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25年,淮南线铁路养护由淮南铁路局负责,无机械设备。民国37年,合肥火车站机车、车辆的检修与保养,由蚌埠铁路客检所承担。
1949年1月,合肥工务段有20名工人负责辖区内铁路正段及站线养护。1950年,合肥机务段成立,主要承担机车、车辆的修理和保养,不作机车定检。1959年12月,正式承接机车架修任务。同年,芜湖机务折返段划交合肥机务段领导。1960年1月1日,合肥机务段救援列车队成立,有5名职工及45吨级的旧救援列车,担负淮南线上列车的紧急救援工作。1961年,机务段能独立完成机车轮对加工维修任务。1962年7月,罗集至双墩集站间77K+330M处,因暴雨冲击,铁路路基溃口10米。合肥工务段领导迅速到达现场,调集下塘集、双墩集、北站3个领工区的职工,与合肥火车站装卸工配合,共出动300余人,疏通涵洞,抛填片石,封堵缺口,经过8个小时的抢修使铁路恢复畅通。1966年6月初,合肥机务段拥有架修2台位、洗修3台位的技术设备,具备年洗修机车659台(次)、架修机车75台(次)的维修能力,是上海铁路局设在江北的重要的蒸气机车检修基地。
1969年5月初,合肥客检所成立,日平均检修车辆24辆。翌年,救援列车队增配炊事车、宿营车、发电机车、吊车、工具车等专用车7辆;职工增加到16人。1976年,合肥机务段能架修QJ型大型机车作业。1978年,救援列车队三层办公楼竣工启用,使用面积279平方米。同年底,客检所配属的客车增加到168辆,且全部更新为钢皮客车。1980年,机务段增配JS型机车37台,并初步形成架修机车流水作业线。1983年,机务段能准确地完成检修机车油质指标检验。1984年,工务段成立段专业维修工区,时有45名职工。各领工区负责站线、道岔的维修养护以及紧急补修和重点病害整治;工务段负责掌握线路养护设备,检验线路养护质量,并对线路进行状态维修。
1985年5月12日,桥头集地区连降暴雨,冲空淮南铁路线121K+200M处的道床,冲毁铁路路基长6.3米,深0.8米。当天21时58分,817次货物列车行驶至此发生颠覆事故,有6节车厢脱轨,1节车厢倾倒,毁坏线路长150米。工务段获悉后,段长连夜奔赴事故现场,指挥抢修。同时,省、市领导和上海铁路局及蚌埠铁路分局领导干部亲临现场指挥,组织各部门3000多人冒雨经过17个小时抢险,于5月13日17点35分修复毁坏线路,恢复运输。嗣后,为预防暴雨再次冲毁线路,养护人员在该线路121K+160M至121K+460M处的路肩上,堆码片石,加固铁路路基。是年底,合肥铁路机务段、客检所、工务段共有机车、线路养护维修职工4281余名。其中,客检所职工173人,主要承担由合肥站始发的全部长途旅客列车的检修养护任务,日平均检修养护客车68辆;机务段有职工2429名,年完成洗修机车853台(次),架修机车172台(次),救援列车队安全救援25年无事故;工务段有职工1679名,拥有养护机械设备590台(辆),认真地完成了线路维修养护任务。
1987年,合肥铁路有机车、线路维修养护职工4013名(含技术人员94名),其中机车维修职工2810人,线路维修职工1203人;年洗修机车746台(次),架修机车166台(次)。
机车检修养护
解放前,合肥铁路机车检修由合肥铁路机务驻在所负责。1950年,机务驻在所改名机务段,增加了维修人员,添置了锅炉、蒸汽机和机床。1951年,机务段改称机务折返段,新建梯形架修库、洗修库、机械间、温洗间、煤台、水鹤、灰坑等设施,承担合肥铁路机车检修任务。
1959年9月,机务折返段易名为机务段,开始对机车进行洗检。配属的机车由原来的14台KD5型小型机车,发展到64台“解放”JF型、“胜利”SL型等中型机车。是年底,该段拥有3个洗修台位和2个架修台位,由原来的三等段升为一等段,承担对每运行8千公里里程的货运蒸汽机车,和运行1万公里里程的客运蒸汽机车进行一次洗修作业。洗修作业主要是清洗机车锅炉水垢、泥垢,兼做锅炉附件、机械部件、走行部件,检查维修专用部件,每天可洗检机车3台。同时,还承担对每运行8万公里里程的蒸汽货运列车,和每运行10万公里里程的客运蒸汽列车架修1次。架修作业是清洗机车锅炉,部分抽检锅炉烟管、炉堂和全部抽检过热管,重点是对机车轮对进行旋削加工修理。该段完成首台机车架修任务共用了17天时间。
1960年2月,机务段新置B210—4型龙门刨床1台,给机车架修镐装配了4台电动机和其他附件,从而将人工摇镐改为电动起镐。1961年,蚌埠铁路分局配备给机务段1台波兰产动轮车床。该段临时搭盖1个避雨小棚,架设1副钢架,装配1个由单梁电动葫芦作动力的起重机起运机车轮对,供车床旋削加工。
1962年,机务段内设运转、检修、设备、燃整4个车间。其中运转车间内设4个机车队,57个包乘组;检修车间内设3个洗修队和1个架修队共21个班组。年完成机车洗修726台(次),机车架修23台(次)。
1963年,该段新建的架修库竣工,自制的1个由电动机牵引的出轮小车架成功,将原人工推出机车轮对作业改成机械作业。1964年,新置1套机车酸洗设备及3套单式温水洗炉装置代替人工除垢,自制装配蒸气机车综合试验台,设立检修调度室、配件库,配备调度员、技术员、司帐员和整备工人,建立配件互换、试验验收、等级检修、入库管理、报废鉴定等制度。1964年,扩建架修库使其面积达864平方米;新置98型125吨架修镐1台,各式车床4台,2吨级单梁起重机1台;新建中检棚1座,检查坑2座。
1966年,机务段的2支架修队已成长为上海铁路局在江北的重要的蒸汽机车检修基地。
1973~1976年,机务段将检修保养机构调整为运转1、运转2、检修、设备、燃整等5个车间,自制和添置金属切削设备5台,电机设备4台,10吨级起重机、25吨级电动落轮机和100吨级油压机各1台。至此,该段将月牙板检修及加工由人工作业改为机械作业。1977年,上海铁路局分配给合肥机务段C640车床、15吨级双钩天车各1台,使其改进架修工艺,提高配件加工利用率,可承担架修QJ型大型机车的任务,并做到架车的当天下午即可进轮落镐。1979年,经上海铁路局检查组评比认定,在机车架修作业中该段改进的无火阀调整工艺的准确度,已达到部定标准。
1979~1981年,机务段增置金切设备14台,Y92—500轮轴压装机1台,电动单、双梁桥式起重机4台;增配JS型机车37台;新建扩建金工、设备车间、挂瓦工作间和架修库,从而使机车和煤水车可在同一条线上架车。1983年,配备精密的金切设备3台,购置微型空压机及供化验使用的高温电炉各1台,从而使检测试验设备逐步完善。1984年,新建机车整备作业线、机车停放线(总长578米),停车棚、砂房、泵房、运转机械通讯间、计量室等,解决了机车在段内整备作业和段内调车的困难。1985年,新增Z151型蒸汽机车轨道抓煤机2台,60吨级的蒸汽轨道起重机1台。是年末,机务段有职工2429名,主要承担总配属的87台蒸汽机车的检修保养与架修任务。保养架修的机车中有JF型“解放”机车18台,SL型“胜利”机车10台,JS型“建设”机车43台,QJ型“前进”机车16台。1987年,段维修设备没有变化。
合肥铁路机务段若干年份完成生产任务统计表

客车检修养护
1950~1959年4月底,合肥铁路客运车辆检修与保养由合肥铁路机务段负责。
1969年5月1日,合肥铁路客检所成立,占地1500平方米,有职工42名,隶属蚌埠铁路车辆客检所。检修场位于合肥站13道,日均检修车辆24辆,无固定设备。配属的客车有58辆,大多是日本、加拿大于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车辆轮对均系滑动轴承,列车时速不到60公里。
1970~1978年初,客检所建维修工房300平方米,配属的车辆用国产201型和202型逐步取代外国产老式“杂拼型”。旅客列车轮对逐渐由滑动轴承改用滚动轴承,列车时速可达120公里。
1978年,客检所改属蚌埠车辆段,增添了制冷、充电、发电和日光灯逆变器试验台等设备。客车车箱由木皮改为钢皮;转向架由杂型更新为202、206、209型;餐车冷藏由人造冰块改用冰箱;取暖设施由机车集中蒸汽供热改为独立暖房,用燃油炉和电取暖;照明由白炽灯泡改用日光灯。1981年10月客检所在增开的合肥至成都旅客直达快车上,编设了硬座、软座、硬卧、餐车、行李车等。1985年1月,在增开的合肥至上海特别旅客快车上,编设了硬座、软卧、硬卧、行李车等;并在合肥至北京的旅客列车上安装了轴温报警装置(车轴轴承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可自动报警),改变了以前靠人工手摸轴温的检测方法,提高了预报准确率。同时期,列车开始使用进口空调;构造速度可达每小时160公里。年末统计,该所辖日勤、车电、乘务、库列检等工班计30个,有职工173名;配属的客车车辆达178辆,日平均检修客车68辆。日勤工班主要负责材料供应,车辆调度及车辆制动设备检修;车电工班主要负责列车上的发电机、蓄电池、冰箱、空调、报警器、日光灯逆变器等设备的大修及日常维修;乘务工班内设12个车辆包乘组;库列检工班内设2个检修大班,主要任务是对配属的客车定期维修和防寒、防暑检查,保证经检修的客车在运行中不发生责任事故。是年,客检所共安全始发列车24840辆,完成合肥至成都(一级)、合肥至淮北(二级)列车的检修保养任务,合格率达95%;完成合肥至北京、合肥至上海(特快一级)列车的检修任务,合格率达100%。此列车经铁道部和上海铁路局考核鉴定为“优质列车”。
1987年,客检所有职工212名,配属旅客列车231辆,担负合肥至北京、合肥至成都、合肥至厦门、合肥至上海,合肥至淮北等5个方向客车的检修保养和机电设备维修任务。
养路器械
1970年前,合肥铁路地区铁路线路维修靠人工作业。1978年,始用枕底清筛机、边坡清筛机等养路机械设备。在线路捣固作业时,使用“一操一”电动捣固机和“一操四”液压捣固机;在道床起动作业时,使用起道机。工人普遍使用液压起道机、液压起拨道器、液压方枕器等重量轻、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操作。机械设备的功力也由原来的8吨提高到15吨。
1985年,合肥铁路拥有各种养路机械设备590台,其中汽、柴油发电机17台,轻型轨道车、拖车42台,液压起拔道器521台,液压(螺旋式)千斤顶45台。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