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的合肥,没有工程地质勘察机构和专业建筑设计队伍,仅有的几家私营营造厂,只能承担一些小型的商店、作坊、宅居的建筑设计项目。
解放初期,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合肥市的建筑规模日渐增大。这个时期,城市工程地质勘察和建筑设计工作,大都由私营的上海复兴建筑事务所承担。
工程地质勘察
1958年初,市基建局测量队成立。队下设地质组,员工6~8人。他们使用自己组装的一台“手推磨”20型手摇钻机和一般性土工试验常规仪器,为市政规划建设服务;至1965年9月,共完成14个工程勘察项目。
1965年后,市基建局测量队陆续更名为市城建局勘测队、市规划管理勘测科、市规划设计地质队,1984年10月更名为市工程水文地质队。队下设3股4组2室,有员工60名。主要设备有SH30型钻机3台、XJ—1OO型钻机2台、DDP和YPS水文钻机各1台、轻便静力触探1台、旁压仪1台、土工仪器三联固结仪4台、直剪仪8台,还有微机、打字绘图仪和8T双桥静探车。自1984年10月至1985年12月,该队共完成勘察项目165个。至1992年累计完成勘察项目800余个。
1992年,在市工程水文地质队的基础上,市勘察院建立。全院职工72人,设3科2室1公司,拥有在水文地质队时期就已经添置的三轴剪力仪、高压固结仪、复印机、G——1型车装钻机、静探装置和微机。全院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5%,其中15人具有高、中级职称;具备承担大型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监理的能力。1958~1992年,共完成各类大中小工程地质勘察与治理项目近2000个,其中不少项目被国家或省、地、市、县列为重点。这些项目包括:
大、中型工程地质勘察项目: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08工程、中国科大同步辐射装置加速器及科大西校园工程(面积800亩)、西园新村工程、琥珀山庄建设小区(建设部定点工程)、合肥市煤气二期(第二气源厂)工程、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工程。
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项目:四二○——长话枢纽楼、省电信局调度大楼、合肥大厦、四联大楼、省教育学院大楼、九州大厦、中行合肥分行大楼、市第一医院大楼、合邦公司大厦、市第三人民医院大楼、世界贸易中心、省新闻中心。
建筑小区地基勘察项目:西园新村、城隍庙小区、南苑新村、太湖新村、亳州新村、铜陵新村、蜀山新村、合作化路新村、黎明村小区、钢铁新村、琥珀山庄、宁国新村、绿都花园。
沿街改造工程地质勘察项目:长江路、金寨路、安庆路、淮河西路、淮河东路、蒙城路、宿州路、寿春路。
坑道线路地质勘察项目:明光路、市人防六安路——郊区政府段、市人防地下指挥所、市人防大庆路段、一水厂、水泥厂、东市房管所、省水电局、青年路、蜀山路、向阳路、蚌埠路、徽州路。
道路勘探:蜀山路、金寨路、寿春路、蚌埠路、阜阳北路、沿河路、五河路、徽州路、蒙城路、黄山(西)路、振宁大道、丹霞路。
大、中、小型桥梁地基勘察:双岗明光路桥、徽州路桥、大寨路桥、屯溪路水厂桥、长江路桥、阜阳路桥、宣城路桥、宁国路桥、亳州路桥、和县牛屯河白渡桥、合作化路(五里岗)桥、濉溪西路四里河桥、炉桥路桥、寿春路桥、蒙城路桥、屯溪市黄口大桥、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引桥(南岸)等。
供水排水建筑地基勘察:市第二、三、四水厂,长丰县水厂,池郢排灌站,双河村排涝站,逍遥津排涝站,市四水厂二期工程,南淝河防洪工程,二里河治理工程,市西南郊污水处理场及泵房,裕溪路水泵房。
其他基础设施勘察项目:二里街立交桥、范巷口人行天桥、三孝口人行天桥、安庆西路立交桥、科大人行地道、寿春路立新路人行地道、南七里站人行地道、西门汽车清洗站、包公祠墓道、胜利路人行地道、清溪路垃圾处理场。
水文地质项目:1978年大旱时在合肥打机井近1OO眼。之后,对全市地下水资源(大小水井)进行了全面调查,还为部分单位提供了地下水资源的信息。
岩土工程项目:省电力调度大楼钻孔灌注桩的勘察与施工,被单厂车间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中科院合肥分院工程的静载荷试桩基监测工作,华阳河农场防洪堤滑坡工程的研究,合肥一久留米市美术馆小口径灰土桩的勘测设计、施工与监理,市重点工程指挥部红星路商住楼干冲挤密碎石桩的勘察、桩基设计、施工与监理。
建筑设计
1955年,合肥市第一个国营建筑设计机构——市房产公司设计科成立。该科工程技术人员有10余人,承担市区一般性建筑设计任务。1956年,在设计室基础上,市建筑设计室组建。“文化大革命”中,该室经历了解散一重建的过程,重建后由市建筑公司代管。1978年,市建筑公司设计室和市规划管理处合并成立了市规划设计院。1984年9月,在市规划设计院建筑设计室、地质队的基础上,组建了合肥市建筑设计院。
80年代,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建筑设计院调整内部职能机构,加强了设计生产管理,提高了服务质量,在建设单位中享有良好的信誉。
一、经常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展设计竞赛,参加工程设计投标,对工程设计进行多种方案比较,自始至终地抓好质量检查评审工作。在历年的优秀工程设计评比中,有多项工程设计获得了各级奖励。其中:花冲影剧院,获安徽省优秀设计二等奖;金寨路点状商店住宅楼群体和三孝口四联大楼,获安徽省优秀设计三等奖;综合办公大楼——合肥大厦,获安徽省优秀设计鼓励奖;皖住——221通用住宅设计,获华东地区优秀标准设计三等奖;合肥联合大学教学楼和市果品公司3000吨冷库,获济南、郑州、合肥三市全优工程设计奖。
二、实行企业化管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性,取得了好成绩。1984年,市建筑设计院一方面采取联产计奖方法,按完成的工作量和质量服务水平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奖励员工,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另一方面又实行设计合同制度,加强生产计划管
理,调动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全年完成设计面积27.7万平方米,比1983年增加了63%;完成工程总投资额5000万元,比1983年增长110%。1985年完成设计面积36万平方米,完成工程总投资额8000万元,又比1984年分别增加了30%和60%。
三、引进新技术,组织学术交流,发展横向联系,推动设计工作发展。80年代,市建筑设计院引进不同类型的微机,建立了微机室,直接为工程设计服务。在横向联系方面,采取走出去(派技术人员外出短训)、请进来(聘请专家教授来院讲学)、组织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使工程技术人员及时掌握信息、更新知识、推动设计工作发展。这一时期,该院不仅设计了大量的住宅、学校、办公楼等一般的建筑,而且设计了一大批规模较大的医院、影剧院、高等院校教学(实验)楼、高层公寓和办公楼、大型综合商场、高级旅游宾馆,还完成了不少技术较为复杂的大、中型工业厂房的建筑设计任务。其中有建筑面积13880平方米、高113米(含电视发射塔高48米)、21层的合肥电视大厦,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的合肥电机厂金工车间,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的合肥洗衣机总厂双缸洗衣机(流水线)生产车间,结构23层、建筑面积23700平方米、拥有350间高、中档客房的安徽饭店等等。为了满足旧城改造和房屋开发建设的需要,市建筑设计院与城市规划部门密切配合,完成了南七里站、百花井、团结巷、安庆路、西园新村等住宅群和长江路西段、金寨路沿街改造工程的建筑设计任务。其中仅西园新村的建筑设计面积就达22.6万平方米。该院曾多次举办和参加各种住宅设计方案评比活动。对评选出来的优秀方案,都及时地编制成通用施工图提供给建设单位,使建设周期大大地缩短。
90年代初,为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需要,市建筑设计部门从改进经营管理着手,有计划地造就人才,扩大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多种现代化设计手段,取得设计成果、经济效益双丰收。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