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苏辙

朝代:宋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br/><br/>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br/><br/>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br/><br/>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上一篇:沈与求
下一篇:万俟咏

作品列表

次韵和人迹酴醾

蜀中酴醾生如积,开落春风山寂寂。
已怜正发香晻暧,犹受未开光的皪。
半垂野水弱如坠,直上长松勇无敌。
风中娜娜应数丈,月下煌煌真一色。
故园闻道开愈繁,老人自恨归无日。
百花已过春欲莫,燕坐绳床空数息。
朝来满把得幽香,案头乱插铜瓶湿。
一番花芘转头空,谁能往问天台拾。

查看译释

过兴教赠钊上人

四十年间此院留,临河看尽往还舟。
同来并是三年客,听说行藏各自羞。

查看译释

和柳子玉纸帐

夫子清贫不耐冬,书斋还费纸重重。
窗明晓日従教入,帐厚霜飚定不容。
京兆牛衣聊可藉,公孙布被旋须缝。
吴绫蜀锦非嫌汝,简淡为生要易供。

查看译释

次韵分司南京李诚之待制求酒二首

春深风雨半相和,节物令人意绪多。
中酒何须问贤圣,和诗今尚许羊何。
高人不受尘土侵,三年浙江藏何深。
久闲物理有相复,历城官事森成林。
乘时敛散逐十二,鞭挞逋负徒哀矜。
一杯相属未尝得,百亩归去将安能。
潜逃虽出知者後,黾勉尚见仁人心。
归期忽告三月尾,强留不顾千黄金。
河豚虽过鲈鳜在,粳稻正插风雨淫。
酒肴劳苦罄邻里,期会迫隘思僚朋。
山川吴越我所爱,扁舟佗日要追寻。
滞留未用便相诧,半年岁月行駸駸。

查看译释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夫人阁四首

修厦欺晴日,重帘度细风。
群仙不烦促,长在广寒宫。
寻芳空茂木,斗草得幽兰。
歌舞纤絺健,嬉游玉佩珊。
新煮青筠稻米香,旋抽独{尔虫}薄罗光。
剩堆雕俎添崖蜜,争作轻衫荐寿觞。
御沟绕殿细无声,飞洒彤墀晓气清。
开到石榴花欲尽,阴阴高柳一蝉鸣。

查看译释

学士院端午贴子二十七首 皇帝阁六首

溽暑避华构,清风迎早期。
枫槐高自舞,冰雪晚初消。
南讹初应历,五日未生阴。
灵药收农录,薰风拂舜琴。
皇心本夷旷,一气自炎凉。
不废荆吴旧,民风见未央。
九门已散秦医药,百辟初颁凌室冰。
饮食祈君千万寿,良辰更上辟兵缯。
雨迟麦粒尤坚好,日丽蚕丝转细长。
入夏民间初解愠,宫中时举万年觞。
汴上初无招屈亭,沅湘近在国南坰。
太官漫解供新糉,谏列犹应记独醒。

查看译释

次韵柳真公闲居春日

春寒渐欲减衣绵,雨势冥冥水拍天。
一局无言消日永,新诗得意许人传。
惜花田地应慵扫,护笋藩离可细编。
好事报君知我喜,同官欲到得闲眠。

查看译释

次韵答人见寄

对案青山云气腾,天将隙地养无能。
窗扉迎署梅将溜,虚市无人冷欲冰。
寂默忘言惭社燕,毰毸困睡比春鹰。
深知大府容衰病,复值年来蚕麦登。

查看译释

送提刑孙颀少卿移湖北转运

持节忧邦刑,职业已自简。
下车摄留都,谈笑事亦办。
开轩揖佳客,退食事书卷。
为政曾几何,清风自无限。
官居岁月迫,归念湖湘远。
依依东轩竹,凛凛故人面。
诏书遂公私,使节许新换。
旧治行当经,家山企可见。
宦游得乡国,劳苦顾犹愿。
归旂正滂洋,行辀岂容缓。

查看译释

送文太师致仕还洛三首

国老无心岂为身,五年朝谒慰簪绅。
元臣事业通三世,旧将威名服四邻。
遍阅后生真有道,欲谈前事恐无人。
比公惟有凌云桧,岁岁何妨雨露新。
齐鲁元勋古太师,寂寥千载恐无之。
昔归暂缩经邦手,复起还当问道时。
入谒何曾须掖侍,到家依旧拥旌麾。
孔公灵寿固应在,秋晚香山访佛祠。
西都风物汉唐余,天作溪山养退居。
盈尺好花扶几杖,拂天修竹倚庭除。
白头伴侣谁犹健,率意壶?食久已疏。
〈公昔与司马公同居洛下,常与诸老为真率之会,酒肴果蔬,随有而具。
〉我欲试求三亩宅,従公它日赋归欢。
〈先人昔游洛中,有卜筑之意,不肖常欲成就先志,顾未暇耳。

查看译释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