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县城和枞阳、汤沟、孔城、练潭、金神、青草塥等集镇均有私营客栈。门前多贴有“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等对联,招徕顾客,服务周到,生意兴隆。40年代,县城有酒馆茶肆50余家,客栈36家,照相馆4家,浴池4座,理发店29家。商号有味若何、天宝居、大新园、一家春、百花村、易牙羹、嘉宾馆、蓬莱、也园、杏花村、戏和馆、海同春、富春园等。酒馆多承揽筵席,兼营茶点。一般筵席为8碗、8碟16道主菜,加8个水果碟;特等筵席增添菊花火锅和海参、鱼翅等名菜。较有名气的茶馆义盛馆以“紫来桥下水”冲泡“龙眠山上茶”,佐以花生米、五香蚕豆,风味颇佳,常常座无虚席。规模较大的客栈有通达旅社、达章客栈、大同公寓、迎宾旅社等,多设在南门的泗水桥、东门紫来街等地。浴池以正清园著名,该池按特座、雅座、池座分等提供修脚、擦背服务,供应茶点、水果,迎来送往,热情周到。理发业以白玫瑰、金丝美、大光明、祥泰等店设备较好。民国18年(1929)开始使用推剪,民国35年先后提供火烫、火剪、火吹风等服务项目。
1954年,县城有私营饮食业66家,从业人员75人;旅社35家,从业人员35人;浴室4家,从业人员30人;理发店28家,从业人员35人;照相馆3家,从业人员7人;钟表修理店13家,从业人员15人。由县工商部门管理。同年,城关镇抽调人员10余人,利用县汽车站的12间房屋,办起车站食堂。1956年,对私营饮食服务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县内分别成立饮食业、理发业合作商店和浴室、照相、钟表修理、旅社等合作小组,共有53个门点,从业人员311人。当年县城有国营网点3家,职工36人;集体网点24家,职工228人。饮食店多营业到夜间11点钟,旅社实行接客送客制,油条锅、烧饼炉、水饺汤圆担等各种风味小吃摊点遍及街巷,理发店、浴室分别有吹风、烫发和推拿、擦背、修脚等服务项目。1959年后,服务网点减少,传统服务项目取消。1959年,车站饭店增加南货、百货门市部,更名为车站服务商店,隶属县财政局,1961年归属县商业局,增设饮食门市部,更名为桐城饭店(旅社)。1963年成立县饮食服务经理部,归口管理县城饮食、豆腐、理发、旅栈、钟表修理、照相等行业,并内辖车站饭店、和平饮食门市部、桐城饭店。后将全县饮食服务网点予以调整,恢复了部分传统服务项目。到1965年,县城服务网点及人员分别比1960年增加41%和14.5%。
“文化大革命”中,地方国营和集体饮食服务业职工大部分下放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服务网点锐减。1970年,饮食服务公司桐城县经理部更名为县饮食服务商店,内增设向阳旅社。当年县城仅有国营、集体服务网点19家。1971年4月,成立桐城饮食服务公司,翌年建人民旅社,后兼营集体所有制的浴室、照相馆。这一时期,饮食业实行顾客自我服务,饭馆仅供应大众饭菜;理发业停止吹风、烫发;浴室取消擦背、修脚等服务项目;旅社停止接送旅客。全城服务行业营业时间均实行机关化。
1978年后,县城、孔城、青草塥和其他集镇的饮食服务业发展迅速。一些交通要道与较大居民点亦出现个体经营的饮食店、理发店和旅社。逐渐恢复部分传统的服务项目。其中理发业恢复烫发业务,浴室增加修脚、擦背业务,饮食业的饭菜花色品种增加。1982年,县饮食服务部门的职工经过地、县有关部门的严格考评,有9人获国家授予的专业技术职称,其中二级摄影师1人,三级厨师3人,三级理发师5人。此后县饮食服务公司在全县饮食服务行业中全面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公司对门点定人员、定营业额、定费用、定利润、定毛利率。门点亦实行经营责任制,其中饮食、浴室实行利润包干,定额上缴,亏损不补;旅社、照相馆定利润上交,超额分成;理发业实行基本工资加超定额提成。1985年,以门点为单位由职工集体租赁经营。1987年,县城饮食服务业仍归属县商业局,农村饮食服务业改原由供销系统管理为由所在区、乡(镇)管理。县城有国营和集体经营的旅社18家,床位1445张,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有县招待所、人民旅社、三八旅社、向阳旅社、军人接待站等。国营、集体经营的饮食业58家,以胜利餐厅、龙眠餐馆、中原饭店、百花餐厅、回民饭店、文昌饭店、车站饭店、桐城餐馆生意较兴隆。个体饮食店和油条锅、朝笏摊、水饺担遍布全城,浴室1家,修理、照相、理发等服务门点62家。县饮食服务公司有营业用房5407平方米,职工102人,固定资产原值56万元,流动资金24万元,年营业额433万元,利润2万元,其中当年投资13万元兴办的饮料厂产值为20万元。公司下辖人民旅社、和平饭店、桐城饭店、车站饭店、车站商店、正清园浴室、照相馆、饮料厂。
(附)部分糕点菜肴介绍
丰糕时令糕点,春节期间制作,寓“丰收”、“步步高”之意。制作时取上等籼米洗净,加水浸数日,然后磨成水粉,将米粉与面粉按6∶1左右的比例搅拌均匀,再放酵母入笼蒸,蒸时以猛火为佳。蒸熟的糕体洁白晶莹如玉,香气诱人。丰糕有荤、素之分,荤糕放油(生板猪油切成约1厘米的丁块),素糕放糖,风味各异。吃时可切片入笼蒸,也可切片用油炸或煎。入口软绵香甜,食而不腻。
“仙姑井”牌茶干县豆制品厂挖掘民间传统工艺研制而成的豆制食品。制作方法是:将水豆腐挤压成型,然后高温蒸煮,用食品色素上色,投入配有精选佐料的卤汤中,捞出涂以小磨麻油,遂为成品。茶干富含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矿物质等多种微量元素,质地细腻,香甜油润,齿感柔韧,食用方便。在华东六省一市调味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载入《中国食品大全》一书。1987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当年产量55万块。
素香肠县豆制品厂生产。以传统的桐城豆腐制作工艺,选用优质纯黄大豆、佐料和陈年卤汁精制而成。呈暗红色,鲜美油润。在华东六省一市调味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载入《中国食品大全》一书。1987年产量4386斤。
菜心夹沙桐城县特有名菜。用料:青菜叶1斤、白糖5两、化猪油3两、糯米粉2两、鸡蛋2个、糕粉酌量、切成薄片的熟肥膘肉两大片。制作方法:青菜叶去筋,用开水烫熟,再入冷水漂透,取出剁成菜泥,加糖,腌好后再拌入糕粉、化猪油。将拌好的菜泥放于两片肥膘肉之间,入糯米粉和蛋清调匀的糊中,取出入油锅炸。炸硬脆后捞取,切块上盘,味道香甜,脆嫩可口,食而不腻。
蟹黄豆腐取白豆腐5块,蟹黄2个,猪油2两,生姜、蒜子、胡椒粉适量。将白豆腐放入开水,烫好待用。猪油入锅烧热,放入蟹黄,烧开后放入豆腐和生姜、蒜子泥,再烧至两开取锅,加胡椒粉装盘。味道鲜美,嫩软爽口。1959年陈毅元帅来桐城视察,品尝此道菜后,颇为赞赏。
菜心粑桐城县传统名点之一,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取上好糯米、籼米兑搀(比例视糯米粘性大小,一般为七比三或八比二),用水洗净沥干,入碓舂成精粉,揉搓后置于案板,用开水烫熟(烫粉以食之滑溜爽口,不粘筷适度)。粑馅以新鲜青菜叶,抽去筋,经开水烫后漂净,剁成菜泥,放糖稍腌,再加熟猪油和糕粉入菜泥中拌匀。将烫好的粉做成一个个装入菜泥的粑,上笼以猛火蒸熟。熟粑雪白晶莹,甜香爽口,是老少皆宜的美味早点。
朝笏板亦称朝牌,相传清康熙年间,张英做了文华殿大学士,面点师傅独出心裁,用面粉烤制成朝笏状,以示庆贺。其制法以生面、烫面各半揉合(冬季烫面多、生面少),再按一定比例撒入花椒盐,揉匀后,开条成型,撒上芝麻,涂以糖稀或油,贴入饼炉烘烤,待饼面呈金黄色即出炉。食之松软香脆。
麻丰糕青草食品厂传统名牌产品。以糯米粉、芝麻、麻油和青梅、桔饼等多种蜜饯精制而成。规格为长135毫米、宽105毫米、厚32毫米的长方体。其味甜而不腻,香气醇正。1984年获安徽省供销系统甲级产品奖。年产量30万条(盒),除在省内畅销外,还行销江西、江苏、山东、河南、广东、上海等省市。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