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9年7月1日,合肥邮局开办邮政储金业务。民国16年,因内战这项业务一度停顿。次年,恢复办理,1949年1月停办。
1950年6月,银行委托邮局代理贴花活期储蓄。1953年9月停办。1986年5月1日,合肥局恢复办理邮政储蓄,首批有4个网点对外营业。
合肥县邮政储蓄
中华邮政时期,合肥及县境内的三河、长临河二、三等邮局,在民国9~17年先后开办邮政储金,属主营业务。邮储因以邮政财产作担保,始终保持很高信誉,同时也成为邮政经济一大支柱。邮储以“鼓励人民节俭,便利零星存款”、“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但求稳妥”为服务宗旨,与各类专业银行竞争甚烈。
民国24~27年,梁园、南分路口三等邮局相继开办邮政储金业务。民国32年11月,邮储局下达“员工揽收存款最低标准”。要求差工、邮务佐与三等乙员、二等乙员与三等甲员、一等乙员与二等甲员、一等甲员分别完成揽收50、100、200、300、400元半年以上定期存款,揽储达不到,扣减年终奖励金。同年还借助国民政府“劝储”、“搭储”、“强制国民储蓄”的指令,开展揽储活动。对花纱布管制局营销的棉花、棉布、棉纱等品种,按年营业额或法定利润(下同)派储5~40%。对盐、糖、菸、火柴等专业,派储5%。对外贸的猪鬃、生丝、羊毛、茶叶、桐油等农副产品,向收购方或商人派储1%。对统制购销采取“搭储”,对非统制购销则采取“劝储”,实际上都带有强制性。邮政储汇局作为三行二局(除中央行)成员,分摊“搭发储券总数”,允许搭销邮政储金邮票。同年,邮政储金为奖励长期储户,比照当地银行存款利率,每半年给予储户复利一次。
民国34年2月,邮储局建局15周年纪念,凡当年3月15日开户存储的,存簿储金按原利率加0.2分,定期半年由原利率1.15分,加为1.65分。由于战后创伤,经济萧条,邮储业务陡降。12月,各局经营范围收缩,合肥(二甲)办理存簿、定期、支票储金;三河(二乙)、南分路口(三甲)、梁园(三乙)办理存簿、定期储金和甲、乙种储券;长临河(三甲)则只办存簿、定期储金。
民国35年2月,皖管局下达各局储金比额(收缩指标),合肥为2千万元(位居全省第5位),三河为100万元,长临河、梁园、南分路口各10万元。4月,临河集三等邮局开设,同时开办邮储业务。合肥局尽量吸收小户存款,尤其注重省属机关公款之揽存。定期比重30%,活期则占70%。7月,对邮政员工揽收一年以上定期储金储券,得参酌其存期存额核发2~4%奖金。民国36年4~6月,合肥局存簿储金存2次1087元,取1次1084元;支票储金存14次44988元,取15次19123元。7月,合肥局对省公路局支票储金,由原利率0.8分,增为1分,此优待经邮储局准予备案。
为方便储户,民国36年和37年分别开办了划拨储金和通储通兑业务。
民国37年4月,对同业存款及活期存款利率增至周息1.2分。9月,改变币制,以法币300万元折合金圆券1元比率记帐。
1949年1月,半年以上定期利率,外部为2分,内部员工为8分。对团体储户拟订特约利率。对划拨储金免收划拨汇费、电报费,换取对储户不付利息的互惠办法。与中国、农民、省地方银行互存利率则实行同等。为适应与其他银行竞争需要,个别种类,特定时期甚至利率略高于银行。
存簿储金合肥局于民国9年7月开办。类似活期储金,为邮政储金的基本形式。最少为1元,未满1元购储金邮票贴满时存入。民国18年存额,个人不超3千元,团体不超4千元。周利率初定为4.2厘,民国19年改为4.5厘。民国31年1月给邮政员工代保薪金存款利率按9厘结付。民国35年3月,对外周息提高为1分。每年6、12月各结息1次,登记并入本金。
支票储金合肥局于民国35年1月办理。首次储入限1百元以上,续存不限。存取款时须用邮政储汇支票(用法与银行同),每次须在5元以上,结清储金则不限。利率为周息3厘。3月,改3.8厘。
定期储金合肥局于民国21年1月开办。储期至少半年以上,储金至少50元以上,到期本息统付。不到期,不得支取。后为体恤储户,开办存单抵押放款。即凭存单抵押,向邮局借款,唯利息高于存户2厘,作为手续费。利率,各地不一,且时有调整。当年利率:半年周息5.5厘、一年7厘、二年8厘、二年以上面议。1946年3月,半年周息1分,一年1.1分,二年1.2分,三年1.3分。民国37年10月,半年改月息:1.9分,一年以上2分。
特种定期储金包括零存整付、存本付息、整成(存)零付、整成(存)整付等类别。合肥局于民国36年6月办理前二种。
零存整付系分期零存计息之储金,本息一次整付。储户多用于子女婚嫁费、教育费。规定每次至少存1元,储期须一年以上。利率是:1年5.5厘,2年6.3厘,3年6.5厘,5年7.5厘,8年以上9厘。未到期不得提取。到期不取,不另生息。
存本付息,储金须满1OO元,存期须满2年。利率为:2年6.3厘,3年6.5厘,5年7.5厘,6年以上8厘。每月支息减年息0.75厘,每6个月则减0.25厘。满期或约定支息时不支取,则不另计息。
整成(存)零付及整成整付,参照上述有关定期办法处理。
小额活期储金合肥局于民国29年7月开办。每户存款以国币2千元为限,利率周息6厘,免征所得税。县境三等甲级以上局均办理,手续与存簿储金相同。民国35年3月,周息调为1分。
邮票储金合肥局于民国30年7月办理。适用于小额存款,不满1元,可购5分或1角储金邮票粘贴于邮局特备之储金券上,满1元盖销转登记于储金簿内,与存簿储金处理同。民国32年7月合肥局停办,三河、南分路口、梁园等局续办。次年6月,增印5角、1元、2元、5元储金邮票供购。
儿童储金合肥局于民国26年6月后开办。是儿童积零钱储蓄形式。规定未满20岁,以存簿储金为限,加盖“儿童储金”字样,每户每月不超过20元,本息总额不超200元,支取每月不超2次。邮局特备储蓄袋,分赠各校学生,或在柜台上置放,留待索取。
储蓄券合肥局于民国34年10月后发售。储户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国民节约建国储蓄券,满3年提取。分甲、乙两种,甲种按票面价值发售,到期总付本息。乙种按票面价值减去到期利息,期满付本金。1~10年利率:甲种12~14%,乙种12~15%。
储金邮票合肥局于民国30年7月办理。储户购买邮总发行的“节约建国”储金邮票,贴于储金本上(类似贴花储蓄)。此种邮票邮储专用,不得贴寄邮件。民国32年5月规定,节约建国储金邮票可换购3年期定期储券。同时明确售出之储金邮票,可作为储金收入。7月,日伪接管邮政后,合肥、长临河2局停办,但县境的梁园、三河、南分路口后方各局,仍予办理。是年10月正式发行1套4枚“邮政储金图邮票”,面值合计为390元。
礼券存储合肥局于民国26年10月推行。礼券面值为1、2、4、10元4种,与法币等值。分红、素两色,红者馈赠喜庆之需,素者馈赠吊唁之用。并备有同色封套随礼券免费赠送。礼券不付息、不记名、不挂失,限发行的邮区内通用。可在经办局兑现,也可转储或交易。
有奖储蓄民国32年12月,合肥县三河、梁园、南分路口等局发售由中央储蓄会发行的“胜利有奖储蓄券”,每张100元,设一等奖2个,每个奖500万元。时处沦陷中的合肥、长临河2局未发售。
外币储蓄合肥局及县境各二、三等局均办理。民国30年7月,发售的“节约建国储蓄券”,可凭美金或兑换成美元存储,兑付按市价比率折付国币。使法币储蓄扩展为“外币储蓄”。民国32年7月,合肥、长临河2局停办。民国34年,三河、梁园、南分路口各局停售。次年,各局恢复办理兑付。根据皖管局批复,按公布比率以国币兑现。
黄金存储合肥局于民国35年10月开办。为吸引储户,收存法币按折合黄金比率储蓄,避免因法币贬值之忧。与美金等外币储蓄相似。
合肥市邮政储蓄
1949年11月,政务院财委决定,由邮政系统接管前邮政储金汇业局,在中国人民银行统一指导下进行工作。1950年6月,财委指示撤销邮储局,金融业务由银行统管经营。银行委托邮局代理活期储蓄(贴花)存款业务。收储范围限制在个人和非经营性质的群众团体。初期是将所收储款转存银行,由银行付给利息。不久又改为按每日存款平均余额付给代理手续费。规模、储量均很小。1953年9月停办。
1986年5月,合肥恢复邮政储蓄业务。根据邮电部提出的“大力发展邮政储蓄”的工作方针,开业前采取印发邮储宣传单卡,通过广播、电视台,播放邮储新闻和业务知识,在报刊、电台报道消息,印制邮储邮资纪念封,在影剧院放映幻灯片,在营业网点窗口悬挂、剪贴邮储宣传品(如储种、利率)等多种形式,宣传邮储。是年底,合肥先后开辟邮储网点6处,开立储户7772户,收储余额238万元。
1987年贯彻邮政储金局“千方百计,敞开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宣传,在窗口、投递段道上开展“多说一句话”(介绍邮储的特点)活动。柜台营业员须树立“服务、信誉、储户”3个第一的思想,做到“存款取款一样热情、储额大小一样欢迎、生人熟人一样对待、闲时忙时一样周到”(四个一样)。在营业时间上,各网点发挥邮政连续服务不间断的优势,做到午间、星期日、节假日不休息。除个别城郊支局(所)保持6小时外,各支局、专业点长达11~12小时,大大方便了储户存取。11月,根据省局“邮储协储工作暂行办法”,拟定具体实施细则。定期酬金,一年按储额4‰、半年2‰。对外单位协储员印发聘书。是年储户增至27万户,储蓄余额1680万元。邮储网点增至9处。
1988年7月12日,设立储蓄汇兑科。将原先由各支局分散管理的储蓄台,统一划归专业科管理,有利于专业培训交流,统一贯彻规章制度,并实行经常性对口业务监督检查。经营上,在“小、短、广、引”4个字上做文章:“小”是发展小额、零星款项存储,本年中发行4批实物有奖有息储蓄券,每张面值20元、50元各占一半,共发行55万张,吸储额达2150万元;“短”是存期短,储蓄券多为半年、一年,易为储户接受;“广”是有奖储蓄面分别达到64%、93%,最高(包括纪念品)达到113%;“引”是奖售或直接奖励当时紧销商品(如彩电、冰箱、优质洗衣机、自行车、金戒指、金项链等),以吸引储户。是年底,储户增至40.5万户,储蓄余额2502万元。全市9个支局和6个邮政所办理邮储。
1990年2月,对局内职工下达全员协储计划指标,人均年协储为7千元,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发、扣奖。年初起,重点加强邮储安全保卫工作,并规定:余款锁入保险柜,夜间值班看守;存取千元以上实行双人运送,大量款项专车押运;各台每班对帐、科(支局)定期核帐。储户增至60.7万户,邮储余额5242万元,网点达到15处。
活期储蓄1985年5月开办。零星存入,不定存期。1元起存,多存不限。邮局发给存折,凭折存取。每年结息1次。年利率,1988年9月1日为2.88%,1990年8月21日调为2.16%。
整存整取定期储蓄1985年5月开办。本金一次存入,10元起存,多存不限。存期分为半年、1年、2年、3年、5年、8年。储户约定存期,发给存单,到期一次支取本息。提前支取,分档计息。过期未取,利息照付。其中存期1年的利率:1988年9月1日为8.64%,1990年8月20日调为10.08%,同年8月21日恢复8.64%。
大额存款1989年2月开办,面额为500、1000元2种,存期分为1、3、6、9月和1年。其利率高于普通定期,不得提前支取。其中存期1年利率:1989年2月为10.50%,1990年4月15日,调为10.44%。
零存整取定期储蓄1985年5月开办。1元起存,多存不限。存期分为1、3、5年,存额、存期由储户自定,发给存折,到期一次支付本息。每月固定金额存款一次,当月漏存,次月可补。可提前支取,但不办理部分支取。其中零存1年的利率,1988年9月1日为7.20%。到1990年12月不变。
存本取息定期储蓄1985年5月开办。一次存人本金后,在存期内定期支付利息,到期支取本金。存期分为1、3、5年,利率比照零存整取同档付息。
定活两便储蓄1985年5月开办。存期不限,可随时支取。支息办法是,不满3个月按活期利率,满3个月以上,按实际存期比照整存整取同档利率打九折计息。1987年11月13日规定,存期最长为8年,不记名、不留印、不挂失,凭存单支取不验证。
代发工资转活期储蓄是为单位提供代办工资服务而吸收职工储蓄存款的一项业务。邮局将代发的职工工资,存人活期储蓄,分户立帐,并发给存折。凭折存取,利率按活期计息,其中需转为定期储蓄,则按相关的利率计息。
有奖储蓄是将存款利息,以奖金或实物形式支付给幸运得奖储户的一种储蓄,可在各个类别储蓄中实行。可以有奖无息(以奖代息),也可有奖有息(中奖得大头,不中奖则得微息)。合肥邮局1986年12月25日开办小额定期有奖储蓄;1987年发行7期实物、奖金有奖有息储蓄券;1988年举办4期实物、奖金有奖储蓄,1期定期定额贴水保值有奖储蓄;1989年发行6期包括有彩电、冰箱、名牌自行车等紧俏商品的实物、奖金有奖储蓄;1990年继办零存整取、亚运猜谜两期有奖储蓄。
异地存取活期储蓄是适应外地出差、旅游、购物等需要开办的。凡本地储户,可
在指定办理此项业务的邮局支取或续存储蓄款。存取款每笔收取手续费1元,同时按汇出款额收取汇费。利息按活期标准计算。1986年10月13日,首先在四牌楼邮政支局开办,对外首批开通有23省市区、55个(支)局。1987年11月15日起,汇费千元以下收1%,千元以上收5‰,5千元以上一律收30元,不再分级计算。
保值储蓄是针对物价上涨因素,实行补贴的一种储种,1988年9月10日开办。规定凡3年期以上整存整取定期、存本取息储蓄存款实行保值。保值除按原定利率标准支息外,另按零售物价上涨幅度与原利率的差数给予保值补贴(称为保值贴补率)。如物价上涨幅度等于或低于原利率,则不予补贴。提前支取,也不计付保值贴息。
密押储蓄1990年10月23日,开办定期定额密押储蓄。面额有50元、100元、500元、1000元4种,存期3、6、9月及1、2、3、5、8年,可提前支取,停靠(档)支息。此种储蓄,储户将存单右上角剪下的密押号码自存。存款到期,附上密押号码兑取,也可全市通兑。另一种,储户在普通存单的副票(邮局留存的一份)上,自编密码代号,留局为证。到期兑付时,填准(或键按)密码代号,始可付款。
双定储蓄是定期储蓄类开拓的新储种。1990年2月21日开办。此种储蓄定期定额,面额为20、50、100、500元4种。其年率,1年为11.34%,2年为12.24%,3年为13.14%。不记名、不挂失,用户急需提款,可按定期分级靠档付息,不满3个月按活期计息,3年期享受保值补贴。存单上盖有“双定”戳记,可在全市通兑。并准使用密押。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