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浣溪沙

[宋] 吴文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
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
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诗文译释

【注释】:
①玉纤:指女子之手。

【评解】

此为感梦之作。上片写所梦旧游之地、燕归之态,似真似幻,传神于眼;下片抒怀
人之情、相思之愁,如泣如诉,缠绵往复。末句尤贵含情言外,渊涵不尽。全词雅丽清
新,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集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浣溪沙》结句贵情余言外,含蓄不尽。如吴梦窗之“东
风临夜冷于秋”,贺方回之“行云可是渡江难”,皆耐人玩味。
陈洵《海绡说词》:梦字点出所见,惟夕阳归燕,玉纤香动,则可闻而不可见矣。
是真是幻,传神阿堵,门隔花深故也。“春堕泪”为怀人,“月含羞”因隔面,义兼比
兴。东风回睇夕阳,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即一梦亦有变迁矣。“秋”字不是虚拟,有
事实在,即起句之旧游也。秋去春来,又换一番世界,一“冷”字可思。此篇全从张子
澄“别梦依依到谢家”一诗化出,须看其游思飘渺、缠绵往复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句法将纵还收,似沾非着,以蕴酿之思,运妍秀之
笔,可平睨方回,揽裾小晏矣。结句尤凄韵悠然。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梦之作。起句,梦旧游之处。“夕阳”两句,梦人
归搴帘之态。换头,抒怀人之情,因落絮以兴起人之堕泪,因行云以比人之含羞。“东
风”句,言夜境之凄凉,与贺方回《浣溪沙》结句“东风寒似夜来些”相同。
-------------------------
这首怀人感梦的词,借梦写情,更见情痴,写得不落俗套。
“门隔花深”,指所梦旧游之地。当时花径通幽,春意盎然。不料我去寻访她时,本拟欢聚,却成话别。为什么要离别,词中没有说明。“燕归愁”,仿佛同情人们离别,黯然无语。不写人的伤别,而写惨淡的情境,正是烘云托月的妙笔。前结“玉纤香动小帘约,”则已是即将分手的情景了。伊人纤手分帘,二人相偕出户 ,彼此留连,不忍分离。“造分携而衔涕,感寂寞而伤神 ”(江淹《别赋》)。下片是深入刻画这种离别的痛苦。
下片是兴 、比并用的艺术手法。“落絮无声春堕泪”,兼有两个方面一形象,一是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柳永《雨霖铃 》),写离别时的吞声饮泣。这里略去了。絮花从空中飘落,好象替人无声堕泪 ,这是写春的堕泪,人亦包含其中。“行云有影月含羞 ”,和上句相同,也是一个形象体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写人,“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韦庄《女冠子 》),是写妇女言别时的形象,以手掩面,主要倒不是含羞,而是为了掩泪,怕增加对方的悲伤。同时也是写自然,行云遮月,地上便有云影 ,云遮月衬出月含羞。刘熙载说:“词之妙,莫妙于以不言言之 ,非不言也,寄言也。”(《艺概·词曲概》)此词“落絮”、“行云”一联正是“寄言”。表面是写自然,其实是写情。词人把人的感情移入自然界的“落絮 ”“行云”当中,造成了人化的然感自然。而大自然的“堕泪”与“含羞 ”,也正表现了人的离别悲痛的深度,那说是说二人离别,连大自然也深深感动了。这两句把离愁幻化成情天泪海,真乃广深迷离的至美艺术境界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九歌·少司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杜甫《梦李白》)。这种黯然神伤心折骨惊的离情别绪,怎么能忘怀呢!有所思,故有所梦;有所梦,更生思绪。无昼无夜,度日如年,这刻骨相思是够受的。
如此心境,自然感觉不到一丝春意,所以临夜东风吹来,比萧瑟凄冷的秋风更不堪忍受了。这是当日离别的情景,也是梦中的情景,同样也是今日梦醒时的情景。古人有暖然如春、凄然如秋的话,词人因离愁的浓重,他的主观感觉却把它倒转过来。语极警策。春夜风冷,是自然现象;加上人心凄寂,是心理现象,二者交织融会,酿成“东风临夜冷于秋”的萧瑟凄冷景象 ,而且这种氛围笼罩全篇 ,此为《浣溪沙》一调在结构上的得力之处。
上一篇:浣溪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