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内文化历史悠久。围绕古南岳天柱,历代文人墨客状景抒怀,写下许多壮丽诗文。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编修的《潜山县志》就录有有关潜山历代诗文474篇。李白、白居易、王安石、黄庭坚、陆游、苏轼、朱熹等大家均有颂扬舒州山水之作。民国9年(1920年)《潜山县志》载有县藉人著作144部。“五四”运动爆发后,县内新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一些进步人士积极提倡并参与新文化运动,一些新内容、新形式的文艺创作及戏剧演出,配合县内各区的革命运动,配合抗日战争,配合解放战争,几度形成高潮。
建国后,县内文化有较大的发展。1956年6月设立文化科,12月改设文教科。1957年10月成立文化教育局。从50年代到70年代,虽因“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县内文化工作出现一些反复和挫折,特别是“文革”期间,一批文艺工作者惨遭迫害,很多优秀文艺作品被视为“毒草”,遭到“横扫”。整个文化战线,成为动乱时期“重灾区”之一。但从总的情况看,从较长的历史时期看,县内城乡文化阵地不断扩大,文化队伍不断发展,文化事业取得很大成绩。50、60年代,业余剧团遍及城乡各地。50年代中期,电影开始进入农村,70年代,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活跃在工厂、农村。粉碎“四人帮”后,文化界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改正,党的文艺政策得到落实,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花争鸣”方针指引下,县内城乡文化事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1980年,县文化、教育管理机构分设,成立文化局,专司全县文化工作。此后,县内文化开始全方位的发展,出现了国家、集体、个体一齐上的好形式。1980—1984年,城乡戏剧演出、电影放映掀起前所未有的热潮。从1982年起,农村小集镇逐步形成文化中心,扩大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内容。文物管理和专业、业余文艺创作,在80年代,均为历史上最兴旺的时期。到1987年,全县有文化馆站43个,影剧院(场)58座,图书馆(室)52个,藏书11万余册,专业剧团1个,业余剧团1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省级以上的文化界各种协会会员27人。县内有《流泉》、《古南岳》等文艺内刊。据不完全统计,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文艺作品的有74人,作品达1330篇(件)。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