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时期——科技
发布时间:2018-06-12 16:35:15
开元五年,玄宗听说一行和尚学问渊博,尤其精通天文历法,即征聘他到京师。为了备顾问,特意将一行安置在皇宫光太殿内,并多次去看望他,询问治国安民之道。
开元九年(721),玄宗诏令一行改造新历,以纠正旧历的失误。一行先制造了黄道游仪,以确定黄道的进退。接着,一行用它测量二十八宿与天体北极的度数。在实际测量中,发现了二十八宿的位置与古籍记载的不同,从而证明了恒星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学说早了将近一千年。
一行另一科学成就是首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开元十二年(724),玄宗命太史监南宫说等进行实测南北各地晷影和北极高度,测知影差与距离的比例并不固定,证明了过去"王畿千里,影差一寸"学说的谬误。 一行又使用自己设计的"覆矩图"仪器,利用勾股图计算,得出了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约合今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 一行等人实地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不仅在中国天文史上是一次创举,在世界上也属首次。所测子午线长度虽不十分精确,但和近代测定的数字(111.3公里)相近,方法也是科学的。
《大衍历》的撰成是唐代天文历法领域所取得的一项新成就。一行在研制成黄道游仪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历法,考其得失,于开元十五年(727)写成了草稿。一行病逝后,由特进张说、历官陈玄景继续编次,翌年撰成上奏,十七年开始颁行新历。《大衍历》提出了比较正确的"定气"概念,推算出与农时相应的二十四节气。自汉初《太初历》至唐高宗《麟德历》共有二十三家,虽然与天体的运行比较接近,但都不如《大衍历》精确,"其倚数之法固无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
开元九年(721),玄宗诏令一行改造新历,以纠正旧历的失误。一行先制造了黄道游仪,以确定黄道的进退。接着,一行用它测量二十八宿与天体北极的度数。在实际测量中,发现了二十八宿的位置与古籍记载的不同,从而证明了恒星的位置是不断移动的。这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恒星自行的学说早了将近一千年。
一行另一科学成就是首次测量子午线的长度。开元十二年(724),玄宗命太史监南宫说等进行实测南北各地晷影和北极高度,测知影差与距离的比例并不固定,证明了过去"王畿千里,影差一寸"学说的谬误。 一行又使用自己设计的"覆矩图"仪器,利用勾股图计算,得出了南北两地相距351里80步(约合今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 一行等人实地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不仅在中国天文史上是一次创举,在世界上也属首次。所测子午线长度虽不十分精确,但和近代测定的数字(111.3公里)相近,方法也是科学的。
《大衍历》的撰成是唐代天文历法领域所取得的一项新成就。一行在研制成黄道游仪的基础上,参考了历代历法,考其得失,于开元十五年(727)写成了草稿。一行病逝后,由特进张说、历官陈玄景继续编次,翌年撰成上奏,十七年开始颁行新历。《大衍历》提出了比较正确的"定气"概念,推算出与农时相应的二十四节气。自汉初《太初历》至唐高宗《麟德历》共有二十三家,虽然与天体的运行比较接近,但都不如《大衍历》精确,"其倚数之法固无易也。后世虽有改作者,皆依仿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