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全市现有肥东县林场、肥西县林场、长丰县洞山林场等3个国营林场和肥东县鸡笼山苗圃、张集苗圃、肥西县苗圃、长丰县羊荒苗圃、郊区义城苗圃、市蜀山试验苗圃等6个国营苗圃。
合肥市国营苗圃简况一览表

蜀山试验苗圃
1984年9月建立,隶属市农林局。位于西郊三十里岗。占地120亩,苗圃地80亩。全圃职工26人,其中行管干部3人,技术干部2人。
建圃后,平整土地60亩,清挖1500平方米的水塘1个,建了1座210平方米的温室花房,购置江淮140双排座汽车1部。辟建珍贵花卉繁殖圃1块,约20亩。引进、培育了雪松、龙柏、蜀桧、广玉兰、紫玉兰、白玉兰、黄杨、银杏、月季、桂花、碧桃、梅花、腊梅、紫薇、茉莉、女贞、葡萄、早甜桃等近20种苗木。全圃育苗80亩,价值约12万元。1985年,出圃销售1万多株,收入5.4万元,利润2.4万元。
县属国营林场
最早诞生的国营林场是肥西县林场,于1950年建立。1966年、1970年肥东县林场、长丰县洞山林场相继建立。3个国营林场有林面积32880亩,占全市成片林地面积的14.8%;活立木蓄积量93443立方米,占全市成片林蓄积量的37.9%。
肥东县林场1966年建立,位于肥东县东北部,与滁县、全椒县交界。全场纵贯马湖、古城、广兴3个乡13个行政村,东西宽4华里,南北长40华里,占地15808亩,是目前全市面积最大的国营林场。场内低丘起伏,坡度平缓,一般高程为50~110米。最高峰元隆寺,高124米。场内岩石多为玄武岩,重晶石呈鸡窝状分布。全场土层较薄,一般厚30~40厘米,含石量30%以上,微酸性,肥力较低。
全场有职工79人,为方便管理,设北山、大山头、马湖3个作业区,苗圃、间伐2个队,木材、竹、粮食3个加工厂。在财务管理上实行一级核算,两级管理。2队3厂实行生产承包责任制。经过20年的建设,林场已初具规模。全场林用地15655亩,其中有株地14629亩,主要树种为黑松,面积1万亩,其余为国外松、杉木、元竹、油桐、油茶等。宜林地仅有277亩,森林覆盖率已达92.5%。全场活立木蓄积量32819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量2.24立方米,平均每亩年生长量0.13立方米。建场以来,国家总投资117万元。每亩林地成本69.17元,每立方米木材成本30.83元。有解放牌汽车1部,手扶拖拉机1台,担架式机动喷雾器12部,背负式喷雾机7台,变压器1个,高压线路1.5公里,固定资产16万元。
肥西县林场位于肥西县西部,由英山、紫蓬山、元通山、大潜山等四处不相连的山场组成。分跨上派、花岗、官亭、山南4个区10个乡,东西长60华里,占地14673亩。场内多丘陵,主要岩石为紫砂岩层,并形成紫色土,酸碱度5.5左右,肥力较差。清末,紫蓬山有兰草、蔷薇、金银花、绣球花、迎春、梅花、山丹等各种植物50余种。至解放前夕,紫蓬山尚存大树4万余株,林下植被有柞、黄檀、山槐、合欢、化香、六月雪、胡枝子、胡颓子、山胡椒、羊奶子等等。
1950年1月,皖北行署第一林场建立,隶属于皖北行署建设处。1950年9月改为“安徽省紫蓬山林场”,归省林业厅领导。1956年1月下放肥西县,易名为“肥西县紫蓬山林场”。1958年停办,1963年扩大面积后复建,1967年改名为“肥西县林场”。
该场现有职工86名。林场设元通山、大潜山、紫蓬山、英山4个作业区(英山以经营油桐为主,油厂、苗圃并存。元通山有1个木材加工厂和一个小型苗圃)。自建场以来,国家总投资122.8万元。
全场林用地面积14586亩,有林地为13216亩。其中:用材林11349亩,经济林1727亩。竹林140亩。尚有宜林荒山1038亩,森林覆盖率为90%,全场活立木蓄积量46453立方米,是我市蓄积量最多的一个林场。亩林地平均蓄积量3.51立方米,每亩林地成本92.9元,每立方米蓄积成本26.2元。全场有汽车1部,担架式喷雾器6部,带锯1台,固定资产金额约20万元。
长丰县洞山林场洞山林场于1970年10月建立,位于长丰县北缘,隔舜耕山与淮南市相接,南北宽约2华里,东西长25华里,经营总面积11548亩。
场内多黄棕壤,土层厚度大多为20~30厘米,腐殖质少,肥力低。山上岩石常裸露,不利于林木生长,仅山基洼地土层较厚,水肥条件较好,有利于发展林业生产。
全场有职工102人,其中行管干部2人,技术干部3人。场分东山、果园、金岭、西山、秧草山和场部6个管理区。国家对林场总投资已达95万元。现场固定资产有房屋118间,喷灌机2台,电话机1部、深水泵l台,折合人民币约19.86万元。有林地面积5035亩,活立木蓄积量14171立方米,平均每亩蓄积量2.8立方米,每亩林地成本188元,每立方蓄积量成本69.58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