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25年1月28日,四等客车2403号由淮南矿试车开往合肥,翌日返回。这是合肥火车站最早到达并返回的旅客列车。2月1日,合肥火车站正式发售客票,办理客运业务。客车由一台机车牵引,连挂四等车箱数节,自8点钟从合肥火车站开出,于17时30分到达淮南。逢单日由合肥开往淮南矿,被称为1次;逢双日由淮南矿开往合肥,被称为2次。起初,沿线城镇居民对铁路情况不熟悉,不敢仓促乘车,客运量很少。自2月26日起,列车加挂篷车1辆,改为客货混合。随着客货运量的增加和行车设备的完善,从4月15日起,此趟列车运行时间共6个小时,并由隔日开行改为当日往返。下行车被编为3次,上行车被编为4次。自7月1日起,运行时间缩短为5个小时。自9月1日起,合肥至巢县段每日对开列车各1趟。下行列车被编为7次,上行列车被编为8次。至年底,该站年发送旅客254436.5人(次),年客运收入889580.34元(法币)。
自民国26年起,淮南铁路曾几经毁坏,客运中断。民国37年9月,水家湖至合肥铁路经修复通车。合肥至蚌埠区段,有慢车和混合列车运行,隔日一趟。
1949年后,合肥铁路客运设施经过几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运输发展。1959年发送旅客138.74万人(次)。1963年发送旅客163.99万人(次),比1962年同期下降28%以上。1967~1968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大串连”,合肥站年均办理客运量与客运营收数不同步。1978年客运量增到224.17万人(次),客运收入795.8万元。翌年年客运量上升到235.6万人(次),客运收入突破900万元。
1985年合肥站共办理22个车次的客运业务,客运总收入2175.8万元。1987年旅客到发量740.56万人(次),为之前合肥铁路客运史之最。
车次与运量
1949~1958年间,合月巴先后开通合肥——蚌埠、合肥——张楼以及蚌埠至裕溪口过站合肥的2趟直快客车和3趟普通客车。1958年合肥火车站发送旅客98万人(次)。
1969年9月11日,合肥车站首次开通合肥——上海88次旅客直快列车。这是合肥火车站建站以来第一次开通跨铁路分局区间的旅客列车。1972年1月25日,合肥——上海88次列车改为204次。1978年4月1日,合肥站开通合肥——北京128次旅客直快列车。这是合肥市,也是安徽省的第一趟直达北京的列车。1981年10月11日,合肥——上海204次改为324次。合肥火车站年旅客发送量253.26万人(次)。
1985年1月30日,合肥——上海324次改为90次旅客特快列车。是年,合肥站日始发客车6列,到达客车6列,进站客车10列。年发送旅客331.42万人(次),到站旅客323.96万人(次)。1986年6月1日,合肥站开通了合肥——厦门318次旅客直快列车。年旅客发送量369万人(次),到达量359.68万人次。是年,合肥——张楼旅客直快列车延伸至淮北市。1987年,合肥火车站始发列车7列:合肥——北京(128次),合肥——上海(90次)、合肥——阜阳(360次)、合肥——上海(324次)、合肥——淮北(528次)、合肥——成都(130次)、合肥——厦门(349次)。到达列车7列:厦门——合肥(350次)、阜阳——合肥(359次)、淮北——合肥(527次)、成都——合肥(129次)、北京——合肥(127次)、上海——合肥(323次)。过站列车8列:芜湖——蚌埠(526次)、蚌埠——芜湖(521次)、蚌埠——芜湖北(525次)、芜湖——蚌埠(522次、524次、328次)、蚌埠——芜湖北(327次、523次)。年到站旅客368.7万人(次),发送旅客371.85万人(次)。
运价
民国25年,合肥火车站客运运价由铁路投资者规定。客运票价按客车内部设施状况分成四等。人/公里收费:头等0.045元,二等0.027元,三等0.013元,四等0.009元。加快列车按人/百公里加算:头等0.45元,二等0.3元,三等0.15元。
1954年,铁道部制定了《铁路客运运价规则》,全国运价统一、稳定。1985年6月,为缓解铁路客运能力与运量的矛盾,铁道部决定对200公里内的火车票价调高14%。
合肥火车站若干年份年营运收入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