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初,合肥陆路货物由挑夫们以肩挑背扛的方式运输,或由车夫使用木制独轮车、畜力车运送。货运业无正式管理组织,业务由“把头”按各自的势力范围划分,他们均独霸一方。民国19年,省公路管理处开始办理合巢段公路汽车货运,并在巢县设立合巢独立段,实行“路、运、管”合一的办法管理经营。翌年,合六公路开通汽车货运。民国22年,商民李公案根据省建设厅颁布的《安徽省已成公路招商行车规则》,与省建设厅签订营运合同,筹资兴办合六公路商办汽车运输公司,并开始营运。至民国23年,合肥至巢县、六安、蚌埠、安庆4条公路线上均有汽车从事货(客)运输。
民国27年春,为阻止日军南侵,合肥县境内公路被毁,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及运输单位解体,汽车被疏散隐蔽,汽车货运中止。日军占领合肥期间,设华中运输株式会社庐州支店,按日军的需要用汽车运输物资。
民国34年11月,省公路管理局组织民众抢修公路,恢复合巢、合立、合安、合蚌等4条公路的汽车货运。民国35年,公路总局南京第一运输处合肥第四运输段开始经营合浦、合裕、合水(家湖)3条公路线的汽车货运。民国37年,在合肥县城从事官营公路货运的有公路总局南京第一运输处合肥第四运输段和安徽省合肥汽车总站;从事商营公路汽车货运的有建国运输商行、华东运输商行、大生商行和协成商行。12月,省公路局在合肥集结近50辆汽车南撤,合肥的公路汽车货运中断。
1949年1月,合肥码头的搬运工由战勤司令部民力运输处组织管理,参加了支援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运输。3月,市商联汽车运输公司成立,合肥至六安、梁园公路货运恢复。6月,支前运输结束后,参加支前运输的搬运工在工会的组织下,成立了合肥市人力运输合作社。
1950年6月,合肥地区实行水、陆、联(运)三位一体运输管理。1951年后,国营、集体性质的运输公司相继成立,使合肥的公路货运逐步发展起来。1956年7月,71辆公私合营的货运汽车,折价并入国营安徽省公路运输管理局淮南分局。至年底,全市共有货运汽车769辆。
1958年,合肥市的公路汽车货运统由淮南公路运输管理局管理。1962年,合肥车场成立,辖五、六、七3个货运车队。1965年10月,在合肥车场的基础上成立合巢汽车运输分公司。1969年,市搬运公司设立起重搬运大队,1972年2月,市交通局直属汽车队成立,主要承担合肥地区的货物短途运输。1981年5月,市交通局第二直属汽车队成立。1983年,郊区农民购置货车30辆,专营公路货运。1984年,市搬运公司更名为市运输公司(集体所有制),隶属市交通局。
1985年,市专业汽车运输企业共有货运汽车930辆、5743吨位,装卸机械39辆(台)、230吨位;开设固定零担货运班线39条;年完成货运量334.55万吨,货物周转量20123.68万吨公里,营收4210.41万元。1987年,共有货车991辆,装卸机械59辆(台);开设固定零担货运班线53条;年完成货运量297.9万吨,货物周转量20379.6万吨公里。
普通货运
民国19年6月,合巢公路段正式办理汽车货运,时有“福特”汽车7辆。后因东山口镇周围盛产稻米,遂添置“道奇”货运汽车5辆,“雪佛兰”客货车3辆,自行装配的货车2辆,投入营运。随着合肥向外开通的公路增多,南京、上海、杭州、北平、天津等地的商旅,纷纷来合肥乘汽车去六安、舒城等地购运山货。
民国27年县城沦陷后,日军设立运输株式会社支店,调派货运汽车供日军使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省公路局从蚌埠接收日伪军用汽车25辆开到合肥,于次年春设合肥汽车总站,经营合肥公路货运。此后,合肥的商车主相继在合肥组建建国、新华、同和运输商行。这些官营商营货运汽车往返于合肥至六安、叶集、霍山、舒城、定远、安庆、潜山、太湖、桐城、浦口等地,主要承运大宗的粮、油农副产品和竹、木、茶、麻等土特产。民国36年,省公路局用筑路款购买7辆汽车,用于合肥——裕溪口、合肥——水家湖、合肥——桐城3条线路货运,并在合肥成立车务管理处。是年,合肥计有各种货运汽车72辆,其中官营19辆,私营53辆。私营商车行有大生、协成、合家、建国运输、华车运输商行等5家。民国37年12月,合肥汽车货运中断。
1949年2月下旬,尚留在合肥的14辆破旧商车,经修复后投入支援渡江战役运输。3月18日,参加支前运输的商车人股成立市商联汽车运输公司,恢复合肥——六安、合肥——舒城、合肥——梁园公路货运。1950年6月,皖北水陆运输公司成立,合肥市实行水、陆、联(运)三位一体,将货运汽车统一集中,统一调配,使其按指定线路营运。是年,全市公营货运汽车有37辆、101.5个载重吨位,商营货运汽车有31辆、80.5个载重吨位。
1952~1953年,国营安徽省汽车运输公司淮南分公司在合肥设2个货运汽车队,专营合肥至佛子岭、梁园、上派、舒城的公路货运。省私营汽车运输联营社合肥营业所专营合肥至六安,至德(今属东至)等地的公路货运。省搬运公司合肥市搬运分公司汽车队主要从事市内短途货物运输。全市共有各种货运汽车263辆,其中国营运输企业91辆,集体运输企业16辆,私营54辆,社会企事业单位102辆。
1956年对“私”改造完成后,合肥私营汽车货运中止。公私合营安徽省淮南汽车运输公司的71辆货运汽车,全部归属国营运输单位统一管理、经营。同年,省公路运输管理局淮南分局购进3辆牵引车,开始从事长、大、笨重货物运输。1958年,35辆CA——10B型“解放”牌载重汽车,由淮南运输管理局驻合肥市第二汽车队接收,投入公路货运。同年,合肥专业车队用单车作牵引,试验“挂车列车化”,一辆单车最多一次可拖带18辆挂车。后因一辆拖挂车在合六路行驶时发生翻车重大事故,这项公路运输试验才停止。自1965年始,合巢汽车运输公司(合肥市汽车运输公司前身)每年都组建一支由驾驶员、修理工和行管人员组成的车队定期赴祖国西南边疆,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1969年,合肥市共有各种货运汽车1822辆,其中市交通支队所属汽车中心站和第五、六、七汽车队有货车208辆、851.6个载重吨位。1970年,市搬运公司起重搬运大队成立,专业从事长、大、笨重货物运输。
1972年,市交通局自筹资金组建直属汽车队。该队有“江淮”HF140型3吨载货汽车9辆,主要承担市区短途货运。至1978年,市汽车运输公司先后派员派车驻点支援佛子岭、响洪甸、梅山、磨子潭、陈村等水库和四川西昌攀枝花钢厂、湘豫铁路、广州黄埔港、天津维尼龙厂、皖西独山飞机场、安庆石油化工厂、合肥骆岗机场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1981年5月,市交通局第二直属汽车队成立,主要承担合肥地区公(路)、铁(路)、水(路)货物联运衔接运输。80年代运输市场放开后,市郊农民购置货车从事个体货运。市搬运公司将大队建制改为汽车队建制;市汽车运输公司成建制地转归市交通局领导;省粮油食品局汽车大队驻肥直属汽车队也成建制地下放给合肥市粮油食品局领导,
1985年,运输市场进一步放开,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载重大货车发展到4993辆,个体运输货车发展到159辆。专业货运企业、自有货车单位和个体运输户竞争承揽货源,促使专业运输企业改善服务态度,转变经营观念,到需运大宗物资或长年需要物资的单位征求承运意见,签订运输合同,长期定点承包运输。是年,全市专业运输企业共有各种货运汽车930辆、5726个载重吨位,年实现运输营收4210.41万元,其中国营企业营收2096.5万元,集体企业营收2113.91万元。1987年,全市专业运输企业共有货运汽车991辆,个体(联户)共有货运汽车174辆。
1954~1987年合肥市专业汽车货运量统计表

搬运
民国25年,合肥县有从事挑运货物的“花挑队”和“小车份”。“花挑队”的挑夫们使用扁担、箩筐、绳子等简陋工具,挑运货物远至六安、浦口等地;“小车份”的车夫们使用木制手推独轮车,主要在县城为客商运送百货日杂和粮食,为码头船舶装卸货物。淮南线铁路通车后,往来货运量渐大,原带领民工修铁路的工头乔保山及后来的把头沈九如接管和垄断了火车站的搬运装卸业。民国32年,沈九如之子沈广伟依靠县党部官吏的势力,组织三河、丰乐、上派、长临、店埠、撮镇,双墩、下塘等地的客运搬运人员,成立县挑挽业公会。会内设21个小组,有会员1452名。会址在县城外南分路口(今水厂桥南码头)。1947年设东门外分会、城区分会、人力车(黄包车)分会,迁址于新华楼巷(今淮河路中段)。不久,人力车分会独立组成县人力车职业公会,有574名会员,设址于合肥东门外(今三里街中段)。至1949年元月初,合肥县有码头脚夫900人,人力车夫340人。他们按行业分成82个班组,在火车站、汽车站、码头、城门口街口地带,使用手推车、黄包车、轿子、平板车等运输工具承揽业务。行会的大小把头垄断货源,层层设卡,凡搬运进城出城的货物都必须经过他们办换车转运手续。脚夫须向把头付三担米钱作“买工钱”并交纳“月费”;轿夫日得工钱要交给老板60%。码头脚夫日得工钱还要交15%给分会,另交5%给“大组长”。五花八门的克扣应酬不断,如货主付过运费后还要额外地付“酒钱”(货送到商店后付)或“下河钱”(木材运到河下时付)等等。
1949年2月,市人民政府宣布取缔挑挽业公会和人力车职业公会。码头、车站2000余名搬运、客运、装卸人员,由战勤司令部民力运输处组织,参加支援渡江战役运输。部分搬运民工使用小板车从合肥拉运一批渡江作战用的铁皮船及其他军用物资到桃溪、桐城。6月,市人力运输站成立,承担城市的搬运、装卸业务。年末,合肥市有搬运、装卸工人1456名,手推独轮车496辆,平板车40辆。1950年,市政府通令禁止在市内使用铁制独轮手推车。为保护道路和桥梁,搬运工人开始改制胶轮平板车。1952年,市人力运输站改称省搬运公司合肥分公司,有不同型号的货运汽车4辆、小板车779辆、马车31辆、大板车39辆。1953年,成立汽车队,有各种货运汽车16辆。1954年7月5日,分公司80%的搬运工人参加抗洪抢险运输,在5~10日6天时间里,共抢运各种救灾物资1999.65吨。1955年,分公司因亏损将汽车作价卖出,剩下的搬运工具全是大小板车。是年,市搬运业有平板车3376辆,完成货运量128.67万吨、货物周转量344.49万吨公里。
1956年,市基本建设工程货运量大,搬运运力不足。5~6月,市政府批准从市郊和滁县、舒城、肥东等地调进753人参加协运工作,年搬运货物195.85万吨。
1958年“大办钢铁”,货运量增加。市有关部门除组织城市闲散劳动力参加搬运外,还从亳县、巢县、六安等地调进500余人参加搬运工作。工人们歇人不歇车,轮班昼夜搬运货物。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将自有车辆开出来突击参加运输。全市4135名搬工人、4394辆平板车、12辆大板车,共完成货运量2631.11万吨、货物周转量1275.27万吨公里。翌年,搬运物资减少,市政府组织动员在“大办钢铁”初期调入参加搬运工作的外地人员,回原籍参加农业生产。全市3465辆平板车、28辆独轮车、16辆马车,年完成货运量259.1万吨、货物周转量891.9万吨公里。其中市搬运管理处完成货运量192万吨、周转量646.68万吨公里。1961年,全市有专业搬运、装卸职工6168名。他们在市粮食一库、二库和合肥港区安装了拉杆吊车、电动皮带输送机15台,使搬运、装卸开始向机械化发展。1966~1967年,市专业运输企业将购置的每辆载重15吨位的机动牵引大板车投入营运,还将以往使用的350型平板车(单车载重量350公斤)全部改制成650型(单车载重量650公斤)平板车。1968年,市搬运公司开始试制5马力前驱动式简易三轮车。至1977年,共自制195型单缸柴油三轮车129辆。之后,机动柴油三轮车逐渐代替了人力平板车。1982年,市专业运输单位仅剩下供零星货物搬运的平板车313辆。1984年,因机动柴油三轮车噪音大、污染环境而在专业运输单位停止使用,货运汽车取代柴油三轮车成了主要的运输工具。
1985年,全市营运的平板车有3655辆,其中郊区农副业运输队有2729辆,市区个体搬运户有704辆,专业搬运单位有222辆。
1987年,全市有搬运装卸企业28家,从业人员9367名。其中市属专业平板车搬运工272名,装卸工136名;个体平板车搬运工867名,装卸工156名;个体三轮车搬运工131名;郊区农副业平板车搬运工2783名,装卸工3298名;在合肥从事搬运的来自长丰、肥东、肥西、无为等县的平板车搬运工775名,装卸工371名。
长、大、笨重货物运输
民国25年淮南铁路通车后,经火车运抵合肥的长、大、笨重货物,由火车站搬运工人用滚筒、撬棍等工具装卸搬运。
1949年后,合肥市的长、大、笨重货物,由市江淮马车社和市人力运输合作社用马车改装成的大板车作工具,采用人推、绳拉、牲畜拖等办法搬运。1956~1957年,设在合肥的淮南汽车运输管理局首次购进每辆载重为40吨的太脱拉车4辆,玛斯、玛克牵引车各1辆,成为省内唯一的可用机动车辆从事公路长、大、笨重货运的单位。这些大型特种货运汽车主要承担磨子潭、梅山、佛子岭、花凉亭、陈村等水库建设所需的大件货物的运输;而合肥市内的大件货物运输则仍以大板车为工具。1964年,市汽车运输公司先后购置太脱拉大型货运汽车5辆,大平板车2辆。1969年,市搬运公司设立起重搬运大队,专门从事长、大、笨重货物运输。大队除革新自制一些设备外,还购置了大件货运、起重、装卸设备。1976年,市汽车运输公司拥有大型货运汽车17辆、405个载重吨位。随之,一些大型企业及驻肥单位也购置了大型汽车。
1985年,市专业从事长、大、笨重货运的企业有市汽车运输公司(全民所有制)和市运输公司起重运输队(集体所有制)。两个单位共有大型牵引车23辆、645个吨位,装卸机械39辆(台)、230个吨位。此外,省公路材料站、省送变电工程段、合肥锻压机床厂、省水利建安公司、省公路桥梁公司、省建一公司、省建二公司、省建材运输总公司、省石油勘探总公司、省机械施工公司、省电建修造厂、铁四局、市政建筑工程公司、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合肥制药厂、合肥钟表缝纫机批发公司、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单位,共有重型货运汽车64辆、1012.5个载重吨位。
1987年,市汽车运输公司、市运输公司起重运输队共有装卸机械59辆(台),重型货运汽车292辆,可承运200吨以下各种类型的长、大、笨重货物。
零担运输
1949年10月,合肥开办公路客运零担货物运输业务,规定货物按货物体积4立方寸折合1公斤(不足1公斤作1公斤计算),以10公斤为单位递进计算运费(不足10公斤作10公斤计)。1953年,开始在客车后面拖带单轴挂车,用来放置旅客自身无法携带的物品。1957年,合肥汽车站配备3辆J2.5吨“嘎斯”型货运汽车从事零担托运,手续由客运行李房代办,运价高于普通货运价格15%。1960年,始设正式零担货运班次,共有合肥至霍丘、宿松、六安、阜阳、安庆、佛子岭、梅山等7条班线,月吞吐量4000吨左右;并配备零担货运业务员7名、2.5吨“嘎斯”型货车20辆,设营运站点43个。
1980年,在合肥专业从事零担货运的汽车共30辆、90个吨位;营运班线11条,其中有合肥至上海、扬州、淮阴、南京等省际班线4条。
1983年,市汽车运输公司第六汽车队将普通货车改装成零担货车,建立零担货运站,专营零担货物运输。普通货运价:25公里以内每公里0.26元,25公里以外每公里0.23元。
1985年,市专业零担货运班线有39条,其中省内23条,省际16条。合肥——北京是零担货运通车里程最长的一条班线,全程1148公里;合肥——店埠是零担货运通车里程最短的班线,全程22公里。专业从事零担货运的汽车共42辆、264个载重吨位,其中普通货车15辆,箱式零担车26辆,冷藏车1辆。年完成零担货运量5.3万吨,周转量991万吨公里,营收174.27万元,利润47.95万元。
1987年,市专业零担货运班线发展到53条,其中省内班线34条,省际班线19条。这些班线的车辆沟通了合肥地区与各地的物资交流,实现了零担货物运输网络化和运输车辆专业化。年完成货运量4.4万余吨,周转量1197万吨公里,营收141万元,利润37.59万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