隐号蝉急,林开放躭轻。
柳烟眠际稳,江月醉余清。
夜色遥湘渚,秋阴冷岳城。
还怜洞庭水,渔笛与歌声。

查看译释

河林有酌

风亭移石竹,为客正开襟。
宿鸟过残雨,吟虫傍积阴。
故心人不浅,秋色夜方深。
便合丘中去,相招鸣一琴。

查看译释

寄嘉兴马乐二丈兼怀陆五台太宰

为郎苦迟去官早,历落乡关罢伦好。
忽忽神游京洛春,泣向五台原上草。
马翁只似扶风人,乐生当作望诸君。
卧想少游何可得,拜筑高堂曾一闻。
世局风流长似此,曾见英雄长不死。
江山岁月老闲身,风雨鱼龙动君子。
沙井阑头初卜居,穿池散花引红鱼。
春风入门好杨柳,夜月出水新芙蕖。
往往催花临节鼓,自踏新词教歌舞。
青春索向酒人抛,白发拚教侍儿数。
烟雨楼前烟雨迷,莺逗湖边莺逗啼。
但取风光足留赏,越西还胜大江西。

查看译释

送安卿

明星祠前夜通火,此外祠官闭坛坐。
白日风尘横直游,只似安卿无不可。
安卿此时三十余,未三十时金陵居。
去今十年始相见,当时太学今何如。
当时礼乐从宽政,三山陌上繁华盛。
莫言槐市富簪裾,且说兰房杂衣镜。
五陵年少宿青台,一岁烟花几度开。
骄骢逐处寻人去,鹦鹉排门唤客来。
是日新妆殊可动,高楼大道连云栋。
别有妖姬不见人,动是安卿出迎送。
迎如新月送如云,个人贪着茜红裙。
扬州大舸歌将去,天下风流妒杀君。
为问佳人近佳否,桃叶渡江此来久。
询知此地旧繁华,不似从前盛花柳。
花柳迎春不贮春,舞榭妆楼贴向人。
亦知游子偏多病,未许逢人即道贫。
安卿诗人亦画史,翩翩世上佳公子。
钓鱼巷曲水亭幽,隔水平衢入花里。
世路萧疏君得游,一行作吏只关愁。
春色明年亦如此,昨日悲秋今忆秋。
秋尽云寒菊有花,吴山惠水是君家。
不惜秋光与君酌,水气城阴生暮霞。
人生对酒莫咨嗟,月露光阴判不赊。
有兴调琴就明烛,随宜拂袖枕乌纱。
君不见胡绣衣,陈宝鸡,此时但附要离冢,何曾一醉太常
泥。
一醉城头乌夜情,满船灯火送安卿。
不忧清客随潮去,自有诸郎能夜行。

查看译释

重过石城埭

石城二十四花楼,江南置酒飞花愁。
在处胭脂久零落,不知冠盖能风流。
拾翠江边犹记否,含笑含颦送君酒。
满目秋光无尽时,自折莲塘花下藕。

查看译释

夏州乱

夏州判军如互堡,迫挟藩王磔开府。
贺兰山前高射天,花鸟池南暗穿虏。
前年通渭血成壕,天上太白愁烽高。
不信秦人阮翁仲,铸金终得镇临洮。

查看译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