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老子其人
发布时间:2019-11-07 10:49:24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故也叫老聃,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太清宫镇)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前半生在周朝担任史官,掌管文字、图书、档案等资料,包括阴阳天时礼法等,后半生作为隐士,著书立说。老子的著作《道德经》流传至今,也称《老子》。
相传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的问题,这一点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明确记载,说明其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可能略早一些。由于文献记载比较含糊,就连汉代的司马迁也说不清楚老子的生卒年了,所以只能粗略地知道他活动于春秋末期。还有一说他晚于孔子,为战国初期人。
关于《道德经》的撰写,《史记》一书中有清楚的记载。说老子打算出函谷关,到秦国去。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也是一位饱学之士,他早就仰慕老子,于是把老子挽留下来,邀请他为之著书。老子在函谷关写了《道德经》上下篇,共5000字,然后出关而去,莫知所终。但是也有传说老子与尹喜一同出关,一路西行至盩压(今陕西西安周至),见此处依山傍水,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称是道教的发源地。
还有一说讲老子在关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继续西行,到过西域、印度,所到之处讲学传道,把当地胡人都感化了,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都来听讲,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也是老子的弟子。此说出自《老子化胡经》一书,为西晋人王浮所撰。王浮撰此书的目的,当然在于与佛教做斗争,抬高道教的地位。因此此书问世以后,随着佛道两教地位的起伏变化,曾屡遭禁断。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下令烧毁“道藏伪经"后,此书便在中上彻底亡佚,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后,人们才又重新见到此书。尽管老子西去化胡之说不可信,但《老子化胡经》却是研究佛、道二教斗争的重要资料之一。
老子是一个博学多智的人,不仅熟知天文地理,而且也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礼仪,《礼记·曾子问》记载了四则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其中一则故事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当送葬的队伍已经上路了,这时发生日食,应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从前我曾跟随老子并协助人家举行葬礼,正巧有送葬队伍走在路上,遇到了日食。老子吩咐说:“让抬棺木的人把灵柩放在路的右边,送葬的人停止号哭,等日食过后再行。"老子还说只有这样做才符合礼的规定。此书中记载的其他三则故事是:行军的时候,祖先的神位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小孩子死了,应该葬在园的近处还是远处?居丧期间能否行军打仗?这些记载都证明了老子对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
——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
相传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的问题,这一点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有明确记载,说明其与孔子是同时代的人,可能略早一些。由于文献记载比较含糊,就连汉代的司马迁也说不清楚老子的生卒年了,所以只能粗略地知道他活动于春秋末期。还有一说他晚于孔子,为战国初期人。
关于《道德经》的撰写,《史记》一书中有清楚的记载。说老子打算出函谷关,到秦国去。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尹喜也是一位饱学之士,他早就仰慕老子,于是把老子挽留下来,邀请他为之著书。老子在函谷关写了《道德经》上下篇,共5000字,然后出关而去,莫知所终。但是也有传说老子与尹喜一同出关,一路西行至盩压(今陕西西安周至),见此处依山傍水,峰峦起伏,遂在此驻足,并结草为楼修行说经。沿传至今,世称楼观台,为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称是道教的发源地。
还有一说讲老子在关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继续西行,到过西域、印度,所到之处讲学传道,把当地胡人都感化了,教的创立者释迦牟尼都来听讲,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也是老子的弟子。此说出自《老子化胡经》一书,为西晋人王浮所撰。王浮撰此书的目的,当然在于与佛教做斗争,抬高道教的地位。因此此书问世以后,随着佛道两教地位的起伏变化,曾屡遭禁断。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下令烧毁“道藏伪经"后,此书便在中上彻底亡佚,直到敦煌藏经洞发现后,人们才又重新见到此书。尽管老子西去化胡之说不可信,但《老子化胡经》却是研究佛、道二教斗争的重要资料之一。
老子是一个博学多智的人,不仅熟知天文地理,而且也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礼仪,《礼记·曾子问》记载了四则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故事。其中一则故事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曾参问孔子,当送葬的队伍已经上路了,这时发生日食,应该怎么办?孔子回答说:从前我曾跟随老子并协助人家举行葬礼,正巧有送葬队伍走在路上,遇到了日食。老子吩咐说:“让抬棺木的人把灵柩放在路的右边,送葬的人停止号哭,等日食过后再行。"老子还说只有这样做才符合礼的规定。此书中记载的其他三则故事是:行军的时候,祖先的神位应该放在什么地方?小孩子死了,应该葬在园的近处还是远处?居丧期间能否行军打仗?这些记载都证明了老子对中国传统礼仪和文化有着深刻的了解。
—— 出自《中国古代历史三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