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49年6月,合肥市第一家专业运输企业——市人力运输合作社成立,并开始承担市内货物运输业务。1950年6月,国营皖北水陆运输公司在合肥成立,统管合肥汽车站及汽车保养场,承担皖北地区(包括合肥地区)公路客、货运输。此后,合肥专业运输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至1985年底,市公路专业运输企业有9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家,集体所有制企业4家;计有职工8703名,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3名;拥有客运汽车404辆、19386个客位,货运汽车910辆、5743个吨位,固定资产净值4552.65万元。当年完成货运量334.55万吨,周转量20123.68万吨公里,货运收入4210.41万元,客运收入1964.05万元。
合肥市运输公司
1949年春,市挑挽业职工筹备委员会成立,吸收了曾经参加支援解放军渡江作战运输的码头搬运人员。他们于6月5日正式组建了市人力运输合作社。年末,该社改为市人力运输站。1951年,全站有职工1456名,平板车250辆,独轮车469辆,黄包车近百辆,汽车1辆。职工工资分配方式:按劳取酬。1952年10月该站又改名为省搬运公司合肥市搬运分公司。分公司经费自筹,业务受省搬运公司领导,搬运力资按市里统一规定收取。开业时从上海购买“道奇”、“万国”、“雪佛兰”旧汽车3辆,翌年又购买私人旧汽车4辆,接收由省运输公司调拨的汽车6辆,成立了汽车队。12月分公司改名为市搬运公司,属集体所有制,专门从事市内搬运、装卸业务。1954年,市搬运公司改“按劳取酬”为“按分计资”,并首次采用“循环运输法”开展业务。年末,全公司有职工3533名,其中行政管理人员30名;有各种运输工具1396辆,其中汽车16辆,平板车1303辆,黄包车77辆。
1955年5月,公司汽车队因经营亏损严重而撤销,16辆汽车被作价变卖,驾驶员被调入省汽车运输公司。1956年7月,由于市内公共汽车营运和三轮车的普遍使用,公司将47辆两轮人力黄包车淘汰。1957年,接收安置了因修董铺水库而土地被征收的680名农民参加搬运工作,并组建了大板车队,专营长、大、笨重货物运输。是年,公司下设5个搬运站、41个装卸队、2个修配所,代管4个区属平车管理站;拥有平板车2259辆,大板车6辆。全年完成搬运量132.41万吨,装卸量59.81万吨,搬运收入239.6万元,税金1.15万元,利润5.44万元。工人月平均工资55.15元。
1958年8月,公司改名市搬运管理处,与市交通局合署办公,行使三级管理职权。同年,因“大办钢铁”市内运输量急骤大增,运力吃紧,便从亳县、六安、巢县等地调进500余人参加搬运工作。年末,全处有职工3073名,平板车2800辆,大板车12辆,马车16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68.86万吨,货物周转量1097.63万吨公里。1959年,管理处用改制的12辆大板车和道木、滚筒、撬棍等简易的运输工具,从火车站运送1台重20吨的锅炉至解放军105医院,全程8公里,拉了14天才运抵目的地。1960年,该处将所属的马车社下放给市郊蔬菜大队管理,并购买了“老羊毛”、“大万国”等7辆货运汽车,成立了汽车修配所。1961年,下放328名工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确定52名工人分成4个专业队从事农副业生产。1962年,将汽车修配所改为汽车修配厂。1963年6月,市搬运管理处改为市搬运公司,先后接收3个区属搬运管理站,并成立了汽车队。1965年末,公司拥有职工5464名,货运汽车9辆,平板车4186辆,大板车72辆。全年完成货运量139万吨,货物周转量544万吨公里,装卸量196万吨。
1966年12月,市搬运公司“造反派”成立“合肥市搬运公司造反司令部”。翌年元月,“夺”了市交通局的领导权,并从省交通厅接收20辆汽车,将市搬运公司汽车队改为市交通局汽车队。1968年5月,公司二大队技改组派员赴南京市搬运公司学习柴油三轮车制造技术。8月,在市交通局汽车维修厂的配合下,仿制成功本市第一辆柴油三轮车。该车单车造价3000元,载重2吨。市搬运公司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技改人员改装成功小型货运汽车1辆,“黄河”大型牵引车2辆,载重30吨的大平板拖车1辆,柴油三轮车3辆。1971年,自制柴油三轮车21辆,培训柴油三轮车驾驶员117名。
1970~1971年,公司办起了小工厂,安置老、弱、病、残职工从事轻体力劳动。1973年11月,取消“革命委员会”名称,恢复市搬运公司原称,并改装试制出1辆四轮汽车。1975年9月,公司汽车修配厂更名为市胜利汽车修配厂。翌年,公司参加省属5市搬运公司制造“合肥”130型4轮3吨载重货运汽车会战,并承担其中“脚手制动”、“总成”等生产。之后在技改组的基础上成立合肥起重装卸机械修造厂。1980年,全公司有职工6339名,各种机动车527辆。年完成货运量173万吨,货物周转量1796万吨公里,装卸量349万吨,利润159万元。1981年元月,市搬运公司更名为市运输公司。1984年,淘汰了柴油三轮车。
1985年公司下放财务、人事、物资、运输等方面的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所属基层单位的经营权。公司内设党委办公室、组织科、安全科、工劳科、机务技术科、企管科、工会、纪委、人武部等15个职能部门;辖汽车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八队、起重运输队、客运分公司、旅游分公司、胜利汽车修配厂、大发商业服务公司、运输工业公司、职工学校等单位;占地面积139770平方米,其中建筑总面积77491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原值2113万元,净值1428.6万元,职工4218名,另有离退休人员2569名;拥有营运机动车580辆(台),计3095个载重吨位、820个座位,其中货车451辆,客车17辆,客货两用手把式250H三轮车62辆,轻骑11辆,装卸机械39辆(台),另有非营运车20辆,各种挂车156辆,非机动车30辆。年完成货运量210.45万吨,周转量5931.5万吨公里,装卸量298.4万吨;总收入2137万元,其中货运收入2069万元,客运收入67万元;实现利润403万元,上交税金111万元。1984、1985年连续两年获“市最佳经济效益单位”称号,并获“省交通系统集体运输企业最佳经济效益单位”称号。
1986年,市运输公司旅游分公司更名为合肥旅行社,经营合肥至安庆、叶集、淮南、阜阳、黄山等地的公路客运,平均日发8个班次。市运输公司机关仍居陋室,将一幢使用面积为2033平方米的新建楼房交给所属旅行社开办旅社,促使旅行社形成吃、住、行一条龙配套服务。此外,还自筹资金589万元,购置各种机动车150辆投入营运。是年,公司被评为省“创最佳经济效益,创优质服务,争第一流水平先进单位”和市“创新杯先进单位”。
1987年,市运输公司占地总面积139770平方米;内设11个职能科室,下辖汽车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八队、起重运输分公司、客运分公司、合肥旅行社、胜利汽车修配厂、玻璃钢制品厂、砂纸厂、大发商业服务公司、绿城旅社、交通运输服务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等16个单位;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8111万元,净值25690万元,职工总数4894名,另有离退休人员3103名;拥有客货机动车659辆,计4126个载重吨位、1060个座位,其中货车447辆,客车19辆,客货两用手把式250H三轮车59辆,装卸机械56辆(台),拖拉机40辆,非营运车38辆,另有全挂车96辆;拥有修理设备92台(床)、机床54台。年完成货运量208.4万吨,周转量9574万吨公里,客运量27.4万人(次)、3841万人公里;营收4397.6万元,其中,货运收入3209.3万元,客运收入134.4万元,销售收入1053.9万元;实现利润653.3万元,上交税金153万元。
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
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即派员接管旧交通部公路总局南京第一运输处合肥第四运输段合肥汽车站及保养场,共接收美国产“道奇”破旧汽车3辆,职工26名(含学徒工)及一些零星手工工具。1950年6月1日后,合肥汽车站及保养场隶属皖北水陆运输公司,9月改属皖北运输公司,1951年4月又改属公营皖北汽车运输公司,成为站、场合一机构。1956年5月,合肥汽车站、汽车保养场、油材料库、客车队及货车一、二、四队隶属淮南汽车运输分公司,时有客车54辆、货车215辆,共847个载重吨位。1959年归属省交通厅直属汽车运输局。
1962年10月,全省运输企业的人、财、物及经营权归省交通厅,厅以下分别成立江南、淮南、淮北3个汽车运输管理局。随之合肥车场成立,下辖五、六、七货车队,隶属淮南公路运输局。
1964年9月,全省汽车运输体制调整,合肥设立汽车运输中心站。
1965年10月,省汽车运输公司在合肥车场的基础上成立合巢汽车运输分公司,驻合肥的第三十一、三十二货车队归其管辖。
1968年12月,省汽车运输公司撤销所属合巢分公司驻合肥车队,将人、财、物三权全部下放给合肥市。1970年5月,收回下放给合肥市的战备车队,将原下放给合肥市的汽车运输企业划归市交通局革命委员会和省汽车运输公司双重领导。
1970年11月,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革命委员会成立,内设政工、生产、财务、保卫、机料、办事6组;下辖合肥汽车中心站(包括合肥汽车站客运室、客车运输连、货运站、保养场及长丰县汽车站)和第四、五、六、七货运汽车运输连。拥有职工846人,车辆339辆,其中客车76辆、3124个座位,货车222辆、979.7个载重吨位,挂车42辆、136个吨位。1976年?月,省汽车运输公司全部收回下放给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汽车站等单位的人、财、物三权。
1980年12月,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汽车中心站建制撤销,所属客车一队分立为公司第一汽车队(长途)和第四汽车队(短途);汽车保养场改为公司汽车保养厂;合肥汽车站仍属市汽车运输公司领导,独立经营。1981年4月,市汽车运输公司第八汽车队(客运)在肥西县上派镇成立,由市汽车运输公司和县交通局合资经营,是当时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唯一的合资经营企业。1983年7月,巢湖地区运输公司第二汽车队与肥东汽车站合并成立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第九汽车队。9月,市汽车运输公司机关由北门外三角线板桥路5号迁至合肥汽车站5楼(明光路104号)办公。11月,公司组建第十汽车队(旅游客运车队)。1984年6月,省汽车运输公司撤销时,将所属合肥汽车运输公司成建制地全部下放给合肥市交通局领导。同年,市汽车运输公司第十一汽车队成立,与长丰县汽车站为站、队合一单位。
1985年末,市汽车运输公司内设19个科(室);拥有职工总数3805人,其中干部534人(不含以工代干人员),工程技术人员90人,四级以上技工974人;辖第一、四、八、十和十一客车队及第五、九客货兼营汽车队,第二、三、六(零担)、七货运汽车队,合肥汽车站,肥东、肥西、长丰三县汽车站,客车保养场,柴油汽车修理厂,职工子弟学校等单位;拥有固定资产原值3822.56万元,净值2174.55万元,流动资金270.14万元;拥有客车377辆、18386座位,货车352辆、2098吨位,挂车241辆、1017.6吨位,重型车10辆、210吨位;开通线路176条,其中短途线29条;日发客运班次364个,日均客流量16000人次。年完成客运量2693.8万人次,周转量90893.5万人公里,货运量87.1万吨,周转量8447.4万吨公里;完成营运总收入3466.54万元,其中客运营收1897.04万元,货运营收1569.50万元;实现利润731.26万元,上缴税金416.03万元。
1987年底,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辖客、货汽车队11个,县汽车站3个,市汽车站1个,汽车修理保养厂2个,后勤服务单位6个,职工子弟学校1所,占地总面积12.45万平方米(含肥东、肥西、长丰三县所属站队);内设26个科室,办公地点在明光路104号5楼和蚌埠路448号2楼。公司属全民所有制中型专业运输企业,职工总数3896人,拥有固定资产(净值)2837.07万元,流动资金314.78万元;全年完成客运量2208.4万人,客运周转量98979.6万吨公里,营收3727.06万元;实现利润506万,上缴税金108万元。
合肥市第二汽车货运公司
成立于1969年7月,时称合肥市“五·七”汽车修配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位于宁国路14号,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拥有7名干部、6名工人和1台电动葫芦及一些简单的手工工具,只能承接简单的汽车修理业务。1973年,改名为市交通局革命委员会交通汽车修配厂,占地面积7800平方米;拥有金切加工、维修机械设备31台,固定资产64万元,流动资金38万元,职工185人。全年完成大修200辆“江淮”牌汽车及其他车的业务,年创产值65万元。1981年,借款10万元,购买3辆“东风”牌汽车,成立合肥市交通局第二直属汽车队(厂、队两块牌子一个机构),承担汽车修配和公路运输两项经营业务。1984年,共有各种汽车56辆、476个载重吨位,其中有10辆汽车承担长途运输,其余车辆承担合肥地区水路、公路、铁路联运业务。当年完成货运量8.9万吨,货运周转量1368万吨公里,产值262.42万元,利润55.05万元,上交税金13.23万元。1985年,内设政工、生产、运调、计财、行政5个股室;拥有职工265人,其中驾驶员75人,修理工89人,行管技术人员47人;占地面积14788平方米,其中水泥路面停车场9000平方米;拥有货运汽车56辆、560个载重吨位,固定资产(净值)285万元,流动资金32万元;年完成货运量25.9万吨,货运周转量4120万吨公里,营收285万元,利润60.75万元,税金20万元。1989年,启用现名。
合肥市运输公司起重运输分公司
1969年12月15日,市搬运公司在所属大板车队的基础上成立起重搬运大队,队址在明光路138号。时有大板车83辆,流动资金1.04万元,固定资产5.3万元,专营长、大、笨重货物的运输业务。翌年5月,承运合肥电机厂1台高4米多、重43吨的变压器,并安全运达目的地。同年,该队试制成功一辆“黄河”牌大牵引车和一辆载重量为30吨的大平板拖车。1970年,公司将马车社并入起重搬运大队。1972年,该大队在购置拖拉机、平板车的同时,成立技改组在全队开展技术革新。至1975年,改制柴油三轮车14辆、15吨大平板车2辆、300匹马力的牵引车1辆,自制“HF—140”型铲煤机3台。同年,成立玻璃钢制品厂,安排部分年迈体弱不能从事搬运重体力劳动的老工人工作。1976年,大队在原技改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合肥起重装卸机械修造厂,当年制造出“HF—140”型铲煤机3台,改制柴油三轮自卸车5辆。
1982年元月,起重搬运大队将1台载重100吨位的大平板车换装上大轴、小轴、吊耳和转向装置,并将原来使用的帆布胎全部换装成尼龙胎。此外还成功地将1台高3.1米、长5.2米、宽3米、重118吨、价值20多万元的平锻机,由江淮汽车制造厂(合肥市东流路)安全运抵铁道部第四工程局(合肥市望江路)。
1984年,起重搬运大队更名为起重运输队。
1985年,起重运输队设政工、行政、计财、安全、工劳、运调6个科(室)和一分队、二分队、三分队、四分队、保修厂;总建筑面积4676平方米,其中用于生产2446.2平方米;拥有各种起重、装卸、运输工具(机具)67辆(台),其中汽车49辆(柴油车30辆)、吊车9辆、电动葫芦6台、卷扬机3台。全年完成货运量26.85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5917元。1986年,起重运输队更名为起重运输分公司,用新购买的1台150吨全液压平板车,成功地为合肥电机厂运输了1台重119.2吨、高6米、宽6.9米的15万伏安变压器,免费为市少年宫运输了一艘由海军赠予的长21.5米、宽5米、高7.8米的已退役的鱼雷快艇。1987年为淮北市供电局运送1台22万伏安、重达154吨的超大型变压器并安全地到达目的地。是年,分公司拥有职工705名,另有退离休人员507名;拥有各种起重、装卸、运输工具(机具)102辆(台),其中有150吨级的全液压平板车和50吨级的吊车,具备承担200吨以下各类型的长、大、笨重、特种货物的运输能力。全年完成货运量24.56万吨,货物周转量624.99万吨公里,营收621.67万元,利润244.99万元,税金80.52万元;劳动生产率人均9345元。
合肥市第三汽车货运公司
1972年2月成立,始称市交通局革委会直属汽车队,位于蚌埠路448号院内,占地540平方米,无固定场房,办公室、财务组、机务组设于市交通局2楼。车队有14名职工;拥有自筹资金购置的“江淮”牌HF140型3吨货运汽车9辆,汽车维修设备5台。当年完成年货运量0.2万吨,货运周转量47.8万吨公里,营收8.2万元。1975年4月,车队迁到望江路23号,占地29970平方米,其中车辆修理车间占地1200平方米;拥有职工127人,“江淮”牌营运汽车43辆、130个载重吨位。年完成货运量3.6万吨,货运周转量262万吨公里,营收44.2万元。1979年,营运货车增加到47辆,其中“解放”牌半挂汽车25辆、471个载重吨位。年完成货运量9万吨,货运周转量389万吨公里。是年,修理车间主要维修设备增加到8台,业务由内修扩大到社会。
1981年5月,直属汽车队改为市交通局第一直属汽车队,内设行政、财务、生产、调度3股1室;下属按驾驶车型分为八个行车班。翌年,车队拥有“解放”牌货运汽车53辆,遂将“江淮”牌货车淘汰。
1985年,车队内设机务、运务、行政、政工、工会5个股;拥有职工23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1人,四级以上技工45人;拥有“东风”牌营运汽车52辆、260个载重吨位,固定资产原值217.8万元,净值152.3万元。年完成货运量9万吨,货运周转量1380万吨公里,营收242万元,利润52.5万元。营运范围从合肥地区扩展到省内外。修理车间年均完成汽车二级保养170辆次、三级保养17辆次,并大修汽车发动机4台。
1987年,车队增设办公室、统计股;拥有职工总数257人,“东风”牌载货汽车55辆。年完成货运量5.1万吨,货运周转量1304万吨公里,营收259.6万元,利润10.5万元。1989年,车队改成市第三汽车货运公司,隶属市交通局。
合肥市出租汽车旅游公司
1985年1月,市出租汽车公司成立,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初始内设4科1室,无办公用房,借用市公共交通公司礼堂和露天篮球场作为临时办公地和停车、维修、保养场;有职工56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0人,四级以上技工38人;拥有汽车13辆(由市公共交通公司划拨),其中面包车4辆、客车4辆、旧小轿车5辆;固定资产原值100万元。不久,公司在火车站广场、长江路设出租车服务站,与南京市公交公司一场联合经营合肥——南京旅游客运业务,并增购广州产大客车7辆。10月,位于胜利路、滁州路交叉路口的合肥出租旅游汽车站竣工,总建筑面积1797平方米,其中停车场1522平方米,候车室275平方米。停车场地下设有2只容量共40吨的储油罐,供营运汽车加油。
1986年,公司采用有线电话和无线电对话机进行调度指挥,减少轿车空驶里程,提高了车辆利用率;并在市蜀山路中段南侧征地15亩兴建汽车修理保养场,在逍遥津南大门东侧设立出租车停车场,还购进进口小轿车35辆。至年末,计有营运汽车60辆,其中旅游客车18辆,出租小轿车40辆,货车2辆;日发44个客运班次。年完成客运量35.32万人次,营收118.6万元,利润21.19万元。至1987年,公司有职工15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4人,四级以上技工100人;固定资产原值800万元。是年,增设安庆路与蒙城路交口处停车调度服务站点1处,还设立了全国波兰小轿车技术维修配件销售服务网合肥服务站。后者是安徽省内由城市建设部下文确定的第一家波兰轿车维修、配件销售服务站点,具有承修东欧国家产的各类型小轿车的能力,还能承接日本产各种汽车的修理业务。公司经营的旅游客运线路有合肥至南京、扬州、杭州、义乌、武昌、阜阳、安庆等32条;日发车64个客运班次。年完成客运量52.89万人次,营收122.43万元,利润21.38万元。
安徽省汽车客运服务公司
成立于1985年10月,系国营专业运输企业,隶属省汽车运输管理局,地址在蚌埠路省交通厅院内。内设营业部、办公室、计财科和1个客运车队,有正式职工70人。公司依靠贷款、借款购买日本产“日野”牌空调大客车10辆开始客运服务。营运线路有合肥至杭州、南京、武汉、无锡、芜湖、黄山、安庆、淮南、亳县、颍上等地;日发车11个班次,客运量约500人次。1986年,公司将营业部改称长途汽车站。
1987年,公司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81万元,职工144人,其中固定职工100人,聘用临时工44人。所属客运汽车站设在交通饭店院内;客车队设在市北郊张洼路。共拥有营运客车36辆,其中“日野”空调42座大客车10辆,南斯拉夫产“桑诺斯”40座空调客车8辆,匈牙利产“依卡露斯”46座客车5辆,国产“东风”牌客车12辆,国产“解放”牌46座客车1辆;营运线路35条(9条线路为代办业务),其中省内线路31条,省际(合肥至南京、武汉、九江、杭州)线路4条;日发车45个班次;年完成客运量4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503万人公里,营收262.5万元,利润6.9万元。客车实载率为84%。
合肥市郊区汽车运输公司
1983年元月,市郊区搬运站扩建为市郊区第一汽车运输队后,用自筹资金先后购置3辆“解放”牌带挂汽车、1辆旧8吨HF150A型“大江淮”牌汽车和1辆2.5吨的“跃进”牌汽车,替代平板车营运。年完成货运量4.12万吨,货运周转量79.57万吨公里,营收31.8万元,利润3.12万元,利税3.27万元。1984年11月,运输队扩建为市郊区汽车运输公司,迁址至张洼路1公里处,隶属郊区交通局。公司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28.8万元,正式职工45人;年完成货运量3.47万吨,货运周转量78.92万吨公里,收入30.31万元,利润1.66万元,税金1.71万元。1985年,拥有固定资产48.2万元,各种机动车9辆,职工54名;下辖北苑汽车修理厂、郊区土石方工程队、新星运输装卸队和佳净日用化学品厂;年完成货运量2.1万吨,货运周转量244.78万吨公里,收入44.91万元,利税2.14万元。1987年9月,实行经理承包经营责任制,采取自荐和群众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选举经营承包人。至年底,公司有职工68人,各种汽车11辆。年完成运输收入58.2万元,利润2.57万元,利税2.96万元。
合肥市郊区搬运公司
1957年,郊区平板车搬运站建立,站址在凤凰桥西边,行政上受郊区区公所领导,业务上受市交通管理站指导。该站拥有固定资产2.5万元,从业人员700多人,主要从事农副产品短途搬运和装卸业务。1963年,搬运站撤销,修缮运输大队成立,队址在区公所内。时有管理人员8人,亦工亦农人员1030人,350型平板车280辆;营收81万元。1965年,修缮运输大队撤销,副业平车运输队成立。时有350型平板车650辆,年完成货运量23.4万吨,货运周转量280.8万吨公里。翌年,运输队与郊区房屋修缮工程队合并,成立郊区劳动服务大队(大集体企业),随之郊区各人民公社设立劳动服务中队,共有从业人员6000人,其中从事装卸短途运输人员3284人。是年,服务大队将老式的350型平板车淘汰,更新使用3200辆650型平板车。1979年9月迁到合瓦路一里井东侧新建的办公、宿舍混合楼办公。10月改称郊区劳动服务公司,隶属郊区革命委员会,业务受市劳动局指导;各公社的劳动服务中队由公司和其所在公社革委会双重领导。
1980年7月,郊区劳动服务公司将搬运装卸业务划出,成立郊区搬运公司。搬运公司系区、社联营企业,从业人员4500名,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随之各公社成立搬运站。各搬运站的主要搬运工具仍为650型平板车,唯有常青公社搬运站购买3辆“丰收”51型拖拉机投入营运。1982年2月,郊区劳动服务公司、建筑公司办公地址迁移,原办公楼留给搬运公司。11月,郊区决定将搬运公司所属的第一汽车运输队扩建为汽车运输公司,与郊区搬运公司脱勾。
1985年,郊区搬运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内设3个股,承担合肥地区铁路专用线、货场、单位内部的搬运装卸理货作业;所属17个搬运站全部更名为郊区搬运公司××分公司。年完成运输劳务收入854.01万元,利润20.03万元,被省经济委员会授予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1987年,公司共有在职国家干部3人,大集体职工64人,亦工亦农人员6026人;下属单位有16个乡(镇)分公司,2个直属公司和郊区公路工程建筑队;拥有各种载货汽车28辆,小四轮拖拉机721辆,平板车1137辆。年完成货运量211.4万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