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筑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经过一系列战争后,消灭了关东六国,统一了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纷争局面宣告结束,中央集权制的君主专制国家开始了。为了构建这一亘古未有的帝国的经济基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整合这一片原本四分五裂的疆域,诸如设郡县、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统一度量衡和其他各种统一的制度,以促进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这些措施是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制国家所必需的。同时面对异族的威胁,为了保护这一成果而修筑的万里长城。如果说秦始皇采用的其他设备为整合原本相对孤立的七国领土,使之在统一帝国下成为有机整体,那么长城的修建则是为了保护这一果实,它的目的在于军事防御。
长城的修建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滋扰,保护北部边疆的开发。在秦始皇即位前夕,开始强大起来的匈奴,在南至阴山、北至贝加尔湖的广大蒙古高原地区活动,并逐步统一了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对中原王朝构成严重威胁。在统一战争中,秦国容忍着匈奴的不断扰边,暂时没有对它进行打击,这也为匈奴的乘机壮大提供了条件。中原各诸侯在面对秦国的强大攻击时,无暇顾及边患,趁此空隙,匈奴南下占据了河套地区,犹如一把尖刀时刻威胁着秦的腹地关中。秦完成统一以后,内部的矛盾已初步解决,匈奴的威胁成为突出的问题。秦朝开始加大对匈奴的打击,匈奴势力本来已经向南发展到河套地区,在秦的攻势下又向北迁徙,然而匈奴虽然回撤,对北面边境的威胁却依然存在。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在频繁的我撤彼来、我往彼撤的战争中,秦朝大军疲于应对,在边患问题上长期找不到彻底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一背景下万里长城的修筑正式开展了。事实上,在战国时期,与匈奴接壤的各诸侯国都在边境筑有长城,秦在各诸侯国原有的旧长城基础上,将各段连成一片,并加以延伸,修筑一条横亘于匈奴进入中原道路上的长城。
据考察,秦王朝所修筑的长城分为三段:第一段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东北至九原(今内蒙古以包头以西)其中由今之岷县至临洮一段利用秦旧长城修缮而成,由榆中至于阴山(今兰州以北至包头以西)一段,在部分赵长城基础上修建。在黄河所经之地,利用黄河这一天然屏障,这就构成了防御匈奴的最前线。第二段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至代郡(今河北蔚县西南)。在部分燕赵旧长城基础上修建。第三段自代郡至碣石。至于碣石所在何处,至今说法不一,大约在今河北北戴河至秦始皇的金山嘴。长城是目的的一线城墙,而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把长城沿线的隘扣、军堡、关城和军事重镇连接成一张严密的防御网,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防通讯、隐蔽等多种功能,并配置有常驻军队的点线结合防御工程整体。在完成这一规模浩大的工程后,中国的北面边疆防御复杂程度大幅度降低,只需要把守住游牧民族的主要行军路线通道的关隘即可,一改以往全境防御的疲态,这种方式为中国以后的边疆防御提供了参照,从此历朝历代在完成统一后,均采用这一手段防御北疆,但只是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偶尔做一些增补,大体的防御方式从未改变。
虽然秦王朝修建万里长城有许多旧城可以利用,但工程最仍然十分浩大,在当时生产工具极端简陋、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如此伟大的工程,唯一的办法就是集中大量劳动力,修建长城也成为秦始皇受人诟病的原因之一。修筑长城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蒙恬所率领的几十万士兵和从全国征发来的戌卒、罪犯。在修建长城的过程中劳动者的苦难是可想而知的,后世乃有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以至于从古至今对长城的评价都有失公允。然而它的修建,在当时乃至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滋忧,保护中原农业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稳定,都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在历朝历代深受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其修建过程的急促,在短短数年之内完成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致使平民无法承受这种沉重的负担。秦始皇在完成改革中国内政并修建了长城后,他认为自己作为始皇帝,传位于子孙以至万世,应该无后顾之忧了。只是他在短短十余年之内完成如此庞大的帝国塑造,这一急政带来的内部矛盾已将整各秦王朝摆在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天下的公敌,而这正是加速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长城作为隔绝游牧与农耕的分界线,对古代的经济、文化结构与古代民族的构成格局,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成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地区与畜牧业经济地区的分水岭,而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则集中体现于长城一线,农业经济、文化和畜牧业经济、文化的对立统一主要沿长城一线展开,正常情况下很少有深入到对方腹地的情况发生。长城的修建使中国古代的民族问题基本上集中在长城一线,无论是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联合与交流,还是民族间军事、政治上的斗争,都是沿着这一区域展开的,它不仅只是一道防御工程,同时也为后世划分看一条生存的界限。这对于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及活动区域的认同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此中华民族的自我认同及活动区域的认同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此中原王朝基本都将自身的活动和统治区域规划在长城以内,虽然对南方有着不同程度的开发与努力,却极少走出长城一步。这是由于中国古代经济体系,即农业经济与畜牧业经济的对立统一所决定的。
秦修长城的另一个意义,就在于它从此划分了中原人民的活动区域,也构成了古代中国的心理疆域,是中原政权心理上的国界线。从此以后,虽然屡有越过长城攻击游牧民族的情况发生,但对于长城以外的地域却并不看重。相反,游牧民族南下虽短暂进入长城以内,却终将被驱逐,因为这是秦始皇为中华民族划定的心理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