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麻织品生产
早在隋唐时期,合肥就有丝麻交织物——交梭丝布生产。宋朝以后,交梭丝布生产因受到棉纺织制品冲击而日渐萎缩。民国24年,合肥城区有加工麻织品个体户18家,主要生产麻布、麻鞋等。1949年,合肥城区加工麻织品的个体户尚存续3户13人。
1958年,合肥市成立以军烈属、复退军人为主体的东市麻纺委员会和跃进麻袋厂。1959年,东市麻纺委员会与麻制品供销合作社合并为国营合肥麻纺织厂。该厂时有职工480人,织布机18台,纺线机28台,摇绳机4台,年产麻袋数千条。1962年,跃进麻纺厂与西市区群益针织厂合并为合肥西市区棉麻社,主要生产棉线、麻线。1963年,全市计有麻制品企业3家,职工240人,固定资产原值24.4万元,净值16.9万元,年产值39万元。
“文革”期间,麻制品企业大都因亏损而转产,仅留存合肥东市区麻袋麻刀厂。1981年后,合肥市先后兴建合肥东方麻纺织厂和大圩乡新民麻袋厂。
1985年底统计,隶属合肥市东市区的合肥东方麻纺织厂、合肥东市区麻袋麻刀厂、新民麻袋厂3家区办集体企业合计有职工180人,固定资产原值104.5万元,净值101.4万元,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动力机械总能力199千瓦。主要生产设备有麻纺机14台,麻袋织机29台,麻刀机1台。年产麻袋25.5万条,麻布1万米,麻刀20吨,产值46.4万元,占全市纺织工业产值0.11%,当年上交利税4万元。
毛织品生产
合肥于1957年底始筹建地方国营合肥经纬毛纺厂。1958年用猪绒等原料,先经手工纺织,后经拉毛机加工,试产土毛毯1.8万条,以每条价6.5元销往东北地区。1959年9月,合肥丽华纺织厂并入,成立合肥针织毛纺厂,一度生产毛呢面料。后因原材料供应紧缺和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于1962年转产塑料制品。
1978年,中市区民光印刷厂转产羊毛衫,成立合肥羊毛衫厂。该厂于1979年生产羊毛衫4.6万件,围巾1.9万条,产值121.4万元,盈利3.2万元。
1981年后,合肥羊毛衫厂先后从日本、瑞士引进先进针织横机30台。1985年,该厂生产的尖领茄克羊毛男开衫新产品被评为省优质产品。企业当年盈利额比1981~1984年平均年盈利额增长5.6倍,同年末,该厂于合巢公路5公里处辟建新厂,设计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投资270万元。计划于1987年建成后,发展成为染、纺、织全能型羊毛衫生产企业。
1985年11月,合肥棉纺织厂安装2台粗梳毛纺机计480锭。同年末,合肥染织厂扩建1200锭精毛纺生产车间。
1985年底统计,合肥羊毛衫厂占地面积0.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25万平方米。有职工364人,其中,工人247人,工程技术人员2人。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6.2万元。织机千余台,动力机械总能力201千瓦。当年产羊毛衫12.19万件,羊毛围巾4.45万条,完成产值175.7万元,上交税金16.3万元,实现利润8.8万元。至1985年建厂8年,该厂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195万元,实现利润31.9万元,出口羊毛衫0.42万件。企业为集体所有制,隶属合肥市纺织工业公司领导。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