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民航的客货运输始于1957年11月。此后数年航班缺载现象十分严重,仅1964年上半年就亏损了61800元,迫使一些航班班次减少,个别航班停航;全年仅完成客运532人(次),货运59400公斤。主要原因一是运力大于运量;二是人们认为空运费用昂贵,不乐意乘机也不托运货物;三是部门的业务宣传和组织货源工作不够深入;四是乘机购票受到限制,县、团级以上单位人员才能购票。同年底,《关于合理利用民航运输的报告》中规定:凡因公出差,只要是工作需要即可乘坐飞机;民航与各专、市计经委及物资单位挂勾,固定运输货源。至1966年,合肥民航的空运缺载现象有所好转,年完成客运量6213人(次),货运量436500公斤,分别比1964年增长10.7倍、6.3倍。“文化大革命”中民航运力、运量在低谷中徘徊,发展速度减缓。
1977年,合肥骆岗机场竣工启用,三叉戟和MD—80大型喷气式客机停靠机场载客,运力增加。是年完成客运量18137人次,货运量624600公斤,分别比1967年增长144%、57.7%。
1987年,合肥民航有18条航线通航,每周开40个航班。全年完成客运量、货运量分别比1977年增长256.4%、73.2%,是合肥民航通航以来最好的实绩。
客运
1957年1月1日,合肥三里街机场始通上海经合肥至北京航线的过站飞机。至12月底,客运仅62人次。1958年后,合肥——阜阳、合肥——芜湖、合肥——屯溪航线开航,客运人数增加。1960年,客运量上升到5148人(次),其中地方航线4429人(次)。由于受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国民经济困难,各航线的客流量严重不足,迫使合肥经芜湖至屯溪航线于1960年4月停航,合肥至阜阳航线的班次也由每周7班改为3班。1961年客运量下降到3227人(次)。1962年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民航乘客量回升。合肥——芜湖——屯溪航线恢复通航;合肥——阜阳班次增加到每周6班;合肥——北京、合肥——上海班次增加1班。因此,1963年客运量上升到7504人(次)。“文化大革命”前期,客源严重不足,几条航线班次一减再减,客运量由1967年7422人(次)减为1970年4424人(次)。1971~1976年,民航客运量逐渐增加,1976年客运量上升至16527人(次)。旅客流量流向,北线较多,约占60%;东线和西线较少,约占4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合肥民航事业迅速发展起来,三叉戟和MD—80等大型客机利用骆岗机场加入安徽省境内飞行,民航载运率平均由50%增到75%左右,1979年完成客运量23576人(次),比1971年增长166.6%。
1981年,合肥民航运输飞行中队执管3架伊尔—14型飞机。4月,用伊尔—14型飞机飞合肥——武汉、合肥——屯溪——杭州——上海2条航线,每周各2班;1982年每周各4班。稍后由于客源不足,于1983年合肥——屯溪——杭州——上海、合肥——屯溪——杭州、上海——合肥——郑州——西安等航线先后停航,改飞合肥——屯溪——上海航线,每周3班。
1985年,民航上海管理局用三叉戟飞机开通上海——合肥——广州航线,每周2班。是年,合肥民航每周共办理9条航线的航班业务,其中省际航线7条、省内航线2条;共有18个始发、过站航班,其中省际航线航班13个,省内航线航班5个。年完成客运量23411人次。1986年,上海——合肥——广州航线中的合肥——广州航段客运量剧增,为此合肥民航调用5架国产运七型飞机正式投入此航班飞行,每周5班。同年,合肥民航用运七型飞机始飞合肥——杭州——福州、合肥——上海——福州——厦门、合肥——上海——宁波、合肥——上海——连云港——北京——合肥、合肥——南京——郑州——西安、合肥——武汉——成都、合肥——济南——北京等7条航线,年完成客运量43405人次。
1987年合肥民航用“运七”型飞机飞合肥——郑州——西安、合肥——北京两条航线,每周5班。是年共开办18条航线的航班业务,其中省际干线16条,省内航线2条。年完成客运量64638人次,其中合肥——广州航班年客运量16589人次,占合肥始发旅客总量的25%。其余乘客的流向流量为:合肥至北京、上诲的旅客占25%;合肥至武汉、成都的旅客占18%;合肥至郑州,西安、阜阳的旅客占15%;合肥至杭州、福州的旅客占7%;合肥至其他地方的旅客占10%。
货运
1957年,只有上海——合肥——徐州——北京一条航线的航班飞机飞经合肥,全年航空货邮只有4公斤。1958年后省际、省内一些航线相继开通,航空货运量逐渐增长。自1960年春开始,合肥民航开始承办合肥至华北和东北地区货运包机业务。1961年空运鱼苗1500万尾,成活率达70%。1962年空运鱼苗1.6亿尾,完成货运量8.8万公斤。1963年经营包机58架次,空运鱼苗1.3953亿尾,成活率达95%以上。
1967~1968年,空运货源不稳定,年平均在35万公斤左右。1977年合肥骆岗机场建成启用后,民航上海管理局用三叉戟和MD——80等大型客机飞上海——合肥——北京航线,并在过站骆岗机场时上下乘客和货物。1979年,骆岗机场接、发上海——合肥——郑州、上海——合肥——武汉、上海——合肥——济南航线的航班,旅客托运的货物量增多,年完成货运量72.09万公斤,比1977年增加15.4%。1981年,第十四飞行大队有4个运输飞行中队,调进了3架伊尔—14型飞机。是年秋,民航经营通用航空包机49架次,空运螃蟹12.25万公斤。1985年,合肥民航又调进国产运七型飞机5架,航飞北京、济南、沈阳、天津,上海、武汉、南京、广州、阜阳,屯溪等10个城市,为企业承运物资及鱼苗、螃蟹等水产鲜货,全年完成货运量49.61万公斤。1987年增航宁波、连云港,郑州、西安、成都、杭州、福州等7个城市,年完成货运量108.15万斤,比1985年增长1倍。
运价
1955年,合肥民航执行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内航空旅客运价标准,每客公里0.11元。1958年降为每客公里0.08元。1971年3月,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执行国内航空客运不等价:北京——合肥,每客公里0.058元;上海——合肥,每客公里0.062元;合肥——屯溪,每客公里0.072元;合肥——阜阳,每客公里0.071元。经过这次降低运价,虽然增加了客运量,但是减少了营收,亏损额增大。自1974的1月起,合肥民航执行经中国民航调整的客运运价;第一种平均每客公里0.065元,适用于中国公民(含台湾同胞);第二种每客公里0.12元,适用于外国旅客、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
自1984年9月1日起,民航实行统一客运运价,如北京——合肥,上海——合肥每客公里0.12元。规定对中国公民(含台湾同胞)。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实行运价折扣,如北京——合肥每客公里0.07元,上海——合肥每客公里0.08元。折扣运价与统一运价相比,平均优待40%。
自1987年6月15日起,合肥民航执行新的国内航空统一客运运价,即每客公里0.23元,比1984年平均提高92%。
服务
1957年11月,合肥三里街机场设商务运输组,组下售票处和候机室,有3名工作人员,无专职服务员。候机室能容客100名,设有餐厅和招待所;另设小卖部,向旅客供应土特产、食品和日用品。
1958年,机场商务运输组增设地面专职服务员1人。旅客登机前,由服务员向其发放糖果及纪念品。1970年,地面专职服务员增加到5人。骆岗机场新建的候机楼落成后,楼下候机室能容客200名,并设有通讯、医疗、问询、小卖部等服务设施。机场宾馆有170个床位。自1978年起,民航规定国际航班如延误起航1小时以上时,应免费向旅客供应饮料及餐食。国内航班如不能按时起飞,按第二种票价购票的外籍旅客、港澳台同胞和华侨乘客可享受与国际航班同等的服务待遇。1979年,合肥民航成立了地面服务分队,并增添了服务人员。1981年,合肥民航班机始有4名专职乘务员。1983年后,民航规定不分国际、国内航班,如飞机不能按时起飞并超过规定时间,应向旅客免费提供食宿。国内航班飞机上禁止旅客吸烟。
1984年,合肥民航有8名空中乘务员。其职责:迎客、进行安全检查、接待候机、引导上机和机上服务。
1985年,骆岗机场新建了占地面积为350平方米的候机休息厅。休息厅内设大、中、小餐厅,可同时供150人用餐。设在胜利路交通饭店一楼的售票处,对外预售10天内机票。预先与民航订有协议的乘客可用电话登记购票,也可办理货运业务。是年,民航服务工作加强,工作人员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组织客货源,为大型会议送票,增加客票代售点,提高服务质量。1987年,合肥民航空中乘务分队成立,有乘务员16人。是年,骆岗机场候机室服务组共收到中外旅客的表扬信1500多封;民航安徽省管理局荣立了优质服务集体功,被民航华东管理局评为先进集体。
1957~1987年合肥民航客、货运量统计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