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铁路货运始于民国25年。这一时期,合肥火车站日均煤炭到达量有1~2车,计30~60吨左右。
1949年后,随着铁路设施改善,货运量逐年增加。1959~1962年,因受严重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货物运量明显下降。1962年仅办理货物发送7231万车,计25.19万吨;货物到达2.52万车,计108.05万吨。分别比1958年同期下降31%、25%和48.3%、47.3%。
1963年后,由于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合肥铁路货运状况逐年改观。至1975年,随着装卸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合肥站由单一的集装箱运输发展到集装笼网络、钢丝绳、预垫等集装化运输,运输量显著增加。
1977年后,合肥铁路办理的整车货运量大幅度增长。1978年发送货物首次突破2万车,达2.1万车,计72.67万吨;货物到达量首次突破400万吨,达427.55万吨。1983年,合肥站货场被上海铁路局评为一类货场。
1985年,火车站货场已成为拥有整车、零担、集装箱、危险货物等4个货区的综合性大型货场,并被铁道部命名为文明货场。是年,共办理货物发送2.28万车,计101.01万吨;办理货物到达10.86万车,计574.11万吨。当年实现货运营收2262万元。
货场
合肥火车站货场始建于民国25年,当时仅有货二线半股道192米,是单一的煤炭卸车货场。
1952~1953年,该站先后修过货一线1条,总长192米;仓库1座,建筑面积212平方米;站台1座,长110米。另改造北货场一线1条,总长289米。1955年,北货场一线配备从捷克进口的8.3吨级吊车1台。到1959年,经过大规模扩建和新建的北货场和西货场,总面积达147691平方米,其中扩建后的北货场面积40017平方米。至此,合肥站货场共有货物线10条,总长3166米;扩建和新建仓库16座,总建筑面积5759平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货物到发量逐年大幅度上升,原货场容量愈来愈难以承受,经常处于超饱和状态。尤其是60年代和70年代,货场内物资积压,周转不灵,拥挤不堪;货场外1~4号门前,车水马龙,常造成明光路西段交通堵塞,迫使市有关部门采取紧急措施,及时抽调运力,昼夜组织车辆拖运货物,疏通货位。火车站不得不把待卸车控制在50辆以下,把货物占用货位控制在5000吨以下,并充分发挥市十八公里铁路专用线和厂、矿铁路专用线货场的功能,分担货物到发分流任务,以满足货运量不断增长的需要。
1983年,合肥站货场被上海铁路局评为一类货场。1984年,又被评为文明货场。
1985年,合肥站北货场主要堆放到发的长、大、笨重货物;西货场(包括桥吊货场)主要堆放到发的日用、五金、木材、煤炭、砂石、粮食等货物。两个货场共建有货物线10条、货物仓库17座,总建筑面积7254平方米,分整车、零担、集装箱、危险货物4个货区,是铁道部命名的文明货场之一。
货运量
民国25年,合肥火车站通车后,隔日到达1~2车民用燃煤。抗战胜利后至民国37年,每天办理慢车和混合列车各一趟,日平均货物到卸量1~2车。1950年11月,合肥至裕溪口铁路线修复通车,货运量增加。1959年站货场扩建改造后,装卸设施大大改善,年办理货物到发量200多万吨,比1957年同期翻了一番。1962年,由于受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货物到发量仅133.24万吨。此后在“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八字方针的指引下,经济恢复并有所发展,铁路货运量有所增加。1966年办理货物发送1.37万车,计40.19万吨;货物到达4.89万车,计193.52万吨。
1978年后,合肥铁路货运量不断增长。1979年,办理货物发送2.12万车,计76万吨;货物到达9.77万车,计465.21万吨。
1985年发送货物2.28万车,计89.08万吨,其中钢铁136170吨,金属矿石57817吨,非金属矿石7910吨,矿建材料13.59万吨,木材659吨,粮食24.45万吨,棉花526吨,其他物资53.54万吨;到达货物10.86万车,计574.11万吨,其中煤197.74万吨,焦炭15.3万吨,石油12.46万吨,钢铁35.67万吨,金属矿石45.09万吨,非金属矿石35.22万吨,矿建材料100.12万吨,水泥21.81万吨,木材13.25万吨,化肥及农药23.10万吨,粮食2.73万吨,棉花471吨,盐9.89万吨,其他货物69.97万吨。
1987年,合肥站年发送货物106.66万吨,其中石油220吨,钢铁15.67万吨,金属矿石6.11万吨,非金属矿石0.84万吨,矿建材料11.78万吨,木材335吨,化肥及农药0.58万吨,棉花16吨;到达货物561.93万吨,其中煤220.89万吨,焦炭14.14万吨,石油15.03万吨,钢铁40.95万吨,金属矿石40.56万吨,非金属矿石35.25万吨,矿建材料57.67万吨,水泥18.67万吨,木材16.83万吨,化肥及农药20.09万吨,粮食6.97万吨,盐13.36万吨,其他物资38万吨。
装卸
解放前,合肥火车站货物装卸业务由行会把头把持。
解放初,市人民政府宣布取缔火车站行会组织。装卸业务由临时工承担,市交通部门管理,无专门组织。装卸方式以人扛、抬、挑、徒手搬运为主;遇有少量长、大、笨重货物,则使用撬棍、滚筒、绞关、千斤顶、导练等工具装卸。装卸的主要货物有煤、砂、粮食、建筑材料、百货、杂货等。
1953年9月,合肥装卸供应社成立,隶属蚌埠铁路分局。下设9个分社,业者均为临时工,工资分配多劳多得。1954年,该社由上海南站调配一台具有3吨起重能力的内燃吊车,这是合肥站第一台铁路货物装卸专用机械。1955年3月,装卸供应分社改为装卸作业分所,归合肥火车站领导,性质不变。1960年1月,蚌埠铁路分局决定将合肥装卸作业分所的临时工,全部转为铁路正式职工,并于1962年6月15日成立合肥装卸作业所。作业所下辖合肥、巢县、裕溪口、田家庵、蔡家岗,炉桥、马鞍山、当涂、芜湖9个装卸作业分所。1963年4月1日,撤销合肥装卸作业所,成立合肥装卸作业分所,仍隶属蚌埠铁路分局。
1965年7月,合肥装卸作业分所归合肥火车站领导。当年机械装卸作业量27.9万吨,占站装卸总量的25%。
1971年9月,蚌埠铁路分局成立装卸管理段,将合肥装卸作业分所划归该段管理。自1971年9月至1976年,蚌埠铁路分局陆续投资260.3万元,购进各种装卸机械43台,使合肥铁路的机械化装卸范围不断扩大。1976年3月,合肥装卸作业分所重归合肥火车站管理。1978年机械化作业量达170.9万吨,占站装卸总量的72.6%。
1985年,合肥装卸作业分所隶属撮镇火车站,内设业务、技术、人事工劳、计工(统计及计件工资计算)、会计等职能科室;下辖3个作业大班和4个组(维修、充电、总务、机械)及行李房、孙岗仓库等。是年,该所有职工334名,其中技术人员2名,行政管理人员17名;拥有各种装卸机械43台(辆),其中轮胎吊、门吊、桥吊共9台,内燃履带吊、内燃叉车等29台(辆),各种卸煤机5台。全年完成装卸量244.85万吨,其中机械装卸量233.93万吨,占站总装卸量的78.7%。1987年,分所有职工318名,装卸机械45台(辆)。年完成总装卸量237.46万吨,其中机械装卸量235万吨,占站总装卸量的98.96%。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