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唐] 杜甫
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
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姮娥寡,天寒耐九秋。
诗文译释
梁氏编在大历二年,今按诗云“残夜水明楼”,当是元年西阁作。
四更山吐月①,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帘自上钩②。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③。斟酌姮娥寡④,天寒奈九秋⑤。
(上四咏将尽之月,下则对月自怜也。四更山吐月,乃二十四五之夜。月照水而光映于楼,故曰水明楼。月魄留痕,如匣边露镜,此承吐月。弯月挂檐,如钩上风帘,此承明楼。月色临头,恐兔疑白发。月影随身,如蟾恋裘暖。从月色下,写出衰老凄凉之况。姮娥独处而耐秋,亦同于己之孤寂矣。【黄生注】对镜则见发,临风则增寒,五六句亦用分承。寡妇孤臣,情况如一,故借以自比。)
①庾信诗:“四更天欲曙。”吴均诗:“疏岑时吐月。”②鲍照《拟古》:“明镜尘匣中,宝琴生网丝。”庾信《镜》诗:“玉匣聊开镜,轻灰暂拭尘。”枚乘《月赋》“隐圆岩而似钩。”《西溪丛语》:沈云卿《月》诗:“台前疑挂镜,帘外自悬钩。”尘匣二句本此。又诗:“既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③《后汉·天文志》注载《灵宪》之言曰:“月阴精之宗,积而成兽,象兔蛤。”刘孝绰诗:“攒柯半玉蟾,丛叶映金兔。”《赵典传》:“大仪鹤发。”庾信《竹杖赋》:“鹤发鸡皮。”④苏武书:“子留斟酌。”斟酌,代为思忖也。庾肩吾诗:“姮娥随月落。”杨慎曰:月中嫦娥,说始于《淮南》及张衡《灵宪》,其实因常仪占月而误也。古者,羲和占日,常仪占月,皆官名,见于《吕氏春秋》。《左传》有常仪靡,即常仪氏之后,俗讹为嫦娥,以仪娥音同耳。《周礼注》仪娥二字,古皆音俄。《易·小象》“失其义也”,叶“信如何也。”《诗》“乐且有仪”,叶“在彼中阿”。《太玄》“各遵其仪”,叶“不偏不颇”。汉碑蓼莪皆作蓼仪,则嫦娥为常仪之误无疑。⑤阮籍诗:如何似九秋。梁元帝《纂要》:九秋,以九十日言之。黄生曰:此诗写景精切,布格整密,运意又极玲珑,东坡但以“残夜水明楼”五字,称为绝唱,其比兴之深远,从来未经人道也。又曰:叠用镜钩、蟾兔、姮娥,他人且入目生厌矣,一经公笔,顾反耐思,由其命意深而出语秀也。
宗武生日
梁氏编在夔州诗内,得之。黄鹤因首句“何时见”,遂疑宝应元年。公在梓州,宗武在成都,其实首句不如是解也。至德二载,公陷贼中,有诗云“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此时宗武约计五岁矣。其后,自乾元二年至蜀,及永泰元年去蜀,中历八年,宗武约十四岁左右矣。此诗都邑、乃指成都,其云“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则知作此诗,又在成都之后矣。
小了何时见?高秋此日生①。自从都邑语②,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③,..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④,休觅彩衣轻⑤。
(此以家学勋宗武。小子何时见其生乎?此日正其堕地时也,起作问答之词。都邑语,成都之人夸语也。公祖审言善诗,世情因而传述,故当精《文选》以绍家学,何必为采衣娱亲乎?此乃面命之语,非遥寄宗武也。)
①宋子侯诗:“高秋八九月。”②《大戴礼》:百里而有都邑。③《颜氏家训》:“吾家风教,素为整密。”④《吕氏春秋》:“精而熟之,鬼将告之。”梁昭明太子萧统在东宫有书三万卷,集古人文词诗赋为《文选》三十卷。⑤《列女传》:老莱子养二亲,行年七十,着五色彩衣,戏於亲侧。
凋擦筵初秩①,欹斜坐不成②。流霞分片片③,涓滴就徐倾④。
(此叙生日情事。宗武侍庭,故有筵秩。凋瘵欹斜,自述老病。流霞涓滴,思得仙将以起疾也。此章,上八句,下四句。)
①《海赋》:“为凋为瘵。”《诗》:“宾之初筵,左右秩秩。”②庾信《小园贼》:“行欹斜兮得路。”③《抱朴子》:项曼都,自言到天上,遇紫府仙人,以流霞一杯,饮之辄不饥渴。庾信诗:“片片红颜落。”④鲍照诗:“铜溪昼森沉,乱窦夜涓滴。”
-----------仇兆鳌 《杜诗详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