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皖北行署农林处西门农场养考力黛细毛羊10余头,后因农场改为乳牛场,细毛羊全部出售。嗣后,郊区仅见回族居民散养少数山羊。60年代,养羊户有所增加。70年代,蜀山园林场饲养绵羊一批。80年代初,因羊毛一度出口,养羊专业户骤增。1984年,郊区计有养羊专业户38个,共养山羊164头、绵羊48头。后因出口滞销,效益不佳,1985年,郊区仅有几户散养山羊作为肉食,绵羊已无。
养羊主要用青草和各种秸杆、藤蔓、茎、叶等青、粗饲料喂养,极少喂精料。农户将长绳系于山羊颈,栓在草地里任其自由啃食;或栓树荫下,投放刈割的青草或贮备的干草喂养,日饮水2~3次;也有农户将其赶到岗坡、河堤游牧。群养多以半牧、半饲为主。

建国前,合肥农村无养兔副业。1955年,合肥市副业管理处引进安哥拉毛兔和紫罗兰皮兔,共繁殖数百只。70年代末,外贸部门曾经营兔毛,市农林局引进一批西德种兔和安哥拉毛兔在郊区推广。由于获利较高,郊区各乡的养兔户一度发展迅速,曾出现“养兔热”,但因毛价不稳,养兔数量时增时减。1982年,郊区存栏毛兔904只。1985年底,仅存292只,唯晓星乡有一养兔专业户,养大耳杂兔350余只,至今仍存。70年代以前,农村多养菜兔,常散养,无笼;70年代后期,随着“养兔热”的兴起,农户多养毛用兔,以青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青草季节,刈割塘边、田埂、草滩等处青鲜野草投喂;冬季将干草、豆茎、薯叶、藤蔓等粉碎调成糊状饲喂。精料以粉碎的大麦、玉米、豆饼为主料,经泡软挤水后投喂。日饮水3次,日吃青草O.5公斤,精料1~2两。
上一篇:第二节 猪
下一篇:第四节 家禽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